农村一直有“一人不入庙,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树”的说法。这是什么意思?

1,“一人不入庙”:古代社会治安不如现在。许多偏僻或废弃的破旧寺庙成为逃亡者或强盗的庇护所,一些僧侣利用佛教圣地从事一些见不得人的活动;

2、“两人不看井”:其实是避嫌的一个理由。如果一个人不小心掉下去了,那么另一个人肯定跳进黄河也洗不掉了!然后就是防人之心。万一对方为了钱要杀人,只需要轻轻一推,就只能和阎王说了。所以为了避免嫌疑和麻烦,毕竟这种事情只要出了问题,另一个人无论如何也说不准。

3.“三人不抱一树”:这主要是基于人有偏颇。三个人一起抬一棵树,中间位置一定要有一个人。如果中间的人在和哪一方发生关系后,稍微往这一方移动一点,那么这两个人就会轻松很多,另一方的负担也会重很多。现在,这句话是在提醒大家,三个人在一起,最好不要让自己变得孤立,以防另外两个人试图出丑。

扩展数据:

“一人不入庙,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树”后面是一句“独坐不倚栏”。我们都知道,一个人在伤心抑郁的时候,很容易走进死胡同,坐以待毙,心理上容易产生自杀的念头。看着一片碧水,有可能跳河自杀。所以一个人难过的时候,最好远离水。

这些都是民间流传的比较简洁凝练的文字,大多反映了人们对生活的感受,一般都是口头流传下来的。多为口语形式的通俗易懂的短句或韵文。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民间谚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