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针灸养生基本需要知道哪些常识?
到了唐代,针灸在保健方面已经占据了相当的地位。例如,在《前进方耀》中,讨论了许多用于针灸保健的材料。宋代王志忠的《针灸学经典》中记载,针灸用于预防多种疾病,如刺泻风门无痈等。明代的医师也提倡针灸保健。高武在《针灸聚英》中说:“未病者,针灸先叛,未至者迎之。”逆,即防病的意思。清代潘在《卫生要求》一书中也阐述了针灸的保健作用。他说:“人的脏腑、经络、气血、肌肉每天都不小心,外邪干燥,导致生病。在古代,针灸是基础...所以益关节,益气血,使邪能速除,邪能除自愈,病能医。”
2针灸健康编辑
所谓针灸保健,就是用毫针刺激人体的某些穴位,刺激经络之气,使人体新陈代谢旺盛,从而达到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目的。这种养生方法就是针灸保健。虽然针灸保健和针灸治疗的方法基本相同,但侧重点不同。针灸治疗重在纠正阴阳和气血的过剩,而针灸保健重在强身健体,提高机体的代谢能力,以养生延年为目的。正是由于他们的观点不同,在取穴和用针上也有一定的差异。如果用于保健,针刺手法的刺激强度要适中,选穴不宜过多,以疗效较强的穴位为主。
例如,针刺足三里可以调节胃肠道和内分泌系统,大椎勾勒人体神经的总会,心俞改善心脏的血液供应和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风门和舒菲有利于上呼吸道的保健,三阴交可以调节妇科和泌尿系统疾病,涌泉可以调节高血压和神经衰弱等症状,中脘、舒天和祁门可以治疗肝郁和增强消化功能。
3功效编辑
保健灸是中国特有的养生方法之一,不仅可用于身体保健,还可用于久病者的康复。所谓保健灸法,就是在身体的某些特定穴位上施灸,达到调和气血、调理经络、滋养脏腑、延年益寿的目的。《医学概论》中说:“药不到针,必是艾灸”,可见艾灸能起到针灸和药物有时所不能起到的作用。关于艾灸的保健作用,早在扁鹊的《心经》中就有明确记载:“人未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门...虽然他们没有长生不老,但他们仍然可以超过100岁。”
4针灸养生编辑
针灸养生可以调和气血,平衡阴阳,进而补虚泻实,全面调整脏腑功能。针灸可以改善人体各系统的功能,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从而有助于疾病的康复,对保健具有重要意义。
气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依靠经络的传导遍布全身,起着推动、温煦、气化、固摄、卫养的作用。经络畅通,气血和谐,脏腑功能才能正常进行,身体才能安宁祥和。通过一定的针刺手法和穴位的适当刺激,使堵塞的经络畅通,发挥其正常的生理功能,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是针灸养生的机理。
阴阳平衡是健康人的生理状态,针灸的目的就是调节和维持这种状态。针灸平衡阴阳、协调脏腑的功能,基本上是通过经络的阴阳属性、经络穴位的协调和针刺手法来完成的。针灸实践表明,某些针灸方法通过作用于手太阴肺经,可以益肺气,养肺阴。作用于手阳明大肠经,能通气助传导;作用于足阳明胃经,可调和胃气,滋养胃阴;作用于足太阴脾经,可健脾壮阳;作用于足少阴心经,可益心气,养心阴,益心阳;作用于手太阳小肠经,可清小肠;作用于足太阳膀胱经,可助气化,利水道;作用于阴虚的肾经,可滋肾阴,壮肾阳,补益肾气;作用于手厥阴心包经,可保心神,益血脉;作用于手少阳三焦经络,可使三焦气机通畅,促进三焦气化,滋养五脏六腑。作用于足少阳胆经,可清利胆腑;作用于足厥阴肝经,可疏肝理气,补肝血,养肝阴,平肝阳;作用于任脉,可调理阴经;作用于督脉,可调理阳经。[1]
/view/443432.htm?fr =阿拉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