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漂亮?拳头
20世纪70年代初,在上海静安公园的晨练队伍中,一种独特的健身形式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伴随着优美的中国民乐,女健美运动员轻盈如燕,体态婀娜,动作和风格都让人联想到敦煌壁画中描绘的婀娜风韵——这就是木兰拳的开始,当时还叫“木兰拳”。
这套拳法最初是由上海民间拳手杨从崆峒派的一些套路中演变创造出来的。起初,她只是每天早上在上海静安公园独自练习。没想到时间长了,引起了晨练者,尤其是女性晨练者的兴趣,问她们这是什么拳法。当时杨女士谦虚的认为自己的花拳绣腿只是一些皮毛,加了一些想法,做了一些改编。不是正宗的花拳绣腿,所以她以古代女英雄木兰命名,“木兰拳”由此诞生。也许玉兰拳的套路是“似舞似武”,刚柔并济,没有伤筋动骨的危险。所以当时在中青年女性中相当流行,前来“拜师”的人络绎不绝。杨女士收了很多徒弟,其中最著名的无疑是后来被称为“七仙女”的七位弟子,他们也是杨女士的第一批直系弟子。
杨文帝女士去世后,其众多弟子循师而行,四处流传,自发形成了民间流派:王式(氏)、朱文健(朱文健)、应式(方)、和(和)、凌剑达(凌剑达),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点先天不足,形成了风格各异、心心相印的玉兰拳。
也许是由于某种力量的介入,木兰拳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争鸣但纷争不断后,终于有机会摆脱各流派狭隘的框架,形成一套优雅、科学、更具艺术感的体系。
上世纪80年代,时任大世界公安局长的李刚先生独具慧眼,充当了“伯乐”。他在时尚处于民间流传阶段时就发现了木兰拳的价值,并发起成立了“中国大世界武术比赛交流中心”,随后经上级批准成立了中国第一个木兰拳活动组织“中国木兰拳世界总会”。后来他和工作人员一起,邀请各个学校的代表和社会各界人士进行研讨和编纂活动。为各种拳种提炼并增添新的内涵,从而形成了“中国木兰拳”,标志着木兰拳向更高层次发展。从此,木兰拳终于摆脱了民间健身活动分散在晨练队伍中的命运,变成了一个“有组织有纪律”的正规机构,以上海世界为“根据地”。
作为“中国木兰拳”的创始人,李刚意识到,要想发展木兰拳,必须建立一整套完善的体系作为发展的有力后盾。于是,他利用业余时间,聘请了一批业余兼职的资深教师集体编书。经过精心策划、构思和创造,中国木兰拳形成了十二个基本套路、十个附加套路、十个优秀表演套路和六个简化套路的科学体系。从套路名称到拳谱,从表现形式到套路的格局,从道具的使用到音乐的选择,都做了一系列的定位。于是,木兰拳开始盛行。
那么杨女士是从哪里学的花拳绣腿呢?在所有关于木兰拳的资料中,这始终是一个谜。有人说,杨女士是从一位神秘的江湖高手那里学来的。有一种说法是,这位神秘的大师实际上是崆峒学派的掌门人颜。
张的《我家功夫的秘密》一书中提到,确实有这么一位神秘的高手,有名有姓。在上海花拳道圈颇有名气,但不知什么原因,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位大师的名字不再被人们提起。相反,“玉兰拳”经过杨女士和弟子们的不懈努力,越来越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