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毕业论文
每个大学生在毕业的时候都要写一篇论文,是对自己多年来所学知识的总结。我来给你回答一下这个问题。希望大家一起了解一下!
1中医药论文对于交流中医药学术知识,促进中医药进步具有重要作用。随着中医药队伍的日益壮大,知识水平的逐步提高,学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医药期刊数量的增加和质量的提高,中医药论文呈现出逐年增加和提高的趋势,这是非常可喜的。但是,中医药论文的写作和编辑还存在一些问题,不利于中医药的发展。笔者结合近年来阅读中医药科技期刊的情况,就上述问题提出一些粗浅看法。
从近年来发表在各类中医药学术期刊上的学术论文来看,以下问题是* * *需要我们注意的。
1.论文类型单调,缺乏学科特色。
中医理论虽然在学术上是固化的,在表达上形成了一定的习惯性公式,但同时它也有学术发展的一面,其表达形式必须与时俱进。古语“以不变应万变”所展现的是中医论文在不断延续和创新的过程中“以不变”与“变”的辩证关系。这里,关键在于“变”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事实上,这种改变是困难的。打开中医期刊,几十年来大多数论文的内容和形式几乎是一致的:有些理论论文缺乏原创性,甚至有些论点是反复克隆和重复的。应用型论文更为突出,满页都是案例和群体案例报告,让人有“百刊同面,千篇皆熟”的感觉。也有期刊开辟了医学讲座、医学理论、讨论、解答等形式,但尚未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个性。充其量是类似问题的集合,缺乏有机沟通的深层次内涵。一些有自己特色的专业期刊,习惯走综合期刊的路子,结果失去了个性。比如以“民间医学”为宗旨的杂志,找不到民间医学的内容;以“急救医学”为宗旨的杂志,大多反映的是普通的治疗方法。一些期刊还出于纯粹的经济利益,以缺乏科技依据、夸大实际效果、明显具有广告性质的内容直接或变相强迫读者,最终导致读者的基本利益受到损害。
2.论文设计粗糙,缺乏科学依据。
一篇好论文首先来源于一个好的设计。以应用型论文为例,无论是交叉设计、析因设计、正交设计还是重复测量设计,都必须真实反映研究目的和过程。很多作者并不了解这些基本方法,而是用简单的分组来代替设计。论文大多是对以往经验的回顾,很少有前瞻性的设计。虽然这些论文中有一部分名义上是“前瞻”,但实际上并不能从回顾性的内容中隐藏人为的痕迹。以上情况基本上是目前中医学术论文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更有甚者,一些作者随意编造、删除实验数据,更改病例时间段,使论文失去真实性和可信度。很多论文没有对照组,甚至有些有对照组的文章也没用:实验组和对照组不仅在年龄、性别等基本要素上不平衡,缺乏可比性,而且是通过人为划分而非随机抽样或分层得出的。这种所谓的“对比”已经失去了实质意义。比如一个乡镇医院的医生在他的论文里报道,一年用中药抢救了100多例有机磷中毒,有30个对照组。且不说这个乡镇中毒人数之多令人难以置信,就连其所谓的“前瞻性”设计也不能不令人生疑。试想一下,在中毒者处境各异,垂死的生命得到迅速抢救的前提下,有没有可能和作者设计的方案进行比较?给人的感觉只会是虚假的,不切实际的,不负责任的。
3.统计处理问题很多,假阳性结果随处可见。
对于大多数论文作者,尤其是工作在基层的临床医生来说,论文的统计处理是一个既头疼又敏感的问题。有些作者没有这方面的专业知识,迫于期刊的要求,要么请人帮忙计算,要么干脆把别人用的结果拿来葫芦画瓢,照着搬过来。更有甚者,只是开始一个数字游戏,改变实际数字,制造一个可以服务于设计“效果”的误报。这样一来,难免有些论文“水”了,用的方法不能重复。有专家查阅了近20年国内核心期刊发表的论文,发现统计学的平均误用率高达80%。甚至一些重大项目的论文,50%都有明显的统计错误。究其原因,虽然与作者的科研水平和道德缺陷有关,但也与期刊普遍追求的所谓正率有关。需要指出的是,在运用中医药治疗各种疾病的实践中,两种实验方法或药物虽然在临床上没有统计学意义,但达到了基本相同的效果,这是非常普遍的。证明了不同方法或药物在临床上的可靠性和可替代性,本身也具有重要意义。虽然优越性结论(新方法优于传统方法)是每个研究者的心愿,但实际上并不容易获得,获得等价性(新方法的效果与传统方法基本相同或几乎相同)甚至非劣性结论(新方法难以超越传统方法,但具有实用价值和经济价值)才是有意义的结果。各种期刊不得不面对这个基本事实。
4.这篇论文缺乏文采,有许多语法错误。
无论什么类型的文章,本质上都是以书面语言作为表达手段。中医著述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历来十分讲究写作技巧。当我们翻开中医古籍,先贤们留下的不仅是优秀的学术经典,还有优秀的文献学,值得我们继承和效仿。只有准确的文字表达和优美的文学手法,才能使要表达的内容清晰,吸引人们的注意力,达到扩大宣传和影响的效果。任何形式的论文都要符合文字学最起码的规则,写一点文采都不苛刻。中医期刊的很多文章都不同程度地缺乏文采,滥用词语、杜撰词语、造句不合理、乱用标点符号等错误屡见不鲜。在阅读报纸、书籍和杂志的比较中,作者发现期刊的错误率相对较高。除了作者的责任心和水平,也反映了部分编辑责任心不强、文化素质不高的缺点。在被视为学者聚集地的中医领域,写不出高水平的文章,作品缺乏文采,并非个别现象。
医学毕业论文2摘要都是老鼠,那为什么老鼠和米老鼠不一样呢?这就是品牌和非品牌的概念。说到品牌,很多人觉得很神秘,其实不然。就像医药行业的品牌,比如琥乙红霉素和利君沙,化学成分没有区别,但是利君沙在销量上和琥乙红霉素相差甚远。利君沙是“米老鼠”,琥乙红霉素是“老鼠”;利君沙是品牌,琥乙红霉素不是。我们要做的就是把产品做成“米老鼠”。
一,品牌战略及其实施
医药行业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就是所谓的“小市场,大营销”。单个产品销售额超过6543.8+0亿元,在这个行业是很少见的。它不同于大市场中的啤酒、饮料等产品,所以被称为“小市场”。为什么是大营销?让我们先看看电视上的广告。医药产品的广告量相当大,在目前的媒体中占了很高的比例。换句话说,在当今激烈的竞争环境下,我们的医药行业在营销费用上投入了大量资金。营销什么?当然是推销我们的产品。营销的最终目的是建立一个具有高知名度和美誉度的强势品牌。
品牌从哪里开始?医药行业一直有一句话:优秀的产品,优秀的市场,优秀的执行力。产品卓越对处方药的营销非常重要,市场卓越对OTC产品是巨大的挑战。无论是处方药还是OTC,实施卓越都是非常高水平的营销管理。产品精益求精是我们一直努力的方向。如果我们有伟哥这样的产品,我们根本不用担心广告,也不用担心促销。这种药也会卖得很好,因为它比较优秀。虽然国内很多药企对R&D资金不设上限,但目前没有一家中国企业敢在R&D每年投入6543.8+0亿,因为R&D来的太慢了。
没有最好的产品怎么办?目前,中国医药行业的成功大多建立在市场卓越的基础上。换句话说,他们找准市场定位,然后通过营销手段完成产品差异化,从而满足消费者的需求。那么有一个好的想法和好的策略就足够了吗?你可以这么想,也可以模仿别人,但你知道这一点:别人过去做过的,你现在不一定能做到;别人在其他公司做的事情,在这里不一定能做到。所以一定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因为企业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都是不断变化的,出路在于创新,不断创新。不能拿别人的东西,只有用自己的文化去创新,才能成功。创新需要的是卓越的执行力。
二、医药企业营销中的“推”与“拉”
医药行业营销书是什么?其实,无论是4C还是4P,营销都可以简单概括为两个方面:“推”和“拉”。比如一个人感冒了,去医院看病,医生会开痔疮的药,当然不会相信这个医生。但如果有“感冒是痔疮引起的,治好痔疮就能治好感冒”的理论,那么医生给他开治痔疮的药,他也会信。[
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的区别在于,处方药的营销对象是医生。所谓“拉”的概念,就是给医生一个说法,只要有说法就行。那么医生就有理由开处方了。但是,后一种说法,在众多药物中,医生会选择这种产品吗?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推”。所以“推”和“拉”要结合起来,“拉”就是给医生开处方的理由,确立学术地位,普及医学教育;“推”就是给医生开药的动力,让他们的药能进医院。只有“推”和“拉”相结合,才能让医生有理由开处方,愿意开处方。
其实,OTC药品的营销也可以归结为“推”和“拉”。因为我们真的找不到医生在OTC营销链条中的角色,药企的“拉”对象就不得不以产品定位面对消费者。所谓“拉”,就是让消费者有购买欲望,买得起;所谓“推”,就是客户能买,而且能轻松买到。所以,对于非处方药的营销,要做品牌。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近几年药品零售业务的发展速度远远超过批发企业的发展速度,药店在做品牌经营的同时,希望与药企结盟合作。因此,药店尤其是连锁药店将成为OTC药品销售的关键力量。
第三,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
医药企业做品牌遇到的另一个难题是企业品牌与产品品牌的关系。比如我一提杨森大家会怎么想?会想到吗丁啉和达克罗宁。提起天士力,大家会想到什么?我肯定会想到丹参滴丸。但是说到杨紫茳,我相信大多数人都会哑口无言。但是长江是我们国家销售额前三的药企,产品也不少。但为什么人们对它的名字如此陌生?因为它的药品更多的是医院的处方药,它的品牌知名度会少一些。由此我们会产生这样一个问题,做产品品牌和做企业品牌哪个更好?其实西药药企一直有一个愿望,就是摆脱“一卡独大”的状态。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西药药企甚至包括部分中药药企,用企业品牌推动产品销售并不容易。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首先要把产品品牌做起来。至于最后能不能做好企业品牌,在我们国家行业集中度很高,50,10,8家药企销售额占总销售额80%-90%的时候,药企的品牌会对其产品群的销售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
21世纪是一个竞争激烈的世纪,没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很难在激烈的竞争中立足。企业现有的所有竞争优势,包括资源优势、技术优势、人才优势、营销优势,最终都会转化为企业的品牌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