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病夏治的方法是什么?

冬病夏治,简单来说就是治疗一些冬天容易发病或者冬天容易加重的疾病的方法。是中医治未病理念的体现。药王孙思邈说:“上医,可治未病之症,中则可治已病之症。”。三伏天是一年四季中温度最高的时候。此时自然界阳气旺盛,体内气血通畅,人体穴位处于宣泄状态。所以贴药、艾灸、针灸,或者内服中药,都比较容易疏通经络,通过经络中气血的运行来调整脏腑的功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阳虚是“冬病”最基本的病机。"阳气之人,若天与日,必丧其命而不显其力."具有温暖全身组织、维护脏腑功能、抵御外邪侵袭、主持气机开合、维持阴阳平衡等多种功能,所以阳在生命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杨琪不足会导致生理活动减弱和衰退,导致身体御寒能力下降。

冬病夏治的方法很多,有贴敷疗法、艾灸疗法、针灸疗法、拔罐疗法、按摩疗法,还有内服温补阳气的中药和食物。

粘贴疗法

贴敷疗法又称外敷疗法,是夏季治疗冬病夏治最常见的方法。将辛温中草药磨成细粉,与各种介质(如姜汁、红糖)混合成糊状或丸状,敷于穴位的方法,是中医外治法之一。贴敷疗法能使药力直达病灶,还能使药性通过皮毛由表及里,沿经络传至脏腑,从而调理脏腑气血阴阳,从而起到治病的作用。

现代研究表明,贴敷疗法可以通过神经系统刺激皮肤的神经末梢感受器,形成新的反射,从而刺激机体的调节功能,提高免疫功能,增强体质。

艾灸方法

艾灸是一种物理和药理相结合的纯天然疗法。艾叶是菊科灌木草本植物。中医认为艾叶味苦、辛,能通十二经脉。《本草纲目》中说“艾叶可灸百病。”研究证明,艾叶能激活气血,温经通络,提高免疫力,有抗菌抗病毒作用。《药针引论》载:“药不足,针达不到,必是灸。”艾灸通过温气刺激穴位,平衡阴阳,调理脏腑,温补督脉,祛除邪气,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艾灸又称长蛇灸,是夏季治疗冬病常用的一种灸法。它是将生姜等药物涂抹在人体背部脊柱上,通过燃烧艾绒来调节人体机能的一种治疗方法。此法集灸、穴、药三效于一体,可对背部督脉整体或分段施灸,覆盖面广,内热充足,具有温补强壮的优点,可有效改善患者免疫力低下的状况。

针灸和拔罐

针灸和拔罐常用于治疗腿冷、膝关节冷痛、背痛、肩痛等。针灸、艾灸、拔罐等。可与局部穴位贴敷同时进行,可预防冬季寒腿的发作。

中药口服

"阳气之人,若天与日,必丧其命而不显其力."具有温暖全身组织、维护脏腑功能、抵御外邪侵袭、主持气机开合、维持阴阳平衡等多种功能,所以阳在生命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杨琪不足会导致生理活动减弱和衰退,导致身体御寒能力下降。内服中药可以起到扶正壮阳的作用。

中药内服适用于慢性病患者,医生需要针对不同患者进行辨证施治。比如慢性咳喘患者,会因为久病导致脾肾两虚。所以根据个人情况,可以用健脾补肾,化痰止咳的方法。

“冬病”是指一些容易在冬季发病或冬季加重的疾病,如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过敏性鼻炎、各种关节疼痛、老年人怕冷等。,属于中医脾胃虚寒的疾病。

1.呼吸系统疾病:慢性咳嗽、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慢性支气管炎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反复感冒等。

2.运动系统疾病:颈椎病、腰椎病、腰肌劳损、肩周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膝关节疾病等。

3.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胃肠炎、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慢性腹泻等。

4.耳鼻喉科疾病:过敏性鼻炎、慢性咽炎等。

5.儿科疾病:哮喘、支气管炎、体虚、易感冒、发育迟缓。

6.慢性皮肤病:冻疮等。

7.妇科疾病:月经不调、痛经、慢性盆腔炎等。

1.涂抹的药物大多辛辣芳香,涂抹后皮肤发热、充血甚至起泡。这是正常现象。如果泡泡小,局部涂绿药膏和龙胆紫,防止皮肤感染。如果水疱较大,用无菌注射器将水疱内的液体抽出,并注意保护创面,避免抓挠引起感染。

2.用药后尽量减少活动,以免药物过早脱落,影响疗效。拆完药膏后,涂抹部位出现红肿、瘙痒、微痛、色素沉着、轻微水泡等都是正常反应。不要用手抓,以免感染。

3.慎用刺激性产品。夏季气候炎热,易伤阴液,而辛、香、燥之品易致燥热外溢,暗暗消耗津液,故宜慎食肉桂、胡椒、茴香、羊肉及鲜桂圆或荔枝。

4.避免服用大量感冒产品。夏天容易贪凉喝凉,大量食用寒凉之品,容易造成阳气受损,脾胃虚弱,损害全身的阳气,从腹泻、腹痛、恶心呕吐,到阳虚引起的慢性疾病。

5.小心吃很多肥甘油腻的产品。夏天容易产生暑湿,湿热之邪容易侵入人体。服用大量脂肪和甜味的产品,容易造成内外湿热之邪侵袭人体。

6.避免过度运动。运动量过大,出汗过多,导致气阴两虚,运动后宜少量出汗。

(文/主任阮志忠南京市中医院针灸科中医科副教授)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禁止复制。

关注微信官方账号《家庭医学》,了解更多健康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