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25肺的知识点

肺是人体的呼吸器官,也是人体重要的造血器官。它位于胸部,一个在左侧,一个在右侧,覆盖心脏。肺分叶,左边两个,右边三个,* *上五个。肺通过肺系统(气管、支气管等)与咽喉、鼻相连。),所以喉咙被称为肺的门户,鼻子是肺外的孔口。

肺精脏,是肺的生理病理特征的概括。生理上,肺清秀,吸入时饱,呼出时空,是脏腑的华盖,是百脉的会集处;病理上,外感六淫之邪从皮毛或口鼻入,往往易犯肺病;其他内脏疾病通常涉及肺部。

1.主气体分部呼吸

肺主气,最早见于《内经》。《苏文五藏代》说:“凡气属肺。”肺主气包括两个方面:气主呼吸,气主全身。

(1)气主呼吸:肺主呼吸,也就是说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比如《苏文阴阳应象大论》说:“天气连着肺。”通过肺的呼吸功能,不断地吸入清洁的空气,排出浑浊的空气,推陈出新,从而实现机体与外界环境的气体交换,维持人体的生命活动。

实际上,肺主呼吸的功能是肺气功能在气体交换过程中的具体表现:肺气宣发,浊气呼出;肺气下降,可吸入清气。如果肺气的传播和下降协调有序,呼吸就会均匀通畅。肺气不升或肺气不降都有呼吸异常的临床表现,只是临床表现有所不同。如果内饮是由外因触发,气道堵塞,肺气失和,多为胸闷气短或哮喘;如果肝火发炎,肺阴受损,肺郁,就会导致气喘咳嗽。

(2)气主全身:肺主全身,是指肺具有统摄全身之气的产生和运行的功能。所以苏文的六部藏象说:“肺为气之源。”

肺主全身的气的生成,体现在宗气的生成上。一身之气主要由先天之气和后天之气组成。宗气属于后天之气,是由肺吸入的自然清气和脾胃运化水谷精气产生的谷气相结合而产生的。宗气产生于肺,积聚于胸“气海”,上行于咽喉,促进肺的呼吸。如《灵枢·五味》中说“那些气息过强而不能工作,积于胸中者,谓之气海,起于肺,顺于喉,故呼之而进”,也可着眼于心脉,帮助心脏促进血液循环。宗气是体内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产生与体内气的盛衰有关。因此,肺的呼吸功能是否健全,不仅影响着宗气的生成,也影响着一个体内的气的盛衰。

肺主全身之气的运动,体现在全身之气的调节上。肺的节律性呼吸对调节全身的气的运动起着重要的作用。当肺的呼吸均匀顺畅,节奏一致适中时,气机升降出入脏腑经络的运动就顺畅协调。

肺的呼吸不正常,不仅影响祖气和全身之气的生成,还会导致全身之气不足,称为“气虚”,出现呼吸不足、低声下气、四肢乏力等症状,还会影响全身之气的运行,导致脏腑经络之气的运动失调。

其实,无论是肺主全身的气,还是呼吸的气,都是以肺的呼吸功能为基础的。肺的呼吸均匀是气的生成和气的畅通的根本条件。如果肺的呼吸功能异常,必然会影响气的生成和运行。如果肺失去了呼吸功能,清澈的空气无法吸入,浑浊的空气无法排出,新陈代谢停止,人的生命活动也就结束了。因此,肺主全身之气的功能主要取决于肺的呼吸功能。

2.干线水

肺主水的运动,这意味着肺气促进和调节全身水和液体的运输和排泄。苏文的经络辨证理论被称为“通水经”。肺主水的内涵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通过肺气的宣导,使脾气传入肺水液的淡清部分和水谷的精气,向上向外发散,达头面部诸窍,达全身毛发、肌肉,使之润泽;传送到毛茸茸的肌肉脓肿的水在卫气的促进下变成汗,并在卫气的调节下适度排泄。二是通过肺气的下行作用,将脾气传入肺和水谷精微的水和稠厚部分,向内下输至其他脏腑,使其得到滋润,脏腑代谢产生的浊水(废水)向下输至肾(或膀胱),成为尿液生成之源。

肺通过其气的传播和下降功能来运输水和液体,因此被称为“肺主水的运动”。由于肺为华盖,居五脏之首,参与调节全身水液代谢,故在《昂医方集》中被称为“肺为水神之源”。

外邪袭肺,肺不显,可使水液向上向外分布异常,出现无汗、全身水肿等症状。肺的内伤和降肺功能的丧失会导致水液不能向下流到其他内脏,浊液不能向下流到肾或膀胱,咳嗽逆气,排尿困难或水肿。肺气水循环功能异常,导致脾转肺之水不能正常发散,聚为痰水。水和饮料积聚在肺部,堵塞气道,影响气体交换。一般都有咳嗽、哮喘、痰的症状,甚至你躺不下。病情进一步发展,会引起全身水肿,影响他的脏功能。临床上痰浊、水肿等水液输送异常的疾病,可用“宣肺利湿”、“降气利湿”等方法治疗。由于水液运化障碍主要是由于外邪入侵所致,临床上常采用宣肺利水的方法,即《内经》所谓的“开鬼门关”,古人称之为“提壶揭盖”,徐青大春的医学源流学说称之为“开上元以利下泄”。

3.朝拜麦,参加节日

肺迎百脉是指全身的血液通过百脉流经肺,然后通过肺的呼吸进行体内外的浊气交换,再将富含清气的血液通过百脉通过肺气的作用输送到全身。

全身所有的血管都属于心脏,心气是血液循环的基本动力。血液的运行依赖于肺气的推动和调节,即肺气具有帮助心脏促进血液循环的功能。肺通过呼吸运动调节全身气机,从而促进血液循环。所以《苏文平人气象》说:“人一息一脉,必复动。”《难经》说:“人能一次脉三寸,一次脉三寸。”同时,肺部吸入的天然清气与脾胃运化的水谷精气转化的谷气结合,产生祖气,具有“透心脉”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当肺气充沛,祖气旺盛,气机通畅时,供血正常。如果肺气虚弱或充血,不能帮助心脏血液循环,可导致心脏血液运行不畅,甚至出现血瘀、心悸、胸闷、口唇青紫等症状。另一方面,心气不足或心阳虚,心脏血液运行不畅,也会影响肺气的传播,出现咳嗽、哮喘等症状。

肺为主穴,指肺气具有调节肺呼吸和全身气血水的功能。《论灵兰秘经》说:“肺之官为傅,而如何待节。”主肺节的生理功能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调节呼吸运动:协调肺气的宣和,保持呼吸的平稳和均匀,使体内外的气体能够正常交换。二是调理全身之气:通过呼吸运动,调节全身之气的升降,保持全身之气通畅。三是控制和调节血液的运行:通过肺对脉、气的升降运动,辅助心脏,促进和调节血液的运行。四是控制和调节津液的代谢:通过肺气的宣发和抑制来控制和调节津液的分布和排泄。可见,肺的主治高度概括了肺的主要生理功能。

肺,金臧也。——说文

肺有金之精,制割而破。——《春秋与元明报》

肺为气。——淮南子精神

肺藏在右边。——《苏文论禁止刺人》

我老师的肺和肝都是铁石做的。——方清宝《左轶事》

再比如:肺和肠(肺和肠。指生理欲望。即世俗的欲望);肺和肝(肺和肝。比喻心);肺吵丢丢掀(方言。心花怒放);肺火中医称为肺中邪热。

①人体器官名称。五脏之一

位于胸部,一左一右,是五脏之冠,与大肠相对。肺主气,调节呼吸。苏文五藏代:“一切气属肺。”把脉参节,辅助心脏调理气血运行。《论苏文凌兰秘典》:“肺为相斗之官,如何待节。”主宣布下降,打开水道,打开机头,关闭外面的皮毛。《苏文·辨经论》:“脾气散精,上至肺,经水道,下至膀胱经。”“经络、气属肺,肺满脉,精失于苔。”灵枢脉度:“肺气通鼻,肺和能使鼻知气味。”《苏文五藏代》:“肺皮合也荣。”

②指手太阴肺经。《灵枢·本失》:“肺少气...手太阴经。”

③指肺的真脏脉。《苏文平人气象》:“丙丁死于肺,戊己死于肾。意思是如果你真的很脏,你就会死。”

④按摩部位名称。详细肺经。

1.体内复合皮,其美在于羊毛。

皮毛,包括皮肤、汗腺、毛发和其他组织,是身体的表面。它们依靠卫气津液的温润,具有防御外邪、调节津液代谢、调节体温、辅助呼吸的功能。肺与苔的结合是指肺与苔的互动关系。

肺在皮毛上的作用主要有两个:①肺气在皮毛上传布、传布、卫气,起到温布肉、充皮、肥皮、开合、防御外邪的作用;(2)肺气宣发,精气灌注于皮毛,即水谷的津液和部分精气向上向外散布于全身的皮肤和肌肉中,以滋养之,使之红润有光泽。如果肺精不足,肺气不足,不仅会因表里不一而导致自汗或容易感冒,还会因失去皮毛而干燥、晦暗。

皮毛对肺的作用主要有两个:①皮毛能宣肺气,调节呼吸。在《内经》中,汗孔被称为“傅玄”和“气阀”,意思是说,汗孔不仅是排泄汗液的门户,也是随着肺的播散和下降,进行体内外气体交换的地方。(2)皮毛受邪影响,可放入肺中。如寒邪在表,卫气不振,可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脉紧等症状。如果伴有咳喘,说明寒邪已经伤了肺。因此,在治疗外感表证时,解表和宣肺常同时使用。

2.处于风口处的鼻子

鼻是呼吸之气出入的通道,与肺直接相连,故称之为肺之窍。鼻子是呼吸道的最上部,通过肺系统(咽喉、气管等)与肺相连。)并具有主通风和主嗅觉的功能。鼻子的通气和嗅觉功能必须依靠肺气的宣导。肺气清则鼻顺,呼吸平稳,嗅觉灵敏;肺不宣,鼻不通,呼吸不利,嗅觉差。所以说“鼻为肺之官”(《灵枢五读五使》);“肺气通鼻,肺和使鼻知嗅香”(灵枢脉度)。临床上常把鼻部的异常变化作为诊断肺部疾病的依据之一,常用化痰宣肺法治疗鼻塞、流涕、嗅觉异常等。

3.担心野心(悲伤)

《内经》关于肺志的理论有两种:一种是肺志即悲;说到肺志,就是烦恼。但在谈到五志的胜利时,他说:“哀胜怒。”愁与悲虽略有不同,但对人体生理活动的作用大致相同,所以愁与悲都属于肺志。忧烦是人体正常的情绪变化或情绪反映,由肺精肺气产生,是肺精肺气生理功能的表现。过度悲伤或悲伤是一种不良的情绪变化,主要损害肺精和肺气,或导致肺气宣降运动的紊乱。《苏文居痛论》说:“忧导致气消。”过度悲伤可能导致肺气虚如气短。另一方面,当肺精气虚衰或肺气失衡时,机体对外界非良性刺激的耐受力下降,容易产生悲伤的情绪变化。

4.在液体中哭泣

鼻烟,也就是鼻涕,是鼻粘膜的分泌物,有润鼻窍的作用。鼻涕由肺精转化,通过肺气的宣导分散于鼻窍。因此,宣气曰:“五脏化液...肺就是鼻涕。”肺精、肺气的功能是否正常,也可以从鼻涕的变化反映出来。如果肺精肺气充足,鼻涕就会滋润鼻窍而不外流。如果寒邪袭肺,肺气失宣,肺的精气和津液被寒邪凝结,则鼻涕流清,鼻音清;肺热之时,可见气喘咳嗽上气,流涕黄浊;若邪燥侵肺,可见鼻干、疼痛。

与秋天的空气交流

五脏对应自然界的阴阳四季,肺主秋。肺和秋属于五行中的金。季节到了秋天,夏天过去了,天气凉爽了,所有的植物都枯萎了。人体的肺主清降,是阳中之阴,与气相合,所以对应秋气。秋天的寒意是夏季空气生长的过度减少;肺气郁结对心火的炎症制约太大。肺与秋气相通,所以肺的金气在秋季要旺盛,肺的制约和收敛功能强。从秋季到秋季,人体的气血循环也随着“秋收”之气下降,逐渐过渡到“冬藏”。因此,保健专家强调,人气也要配合秋天的气氛逐步收集。例如,《苏文·四气调灵》云:“秋三月.....使心境平和,以缓秋刑;收敛使秋平静;无志,使肺清。”这秋风是提高你收成的好方法。“在治疗肺部疾病时,秋季不要过分分散肺气,而要让它收敛下降。此外,秋季气候凉爽干燥,肺为清虚之脏,喜润燥,恶燥。因此,秋季易见肺燥之证,临床常见干咳无痰、口鼻干燥、皮肤皲裂等症状。

6.与五色、方位、表里的关系

肺五色白,五行属金,方位在西方。肺部疾病会导致面色苍白。另外,肺和大肠都是表里之分,经络下到大肠。所以一般肺部疾病也会引起大肠的表现,比如排便异常,这是很多肺部患者便秘的原因。

1.肺是华盖。

“盖华”原指古代帝王的车罩,《内经》指的是肺。《苏文丙能论》说:“肺乃藏盖。”肺位于胸腔,覆盖五脏,位置最高,故称“盖华”。肺高,能运行水,故称“水上春源”。肺覆盖五脏,能宣发卫气于体表,具有保护脏腑不受外邪侵袭的作用。所以,苏文《魏论》说:“肺也长”;《灵枢九针论》说:“肺为五脏所包。”因为肺位最高,与外界相通,所以温邪入侵,先犯;肺与苔合,风寒燥湿袭表,苔受邪,也与肺合。所以肺是容易被各种邪气侵袭的脏。

2.肺脏了。

总之肺位最高,邪必先伤;肺为清虚之脏,轻静,容不得邪气入侵。因此,无论外感、内伤或其他内脏疾病,所有疾病都可以发生在肺,如咳嗽、哮喘、咯血、失音、肺结核、肺痿等。若娇嫩之肺受邪侵,治宜以“治焦肺如羽,不可轻举”为原则,药宜轻而清,贵在散。不宜使用过冷、过热、过湿、过干的药物。

3.主公告和投降

肺主宣发,是指肺气具有向上宣发、向外发散的功能;肺主下法,是指肺气具有清泻和向下内泄的功能。肺的功能是通过肺气的升降运动来实现的,所以称为“肺气宣降”、“肺气降”。

肺气的功能是向上向外发散气和津液,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呼出体内浊气;第二,从脾和部分水谷调出来的津液,调至头面部的窍,到达全身的筋和肌;三是传气护毛肌,温肉补肤,养肤,开合,将代谢的津液转化为汗液,控制和调节其排泄。如《灵枢·绝气》说:“上焦之发,必促五谷之味,熏肤,补身,润发。雾若露,则灌溉之。”灵枢痈曰:“怒从上焦,温补关节肉,通利关节。”如果肺因外感风寒而未能宣发,则会导致呼吸不畅、胸闷、气喘、咳嗽;戚薇抑郁,理智受阻,可引起恶寒无汗;当体液停止时,它可以变成痰,阻塞气道,然后你会发现呼吸困难,你不能躺下来,哮喘和咳嗽。

肺气的降功能可以使气和津液向内向下发散,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吸入自然界的清气,将吸入的清气和谷气融合形成的祖传之气向下发散到肚脐,补充元气;其次,脾转肺的津液和部分水谷精气向下、向内散布于其他脏腑,滋润之;第三,脏腑代谢产生的浊液被输送到肾脏或膀胱,成为尿液产生的来源。人体脏腑气机的运动规律一般是上半身应下行,下半身应上行。肺位于胸中,是五脏之冠,其气通畅以清降。如果肺不降,就会出现呼吸浅或短、咳喘、气机不利等症状。

肺气的盛衰是相互制约、相互利用的两个方面。宣降协调,呼吸均匀通畅,水液运化代谢正常。所谓“水精四经,五经并行”。如果宣降失衡,就会看到呼吸紊乱,水液代谢紊乱。一般来说,外邪的侵袭大多影响肺气的宣发,导致肺气的病理改变;肺的内伤大多影响肺气的下降,导致肺衰竭的疾病。法宣和苏江病是相互影响、同时出现的。比如外感风寒首先导致肺功能障碍,导致胸闷、鼻塞、恶寒、发热、无汗,也可引起肺功能障碍伴有咳嗽、喘息。

清肺食物,如胡萝卜、梨、木耳、豆浆、蜂蜜等。清肺梨:能生津止渴,清热止咳。一种方法是把里面挖空,用川贝母、冰糖、蜂蜜等熬煮。第二种是带皮切块,放在碗里蒸。碗里最好放冰糖。煮好后可以拌入蜂蜜,趁热吃最好。三是将皮切成块,用木瓜、蜜枣、猪骨煮汤,有清肺热、开胃的功效。第四,将银耳泡好后放入凉水中与梨一起煮汤,根据不同口味加入枸杞和大枣。此外,还可以捣成梨酥,加入冰糖后食用,也可以清热止咳。

中医历来注重药食同源,非常重视通过调节饮食来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因此,通过养肺气达到提高免疫功能的治疗效果是值得肯定的。但人们在食用时首先要了解食物的功效,比如吃白萝卜,比较适合痰多咳嗽的人;食用百合,配粥、开水喝更好;吃绿豆适合内火旺盛的人;而菱角可以清热生津,可以生吃,也可以水煮。同时,由于人的个体素质差异较大,应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食物,同时注意避免过辣、过咸、过油腻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