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唯物主义思想家是谁?

中国古代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充思想

在中国古代思想界,儒家思想一直占主导地位,但它缺乏探索自然真理的精神,就连它的创始人孔子也回避鬼神是否存在的问题。公元前后儒家成为官方哲学,对中国古代唯物主义哲学的发展影响很大,导致中国历史上能称得上唯物主义思想家和无神论者的人寥寥无几。

王充大约生于公元27年(汉朝)。王充年轻时相当聪明。王充8岁时,就能一字不差地背诵《论语》、《尚书》等晦涩深奥的经典。15岁时,王充赴京都洛阳深造,系统学习儒家经典篇章。后来,王充也在县衙做了小官,但思想“偏激”,因出身微寒而不受统治者重用。天赋不足,仕途不佳,激发王充专心读书。最后成为中国古代唯物主义思想家。

在王充生活的时代,理想主义和迷信在思想界占据着绝对的主导地位。人们普遍认为帝王贵胄是天注定的,相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因果循环理论。为统治者服务的儒家把儒家经典解释为不可改变的真理。他们编造了许多迷信和预言,把儒家的另一个代表人物孔孟称为半神半圣人,说他们“不学无识”,“知一千年前,后知千古”。王充写了一系列文章对此进行反驳。

简单来说,王充的思想主要在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他的唯物主义自然观。王充虽然无法解释天地和宇宙的物质构成和运行规律,但他明确指出天地的存在是独立于人类的客观存在的,人类只能适应自然界的各种变化,而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自然界。这与当时皇权至上的主流思想相悖,动摇了封建皇权统治的理论基础,对后世影响深远。

唯物主义自然观并非王充首先提出,而是可以追溯到中国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的老子、韩非子、墨子、荀子等思想家。王充的唯物主义理论继承和发展了这些哲学家的思想,代表了当时的最高成就。

王充思想的第二个方面是他的无神论。当时人们相信“天生圣人”的传说。比如皇帝是由龙与人交配而生,也就是“龙子、龙孙”,代表上帝对人类的统治,天灾是上帝对人类的惩罚。王充在《论雷横续篇》中以雷击这一自然现象为例,充分说明人是被“天火”烧死的,并不存在“雷公”这一说法。王充也否认人死为鬼。他认为人和动物的自然本质是一样的。既然动物死后不能变成鬼,那么人死后怎么会变成鬼呢?

总的来说,王充的唯物主义理论基本上是简单直观的,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他试图用唯物主义的立场来解释历史的发展、道德的演进、社会的富裕、人的长寿和尊严,但他未能完全解决认识论中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尽管如此,王充的学说仍然对后世无神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王充一生虽然著述甚多,但最终流传于世的只有《论衡》。《论衡》30卷,30多万字。王充的哲学思想主要通过这本书流传下来。《论衡》中也有很多关于养生的论述。比如,书中指出了情欲的毒害。王充在《论杜恒岩》中说:“酒是毒药,酒是难喝的,蜂液是蜜,蜜是难吃的”,主张戒瘾,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