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穴佛手山药的特产在哪里?

武穴佛手山药是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山药含有糖、蛋白质、钾、氨基酸、维生素等18种营养成分。炖着吃,清香扑鼻,别有风味。具有滋阴益肺、强肾健胃、止泻止泻、化痰生津、润发等功效。它是一种很好的食物和药物。

山药在武穴已有300多年的种植历史,尤其是被称为“龙药”的隆平山药,其次是梅川、横岗百元等地。武穴山药最高年产量200万公斤,销往鄂东和长江中下游地区。

地域范围

地理范围包括武穴市梅川镇、玉川镇及其邻近佛手山药生长的区域。武穴,原名广济,位于东经115° 22 '-115° 49 ',北纬29° 50 '-30° 13 '。地处长江中下游北岸,大别山南麓,湖北东缘。周围是蕲春、黄梅、阳新、九江、瑞昌。东西最大水平距离43公里,南北最大垂直距离42公里,面积1200.35平方公里,占湖北省总面积的0.65%。梅川镇位于境内北部,距市区37公里,毗邻蕲春;玉川镇位于中国东北,距市区37公里,毗邻黄梅。

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因素

(1)土壤地貌:武穴红壤区北缘是红壤向黄棕壤的过渡区。根据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武穴市地带性土壤为黄棕壤和棕红壤,非地带性土壤为潮土、石灰(岩)土、水稻土***5个土类,11个亚类,45个土属,293个土种。佛手山药生长区域以砂壤土为主,土壤成熟度高,土层深厚疏松,有机质丰富,非常适合佛手山药的生长。梅川和玉川海拔500米以上,由大别山的两个支脉太平山和横岗山组成,面积约84.53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7.04%。

(2)水文情况:区内主要河流有梅川、朱静、松阳、白源。梅川、朱静等河流流入巫山湖,经太白湖流入华阳河。松阳、白源等河流向西注入。

进入蕲春的董驰湖。梅川河是中国最大的河流,全长29公里,流域面积227平方公里。朱静河长25公里,流域面积176平方公里。松阳河长12km,白源河长8km,均为小型河流。区内地下水属于基岩裂隙水,属于碳酸氢钠型和钙钠型极软水,硬度小于4度,为贫水区。

(3)气候:武穴属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佛手山药种植区年平均气温为65438±04.8℃,年积温约为365438±037℃。平均无霜期为254.3天,年平均降水量为1323.3-1343.1mm,其中春夏降水较多,秋季降水较少,冬季降水最少,这与佛手山药块茎伸长膨大期的需水特点相一致。年平均总日照时数为1913.5小时,年平均太阳辐射能量为106.799大卡/平方厘米。

(4)人文历史情况:武穴佛手山药种植历史悠久。据清代同治县任申《广济县志》记载,传入唐代,距今已有1300多年。栽培面从横岗山一直延伸到太平山,覆盖大别山两个支脉。广济古称佛国,广济县原名广施佛法,布施众生。相传唐朝贞观年间,高僧存灵(俗名江祖)游历暹罗(今泰国)等地,来到广济,在此建藏寺居住。佛手山药最初是由大藏寺的僧人种植的。最早种植补脾肺、强肾填精的药物。因植于寺中入药,形似棕榈,故称“佛药”。与龙平出产的龙药(著名药材,久已失传)齐名。后来传入民间,渐渐有人配菜滋补身体,刚开始也很好吃。明代蕲春李时珍发现“佛药”与“山药”极为相似,故称“佛手山药”。李时珍还把《本草古书》列为草部的“山药”,并相应地改为“菜部”。20世纪60年代,受“以粮为纲”影响,武穴佛手山药面积和产量大幅度下降,1979后逐渐恢复。特别是近年来,武穴市委市政府把佛手山药生产作为武穴食品工业城建设的重要内容,依托武汉大学,从生产、加工、销售等方面给予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