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山尊的职业是什么?
欧阳山尊,男,原名欧阳寿,2004年5月出生于湖南浏阳,2009年7月2日去世。他是中国戏剧的奠基人之一,中国著名戏剧、戏曲、电影艺术家欧阳予倩之子,被誉为中国戏剧圈的“活化石”。新中国成立后,欧阳山尊参与了北京人艺剧院的创建,与焦菊隐、夏纯、梅潜等人一起开创了北京人艺的现实主义戏剧风格,先后执导了《春华秋实》、《日出》、《枪侠》、《三姐妹》、《杨开慧》、《末班车》等50余部戏剧。除戏剧外,他还执导了《关汉卿》、《松赞干布》、《智者有时点头》、《红色推动者》、《在无声处》等数十部舞台剧,以及《朝霞穿云》、《电视剧灼心》等电影。2007年,中国戏剧百年,欧阳山尊以93岁高龄最后一次登台演出,在解放军歌剧院朗诵《路人》。
中文名:欧阳山尊。
国籍:中国。
出生地:湖南浏阳
出生日期:1965438+2004年5月24日。
死亡日期:2009年7月2日
职业:表演戏剧导演
主要成就:被誉为中国戏剧圈的“活化石”。
代表作品:《白毛女》;春华秋实;日出;三姐妹
角色的生活
欧阳山尊(1914-2009),中国话剧导演。1965438+2004年5月24日出生于湖南浏阳。他从小受父亲欧阳予倩爱国主义和进步文学思想的影响,学生时代就参加进步戏剧活动。多次获得导演奖,先后获得文化部和全国的“奉献奖”。
青年时期
欧阳山尊(1914—2009.07.02)原名欧阳寿,湖南浏阳人。他的曾祖父是清末湖南才子欧阳中谷。他小时候被叔叔欧阳予倩收养,并开始受到戏剧的影响。他在学生时代就积极参加戏剧活动。参与了《歌女》的拍摄。
九一八事变后,他参加了左翼演戏运动。抗战开始后,加入上海救亡话剧团,次年赴延安。后担任抗日军政大学总校文工团副团长、战斗剧社社长,65438-0942参加延安文艺座谈会。在转战晋察冀的过程中,他导演了10多部反映敌后斗争的戏剧,受到毛泽东主席的书信表扬。
学生时代
欧阳山尊比剧百年小七岁。1914湖南浏阳人,原名欧阳寿。从小,我就住在我叔叔欧阳予倩先生的旁边,他是一位戏剧艺术家。我深受中国戏剧艺术的影响,对它有着浓厚的兴趣。早在中学时期,我就开始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戏剧创作和演出活动。抗日战争爆发后,满腔热情的欧阳山尊毅然离开学校,和几个同学一起投入到抗日救国的洪流中。他先是搬到杭州参加“五月花”剧社的话剧演出,几个月后回到上海,考上了浙江大学。此时的他,完全痴迷于对戏剧的追求。他和金山等人组织了一个剧社,在极其简单困难的情况下演出了《城市的角落》、《电闪雷鸣》、《油漆未干》等剧目。“九一八事变”后,上海的剧坛、电影界、救国会等文艺团体中有十余个剧团。欧阳山尊在第一剧团,组织参演了多部抗战剧目,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反响。
去延安
和很多热血青年一样,远在中国西北的小城延安,无时无刻不在呼唤着他。为了心中的梦想,欧阳山尊从上海出发,奔赴Xi延安前线开展抗日救亡活动。经过多方努力,我从八路军办事处争取到100元钱,买了一辆旧自行车。正是这种当时“先进”的交通工具,陪伴他跋涉了八百多里,于1938抵达延安。在这里,欧阳山尊被一种全新的生活深深吸引。他以高昂的热情投身于解放区的文艺工作。1939年,欧阳山尊结束了在抗日军政大学的学习生活,毅然奔赴抗战前线。先是在八路军120师战斗剧社工作,后加入游击剧团,在敌战区进行文艺宣传。当时他们有一个***11宣传员和七个侦察兵,每人一把枪,三十发子弹,带着一个油印本和简单的化妆品。他们每到一个村,就找一个庙或者土台,把军队挂起来当帘子,然后派人到村里发动群众出来看戏。群众来了,就开始表演。演出结束后,他们迅速收拾摊子,赶往下一个村子。此时的欧阳山尊完全沉浸在回忆中。他无限感慨地说:“那时候真的很年轻。我的心似乎总是燃烧着一团火,我充满了用之不竭的能量。每次演出结束,老百姓都给我递一壶开水,往他们手里塞花生或者红枣,我心里很满足。”
参加研讨会
1942年5月,欧阳山尊参加延安文艺座谈会,引发了对中国文艺发展前途的诸多思考。欧阳山尊是个有心事的人。经过一番思考,他和几个同事给毛泽东写了一封信,谈了他们的感受。不久,毛泽东同志给他们写了回信。直到晚年,欧阳山尊仍清晰地记得这封信的内容。他回忆说:“毛主席在信中说,你的信收到了。谢谢大家!我觉得你的剧不错,延安和边区需要看反映敌后生活的剧。”这封回信无疑给了欧阳山尊极大的鼓励和鞭策,坚定了他对抗日剧创作的热情。
延安岁月
在延安,欧阳山尊先后担任抗日军政大学总校艺术团副团长、格斗剧社社长。1943 65438+2月,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政治部宣传队成立,贺龙取名欧阳山尊。在此期间,他导演了10多部反映敌后生活的戏剧。60多年后,欧阳山尊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依然隐隐有些激动。他说:“我经常带着剧团到村里演出。人们很难想象当时的条件有多简单。我们表演的时候,在没有灯的饮水缸里倒了点菜籽油,在上面放了个棉花棒点燃。即便如此,我们表演得很努力,人们也很喜欢。有时候突然下雨,我们也不停。老百姓站在雨中看剧,直到演出结束。”
创任剑艺
新中国成立后,欧阳山尊参与了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创建。与焦菊隐、夏纯、梅潜等人共同开创了京人艺的现实主义戏剧风格,期间虽历经无数政治风波,但欧阳山尊从未放弃对戏剧艺术的追求和探索,先后执导了《春华秋实》、《日出》、《枪侠》、《三姐妹》、《最后一班车》。没有人知道这些作品对他倾注了多少心血,从而成为一代人心中无法抹去的深刻记忆,成为中国戏剧史上不朽的经典。
导演一部电影戏剧
除戏剧外,他还执导了《关汉卿》、《松赞干布》、《智者有时点头》、《红色推动者》、《在无声处》等数十部舞台剧,以及《朝霞穿云》、《电视剧灼心》等电影。
改革开放
从北京人民艺术学院到1978,任副院长、副主任。在此期间,他先后执导了《石》、《日出》、《拿枪的人》、《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李国瑞》等十余部话剧。
他自称是一匹不知疲倦的老马,八十多岁还活跃在戏剧战线。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受邀执导《巴黎人》和《末班车》。此外,他还执导了许多戏剧公司,执导了电影《阳光穿过云层》和电视剧《燃烧的心》。他的导演风格气势磅礴,感情充沛,节奏鲜明,充满时代精神。
2009年7月2日下午3点20分,中国戏剧创始人之一、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著名导演、艺术家欧阳山尊在北京协和医院因病去世,享年95岁。欧阳山尊的去世是中国戏剧圈的悲痛,无数戏剧家和老观众都会为之哀悼。
历史评价
欧阳山尊是中国戏剧的奠基人之一,中国著名的戏剧、歌剧和电影艺术家欧阳予倩之子。欧阳山尊解放前开始从事表演艺术。解放后,参与创建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任副院长、副导演。与焦菊隐、夏纯、梅潜并称“京人艺四大导演”,代表作品有《白毛女》、《春华秋实》、《日出》、《枪侠》、《智者千虑,必有一失》等。他的导演作品和排练计划成为一代又一代戏剧家学习的典范。
2007年,中国戏剧百年,欧阳山尊以93岁高龄最后一次登台演出,在解放军歌剧院朗诵《路人》。最后,他毅然从轮椅上起身,昂首阔步向前走,让人落泪,也见证了中国的“剧魂”。二、中国戏剧创始人,北京人艺创始人之一。
纪念戏剧百年
欧阳山尊退役后,他的心始终没有离开他心爱的舞台,他依然在苦苦思索中国戏剧的现状和发展。2008年4月,94岁的欧阳山尊、85岁的朱琳、80岁的周政等老一辈戏剧艺术家同台演出《纪念百年戏剧经典戏剧片段赏析》。演出中,欧阳山尊是第一个上台表演的演员。他被推上舞台,表演了鲁迅先生写的《过客》中的一段独白。这句台词不多,但是充满了激情。欧阳山尊竭尽全力,惟妙惟肖地背诵出来,赢得了现场观众经久不息的热烈掌声。朗诵结束后,欧阳山尊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他从轮椅上站起来,转身在人们惊讶的目光中拄着拐杖一步步走下舞台。妻子笑着说:“他总是需要有人帮他从轮椅上下来。谁也没有想到他会这样做。当时我的心都提到嗓子眼了。真不知道他哪来的这么大精力。”而欧阳山尊则很自豪地说:“能从自己奋斗了一辈子的舞台上走下来,真的是一种幸福的感觉。”说到这里,他脸上的笑容开心得像个孩子。
激情来自戏剧。
与欧阳山尊先生交谈,常常被他澎湃的生活激情所感染,让人觉得他不是一个90岁的老人,而是一个充满朝气的人。在谈到养生之道时,他说:“我已经90多岁了,身体还很强壮。人们经常问我长寿的秘诀。我觉得这个问题不好回答,但是说不好会有误导。当我年轻的时候,我非常喜欢踢足球和游泳。还学了拳击,后来练了健身气功。主要方法是拍打身体,就是适度有节奏地拍打身体,以强身健体,防止衰老。最好是早上拍打,拍打的位置可以根据自己的健康状况来确定。一般每天一次,每个部位轻拍三到五分钟。感觉这种方法对身体很有好处。能疏通月经,促进血液循环,消除气滞,促进新陈代谢。”
关于自己后来的生活,欧阳山尊说:“几年前,医生和我立下契约,让我做到‘三不’:不再活动、不再疲劳、不再兴奋。我真的很难做到。对我来说,时间是如此珍贵。总觉得自己在和时间赛跑,即使想停也停不下来。我常跟人说,生于忧患,老于安乐,留了一年多报效祖国。”
回顾自己的人生历程,欧阳山尊感到欣慰。他说:“中戏生于1907,我生于1914。我可以说是中国戏剧的同行。我的人生经历了无数起起落落,但我从未离开过戏剧。我的生命属于戏剧,我愿成为中国戏剧最忠实的守望者。
职业纪事
欧阳山尊,2004年5月24日出生于湖南省浏阳县(今浏阳市)。1932加入中国* * *制作方领导的杭州五月花剧社,亲身参与了中国戏剧百年变迁中的诸多里程碑时刻。他不仅是一位享有很高声望的戏剧艺术家、活动家和教育家,也是重要文件的创造者。笔者曾多次采访欧阳山尊,看他翻了很多资料,看到不同笔墨的记录;听他解释往事如烟,动情之处往往伴随着表情、手势、动作、方言,让人仿佛在看热闹的戏剧。
主席的答复
1942年春,欧阳山尊接到延安文艺座谈会的邀请,即从战斗剧社晋西北前线演出现场赶到延安。毛泽东关于“谁是文艺”的讲话引发了欧阳山尊对文艺工作的思考。他给毛泽东写了一封信,主要是建议延安的艺术家去抗日前线,因为前线太需要文艺了。希望党中央加强对文艺工作的领导,把文艺工作者组织好,帮助好。几天后,毛泽东写了回信。信是用软铅笔写在宣纸上的,字很有力度。正文只有一句七个字:“你的意见是对的。”下面写着“Buli”(即布尔什维克敬礼),然后下面是毛泽东帅气的签名。
毛主席的信给了欧阳山尊很大的鼓舞。于是,他鼓起勇气,在5月16日的论坛第二次会议上举手发言。首先介绍前线战士和敌后人民对“新闻故事”(战士和人民称文艺工作者为“新闻故事”)的要求有很多:教他们唱歌、演戏、画漫画、编辑文章、写书法、布置救国室等等;然后又说文艺工作者到前线的任务是把他们的心和思想交给军人和普通人,教他们做一切文化的事情,而不仅仅是为了他们。他们需要什么,你就应该毫无保留地付出你所拥有的一切,就像鲁迅先生说的“有一个热,一个光”,甚至两个光。乍一看,似乎你付出了很多,但实际上,你从他们身上得到的,学到的要多得多。他还说:当时有些人对在部队做文艺工作不放心,觉得最后只会做排级干部,不如做其他工作提高快,水平高。他觉得把重点放在做哪一级干部的问题上没什么意思。鲁迅和高尔基是怎样的干部?作为文艺工作者,我们应该扪心自问,我们为人民和军队付出了多少精力,应该注意如何满足群众的要求,把工作做好。同时,他还建议部队负责同志考虑提高宣传员的政治待遇,比如让他们看他们这个级别看不到的文件,这样有利于他们的工作。周扬同志后来说,毛泽东听了欧阳山尊的发言后频频点头微笑,满意地说:“我从前线回来了。”
深情的回忆
延安文艺座谈会是欧阳山尊永远不会忘记的事情。2006年盛夏的一天,他指着挂在墙上的照片,激动地回忆起当时合影的场景:5月23日下午召开了论坛第三次会议,毛泽东做了总结后,吴印咸邀请大家到户外合影留念。“你看,在毛主席左边的是丁玲、朱总司令、,这是;主席的右边是,这个长胡子的人是任。我站在第三排以毛主席为中心,右数第三。当时我从前线赶到延安参加会议,穿着绑腿,系着皮带。因为照片只露出上半身,所以看不到。你只能看到我的纪律扣的很紧,和其他长期呆在根据地的文化人不一样。”他一边说,一边水平地指着,一行一行,一个接一个。果然,照片上有的人不穿军装。即使是穿军装的人,大衣领子也是敞开的。他们真的没有欧阳山尊穿的整齐。这张照片中的104人并不都是参加论坛的人。由于战争,一些应该出席会议的同志没有收到邀请;有的收到邀请却没有如期到达会场;一些军事紧急情况未能出席会议;也有临时加入合影的非参与者。
(指剧团)巡回演出归来后的汇报演出
欧阳山尊在座谈会后赶回绥德,立即向战斗剧社传达了毛主席在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他坚持不演大剧和洋剧,带着四幕剧《收获》、电视剧《晋察冀之村》、儿童迷你剧《颓废之夜》等三部小剧到延安报到。毛主席看完演出后,亲自给战争剧社负责人欧阳山尊、达尼、殷诚写信:“我认为你们的剧不错,延安和边区正需要反映敌后生活的剧。希望多演些这样的剧。“这封信的手稿和信封保存在中央档案馆。毛主席的信极大地激发了战争剧社为抗日军民演出的激情,也提高了他们的自信心。原来战斗剧社的人不敢进陆毅的大门,后来却敢昂首走进陆毅。
欧阳山尊认为,延安文艺座谈会虽然已经过去了60多年,但毛主席提出的文艺工作的方向和根本原则,仍然是当前文艺工作的科学指南。文艺创作要来源于生活,又要高于生活,并不意味着对现实生活的简单再现。我国农民中确实有一些落后的东西。文艺工作者不能仅仅满足于原封不动地展示那些落后的东西,而应该深入生活,真正了解农民,热情服务农民,引导和团结农民摆脱落后,走向进步,以达到革命文艺的目的,达到党中央“弘扬主旋律”的要求
"保存信息"
欧阳山尊多次说过:保存资料就是记录历史。没有历史记载,就很难谈弘扬民族精神,继承革命传统。做档案工作的人是值得尊敬的。
欧阳山尊非常重视积累数据的保存。战争年代,他经常带着日本军官用的短枪“龟盒”,挂着缴获敌人的空防毒面具管,里面装着他的“文房四宝”等东西,以免被雨水淋湿,从而保存了一些有价值的情报。1938期间,时任美国驻华使馆海军参赞的卡尔森到我根据地视察,八路军总政治部请欧阳山尊为他担任翻译。历时90多天的远征,途经晋西北、晋察冀、冀中、冀南、鲁西北、豫西北,直至郑州,再从郑州返回延安。欧阳山尊写了6万多字的日记。日记多方面描述了半个多世纪前,面对嚣张的日本侵略者,中国* * *产党积极倡导和践行民族合作的政治主张,带领抗日军民在华北敌后英勇抗敌,浴血奋战;它记录了国民党及其志士仁人的部队和所有爱国者为民族生存所做的各种努力;反映了文艺工作组成员与中国人民的真诚朋友卡尔森同经历生死,建立的深厚而珍贵的友谊;还描述了抗日根据地的经济状况和风俗习惯。
65438年至0946年欧阳山尊在上海期间,出席了上海文艺界纪念五四运动27周年大会。他和莉莲在上海拉斐剧院合作演出了《兄弟姐妹开荒》。这部陕北秧歌剧充满了浓郁的陕北农民色彩和健康向上的革命文艺精神,就像给弥漫着美国军舰硝烟的黄浦江吹来了一股清风。
1951年春,欧阳山尊率团赴朝鲜战场从事艺术创作。在朝鲜前线的三个月里,他每时每刻都面临着生与死的考验,几次与死神擦肩而过。在战火纷飞的战场上,他和志愿军一起行军打仗,抽空向士兵和朝鲜人民了解情况,收集了大量的创作资料和素材,坚持在防空工事里写作。他写过诗歌《血债血偿》、八幕歌剧《胜利》等,写过志愿军英雄事迹和朝鲜风俗的文章,散见于《志愿军军报》等报刊。
解放后,他更加重视档案在戏剧艺术中的作用,认为排好戏、培养人才不仅要靠文案,还要靠照片、图片、音像等资料。他在北京人艺工作时,注重档案建设,加强剧照管理,倡导演员、导演学会利用档案丰富创作。
党的号召
2007年,93岁的欧阳山尊参加了一系列纪念活动。参加经典戏剧片段欣赏活动时,他本来只说几句话,却要求表演鲁迅戏剧《过客》中“不思利害”的片段。剧本描写了一个受伤的路人,在艰难的人生道路上顽强不屈。欧阳山尊坐在轮椅上玩,妻子口袋里放着急救药品。他庄严肃穆,声音是苍桑的,清晰有力:“可恨的是我的脚早就烂了,所以我的血不够,但我不想随便喝任何人的血。用水补血可能是因为血液里的水太多了。我没有力气。不管前面是什么,因为前面有一个声音,叫我!”台词里充满了蓬勃的战斗意志,所以欧阳山尊尽力让朗诵抑扬顿挫。朗诵结束后,他已经充满了激情。在观众的掌声中,他跳下轮椅,拿起拐杖,做了一个漂亮的转身,得意洋洋地走下舞台。观众目瞪口呆,随之而来的是更加热烈的掌声。欧阳山尊说,鲁迅一生写了很多杂文和小说,唯一的剧本是《过客》,而且是戏剧剧本,完全按照戏剧创作的规律来写,对剧中的人物、服饰、道具、布景的写法都非常内行。这段独白“一个声音在催促我,在呼唤我”中的声音是什么?那是谁的声音?中国* * *产党成立于1921。鲁迅先生写的“声音”,当然是指先进的声音,是我们党呼唤灵感的声音。我背诵的时候心里想:“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我来自中国,我要站起来!他的妻子笑着说:“他通常从轮椅上下来,需要别人的帮助。谁也没有想到他会这样做。当时我的心都提到嗓子眼了。真不知道他哪来的这么大精力。”而欧阳山尊则很自豪地说:“能从自己奋斗了一辈子的舞台上走下来,真的是一种幸福的感觉。”
欧阳山尊,中国戏剧的当代人,一生经历了无数风风雨雨,创造了许多传奇。虽然他庆祝了话剧的百年诞辰,没有庆祝百年诞辰,但他的档案和精神财富是不朽的。
弘扬传统
戏剧传统
戏剧走过百年,与人民,与时代;伴随着战斗,寄托着理想,彰显着艺术;戏剧走过了百年,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培养了很多艺术家。
在中国戏剧百年华诞之际,93岁高龄的导演欧阳山尊将再次登台演出;回首沧桑,心潮澎湃。仍有艺术青春的欧阳山尊,形容自己“生于忧患,老于安乐,留于岁月,报效祖国”,并仿照岳飞的《满江红》写了一首诗:“北方的景色很好地映着晚霞。虽然我很老了,但我雄心勃勃,余晖未减。名利、尘埃和泥土、艺术和大海都有兴风作浪的岁月。到现在,我已经活了90多岁了,我不想休息。放眼天下,风雷急,为了和平,会迅速崛起。期待两岸统一。东南西北一盘棋,全面小康可期。齐心协力建设和谐的新社会。”——戏剧老手的童心跳了出来。
作为北京人艺的著名导演,北京人艺现实主义表演风格的创始人之一,与中国戏剧几乎同龄的欧阳山尊,一生与戏剧结下了不解之缘——他的父亲欧阳予倩是中国戏剧的奠基人之一,在他70多年的艺术生涯中,也导演了50多部戏剧,其中大部分都成为了经典。为庆祝中国戏剧百年,老人将再次登台演出,语重心长地说:中国戏剧的传统不能丢。
战斗性
"战斗性、民族化和现实主义是中国戏剧的优良传统."欧阳山尊解释说,中国的戏剧是随着国家的命运和民族的兴衰而诞生的,随着时代的风雨而沉浮,走过了一条曲折而不平凡的道路。1907年,李叔同、欧阳予倩等留日学生组成春柳社在东京演出《黑奴吁天录》,倡导自由解放,宣传反抗精神,引起观众* * *声。后来清朝领事馆封杀了这部剧,把这些留学生遣送回国。老人清晰地回忆道:“我学生时代参加过校园剧,动员人们起来反抗压迫。当时国民党特务拿着枪站在我们身边,拒绝执行。观众喊着继续演出,我们冒着生命危险继续演出。对我们来说,戏剧是战斗的武器。后来的抗日战争剧和解放区的戏剧,都是以战斗来发动民众,宣传抗战。中国剧的战斗性不可否认。”
民族化和大众化
正因如此,4月7日、8日,由中国老教授协会文化艺术专业委员会、中国文联主办的“纪念中国百年戏剧经典戏剧片段赏析”演出中,名誉会长欧阳山尊坚持上台表演鲁迅的战斗剧《过客》。“这是鲁迅先生创作的戏剧,很少演出。人们熟悉鲁迅的杂文和小说,都认同它是有战斗性的,但这部剧也很有战斗性。”老人告诉记者,鲁迅先生的剧本写于1925年3月,中国* * *产党诞生之时。陈独秀和李大钊在《新青年》中介绍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些鲁迅是知道的。在剧中,他写一个路人的时候,总有一个声音在召唤他前进。“我觉得这是党的声音,进步的声音。”这几天,老人把自己要表演的独白抄得整整齐齐,细细背诵,希望有更多的人知道近百年来中国戏剧史上有鲁迅先生这样一部作品。
欧阳山尊,曾出席延安文艺座谈会,亲身聆听过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并在解放区参加过话剧演出,对中国话剧的民族化和大众化有着深刻的认识。他说:“中国的戏剧一直植根于现实主义的沃土和中国各族人民的生活。文艺为人民服务,社会主义是我们应该走的方向。”解放后,他把艺术为人民服务的传统带到了北京人艺,与焦菊隐、梅潜、夏纯等共同探索了中国戏剧与中国话剧的相互融合,构建了北京人艺的现实主义表演风格..他的戏剧,如《石》、《日出》和《枪侠》,都成为百年戏剧的经典。北京人艺也成为与郭沫若、老舍、曹禺的《蔡文姬》、《茶馆》、《雷雨》以及朱琳、郑融、于是之等多位著名艺术家齐名的大众话剧团,确立了在全国剧坛的领导地位。
雅俗鉴赏
谈到戏剧的处境,欧阳山尊指出,中国戏剧的主流,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一直都是沿着雅俗共赏的道路发展的,戏剧只有到达群众,才能发展壮大。把戏剧当成高雅艺术,无异于给自己设置壁垒。故作“高雅”,刻意去搞一些表现自己,脱离生活,脱离社会,脱离观众,甚至让人看不懂的东西,无异于给剧绑上了绊脚石,拖到了谷底。为此,他倡导戏剧专业的剧场演出与下乡演出相结合,为观众提供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的健康向上的优秀作品。他强调:“有人说先谈和谐再谈战斗已经过时。打架不是阶级斗争,但能启迪观众,激励人们努力工作,享受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