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传工作
2012学校宣传工作主要由党委宣传部和新闻中心承担。党委宣传部是负责宣传和思想文化工作的职能部门,设3名工作人员。新闻中心是负责学校新闻宣传工作的辅助部门,10人,在编6人。
学校宣传思想工作要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高举旗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改革创新,不断提高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科学化水平,为学校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舆论支持和文化条件。我们完成了60周年庆祝大会、建党90周年大会、十八大、十大和党的建设专项评估。
二、庆典宣传
1.筹备校史馆。2011年6月,学校决定在60周年校庆之际修建一座新的校史博物馆。宣传部牵头,地学发展研究中心、档案馆、退休办等部门参与编制。明确了“保存历史、管理事务、研究育人”的定位和“一馆一展一队”的建设目标。完成了前期调研、史料收集、稿件起草、展览设计、展厅布置、解说团队招募等工作,并于校庆前夕亮相,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2.营造整体氛围。一是通过公开征集,从20多件作品中筛选出标志,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出庆典的核心图形,形成庆典标志体系(VI),成为庆典形象识别的基本体系。二是通过公开征集和重点约稿,拟定了庆典口号。三是完成校庆日营造校园氛围的设计手册,完成签到台、接待台、围挡、路旗、彩车等校园户外布置和装饰。四是举行了温家宝题写校名的揭幕仪式,更换了主楼、体育场、校门的主要标志。五是完成庆祝大会和庆祝晚会的视频制作和同步直播。完成校庆大会“室外大屏”和“小区入户”直播,完成校庆晚会“综合教学楼”和“小区入户”直播。制作部分大会现场视频,拍摄部分晚会预热视频(教职工祝贺),分别在校庆大会和校庆晚会上播放。
3.庆典宣传和展示。丰富宣传形式,总结办学经验,凝聚学校文化,全方位展示学校形象。先用中英文打印一本画册,内容涵盖学校概况、发展历史、领导关怀、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师资队伍、国际合作、校园文化、党的领导等方面。二是制作电视宣传片《甲子华章,地学的摇篮》。三是校庆专题网站。采用全新的网页设计理念,建设校庆专题网站,开设“校庆新闻”、“通知公告”、“地球科学摇篮”、“甲子华章”、“祝福大地”等栏目,全面报道校庆进展。第四,推出新浪周年庆官方微博和新华社手机报。周年官方认证微博在新浪开通。com,发布微博400多篇。粉丝数达到3100以上。通过新华社手机报发布校庆信息。
4.周年纪念的新闻报道。突出重点,树立品牌意识,重点宣传报道建校60年来取得的丰硕成果。首先是学校里的宣传报道。完成校庆各项活动的新闻采写和摄影。* * *写了近20万字,拍了5000多张图片和大量视频资料。确保校庆新闻图片的提供和视频资料的留存。新闻联播开设了“欢迎来到校庆”、“欢迎来到校庆多彩校园”栏目,全面及时报道校庆相关活动。“特别转载”栏目转载发表了优秀校友的事迹,共计400余篇。宣传栏有近200页,“党和国家领导人贺信”、“庆祝大会报告”、“中国地质大学建校25周年座谈会”、“欢迎校友回家”、“大学生地质技能大赛”等。出版《中国地质大学报》专刊、特刊等20余页。二是校庆的宣传工作。全面推进完成庆典公告、庆典宣传报道、庆典专题网站建设、庆典官方微博、庆典大会新华网直播等工作。累计组织接待了60多家媒体近百名记者对庆祝大会及系列活动进行采访报道。完成新闻报道100余篇(其中新华社、央视、人民日报等中央媒体报道50余篇),整体宣传10余页(整版报道1篇,整版报道3篇,半版报道7篇)。中国地质大学60周年校庆1号、2号公告刊登在《人民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教育报》、《中国国土资源报》上。在《人民日报》和新华社发表了学校60周年校庆的报道。在《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刊登了60年来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丰硕成果。在《中国国土资源报》上开展全方位宣传,利用专版、周年专栏、专题文章等形式,加大报道力度,突出宣传重点。在《科技日报》、《中国科学报》围绕学校科研成果进行了深入宣传。在《北京教育》杂志封底刊登校庆形象宣传。与知名网站合作,建设新华网周年庆典专题网站,实现庆典大会网络图文直播。与中国教育电视台合作展播校训。
第三,理论武装
1.思路清晰。坚持“抓两头,促中间”。围绕形势热点和重要精神,坚持以党委中心组学习为龙头,带动全校理论学习,引导各级干部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努力把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引导到学校事业的改革和发展中去。要努力把党的政策和学校的决定内化为广大师生爱国爱校的思想和自觉行动。
2.突出重点。一是着力学习宣传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和两会精神,为党的十八大和庆祝大会召开60周年营造良好氛围。二是抓住总理访问母校的契机,组织二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温家宝总理重要讲话的精神和深刻内涵,进行深入讨论,进一步理清思路,转变观念。全体教员表示,要立足岗位,扎实工作,加快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步伐,为早日实现温家宝总理提出的建设世界一流地球科学大学的宏伟目标打下坚实基础。三是集中学习宣传北京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组织各级干部教师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北京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认真落实北京市第十一次党代会各项任务。四是以迎接北京市党建和思想政治评估检查为契机,大力开展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建立教师思想状况常态调查机制,及时了解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思想动态和关注点,做好政治引导,努力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学校的中心工作上来。五是党的十八大召开时,组织师生全程认真观看大会,对大会热点问题进行深入的舆情研究。全校形成了关注和讨论十八大的良好氛围。会后,及时召开了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专题报告会,邀请中央党校党建教研部博士生导师高新民教授作了题为《学习十八大精神推进党的工作》的报告。起草了《关于在全校范围内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通知》,要求各单位把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与学校“十二五”规划总体实施结合起来,以迎接学校第十次党代会为契机,通过培训、征文、发放学习资料、组织参观等多种渠道,切实开展学习宣传活动。积极参加“首都百万师生微党课”。开展“十八大师生代表”微博竞赛,积极评论。全校迅速掀起学习宣传十八大精神的热潮,各单位师生进一步统一思想,达成共识。党委宣传部被市教工委评为“学习宣传贯彻十八大精神先进单位”。
3.做好服务。以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制定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计划。做好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服务工作。全年围绕学习主题组织了两次形势与政策报告会,编发两级中心组5期理论学习参考书2000余册,购置理论学习光盘40余张,发放《政府工作报告》、《十八大报告》、《十八大报告辅导读本》、《中国共产党党章》等理论书籍30余册,共计5万册。坚持开展“向校领导和二级党组织推荐一本好书”活动,全年推荐图书10余册。党委宣传部积极订阅发行“两报两刊”,提出“两报两刊”是党的舆论宣传主阵地,是推进两级中心组理论学习的重要平台,倡导各级党组织组织党员读报、刊、评报,推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学院骨干教师理论研究水平高的优势,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工作,支持和鼓励党员各级领导干部和党员教师以理论学习为基础撰写经验和理论文章。全年两级中心组学习理论学习有考勤、有笔记、有体会,各党支部和教师党员理论学习的积极性和时效性得到加强。
第四,师德建设
继续坚持师德建设“四结合”工作法,即师德建设与学科带头人和队伍建设相结合,与基层党组织建设相结合,与思想教育相结合。积极完善师德师风建设评价机制和舆论监督机制,健全师德师风评价、问题举报和投诉制度。2012年的工作重点是把师德建设与科学道德和教师作风建设结合起来,借助教师培训、教师节等活动开展科研诚信教育,倡导教师严格自律,避免浮躁浮夸。通过校报、新闻网、电视台、宣传窗等媒体,全方位、多角度宣传北京教育先锋、北京教育先锋、北京教学名师的先进事迹和教育经验,在全校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
动词 (verb的缩写)文化建设
1.组织温家宝总理为校名题词的揭幕仪式。为纪念建校60周年,著名校友温家宝总理为母校题写校名。经过精心策划和筹备,2006年6月,学校举行了温家宝总理亲笔题字的揭牌仪式。温家宝总理为母校题写校名的正式启用,标志着温家宝总理题写的校名将固化为一笔宝贵的无形资产和精神财富,成为学校文化的核心要素之一。
2.弘扬北京精神。举办“北京精神”系列讲座,组织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围绕“爱国、创新、包容、美德”主题开展专题讲座和宣传活动,解读“北京精神”的内涵和意义。通过论坛、党小组日、征文比赛、主题班会等形式组织师生开展专题学习,覆盖全校师生。坚持不断丰富和创新“北京精神”学习载体,编写了一批“北京精神”小册子等宣传资料,充分利用校园电视、校园网、校园广播、地方通讯社、报刊专栏、地(报)青、校园之窗、报刊专栏等阵地,大力宣传“北京精神”,取得了良好效果。
3.修改vis。以征集教育部校训、校徽、校歌为契机,进行了大学理念体系的设计,并汇总了大地之灵草案,完成了学校视觉识别系统(VIS)的修订工作。
4.主办“地球日”和“资源与文化”专家论坛。为纪念第43个地球日,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与学校联合主办了“资源与文化”专家论坛,由党委宣传部具体承办。2012年4月20日,邀请国务院参事、中国地质调查局研究员、国土资源部原总工程师张,中国国土资源作家协会名誉主席长江,该校教授、能源实验中心主任作专题报告。
不及物动词精神文明建设
认真贯彻落实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街道有关会议和文件精神,动员广大师生员工参加2012“感动海淀十大文明人物”评选活动。积极响应海淀区“小事情爱”征文活动,努力动员师生踊跃投稿,把征文活动作为弘扬“北京精神”的一项重要工作,先后收集、汇总近40篇稿件。积极参加海淀区文明委大学系统精神文明研讨会等关于首都文明小区创建的交流研讨,结合实际提出文明小区创建的合理意见和建议。大力宣传海淀区创建校园文明小区的相关公告、口号、工作进度、阶段性工作及效果,以及相关政策措施。
七、思想政治研究
积极申报北京市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专题,组织学校教师于2011至2012申报首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优秀科研成果评选。参加市教育工委组织的井冈山思想政治教师培训活动。认真组织2012年度北京市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新人选的遴选和推荐工作。继续做好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教研骨干培训的推荐、组织和协调工作,全年组织21名教师参加12期培训。
八、普法宣传
全年以“学宪法、赠纪念日”为主线,以“3.15国际消费者权益保护日”、“4.22地球日”、“12.4全国法制宣传日”等系列主题日为重点,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通过有奖法律问题问答、现场咨询等活动开展法制宣传。同时积极与海淀消费者权益保护协会、海淀学院路街道、海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等单位组织法制宣传教育活动,提升学生的法律素养和道德责任感,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九、团队和平台建设
1.舆情监测及时有效。充分认识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复杂形势,建立舆情分析和引导机制,报送新闻宣传信息,坚持做好开学前后和重大活动的舆情研究,及时、全面、准确掌握师生思想动态,全年上报舆情信息7条,有针对性地进行舆情分析,为学校科学发展提供基础信息。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妥善处理60周年校庆、联合攀登珠峰等重大活动的舆情应对。
2.新媒体应该有所突破。积极应用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开展宣传。60周年校庆官方微博、学校官方微博在微博发起“十八大师生代表大会”,积极参与“首都百万师生微党课”。几条微博的关注度与日俱增,微博已经成为学校发布信息的重要渠道之一。按照上级要求,积极做好人民日报电子阅读专栏建设工作。
3.队伍素质提高了。积极组织宣传干部参加首都高校网络舆情监测引导专题培训,努力提高宣传队伍的专业素质。建立网络辅导员、评论员、管理员队伍,及时引导网络舆论,营造和谐网络氛围。
4.牢牢把握舆论阵地。坚持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教学有纪律、公开宣传有要求,加强宣传阵地、课堂教学、讲座论坛、学术交流等管理。,严格审批程序,不给错误思想提供传播渠道。全年批准和备案哲学社会科学讲座10多场。全年在学校重大活动和重要节日悬挂横幅20多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