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的历史

株洲,古称建宁,又名儋州。公元214年,三国吴栋在这里建立建宁县。唐贞观元年,建宁并入湘潭。古时候当地树木多,湘江跨越多沙洲,所以株洲又叫涿州。南宋邵熙元年(公元1190)正式命名为株州。

8月3日,1949,株洲宣布解放。湘潭县由株洲区组成,下辖株洲乡和瓯岭乡。19年8月,株洲地区党政机关成立,株洲地区办事处、株洲乡镇人民政府进驻大胜岭。株洲区下辖的株洲集镇,面积约半平方公里,人口7264人。1950 65438+10月,株洲区改为一区。

6月中旬1950,湘潭株洲镇(区级)成立。株洲镇辖1至4街居委会、田心段乡、董家段乡、狮子头乡、银家祠堂株洲镇办事处(现芦淞区委区政府所在地)。1951 3月,株洲镇办事处更名为湘潭县株洲镇人民政府。

1951年,株洲市脱离湘潭县,隶属长沙地区。3月30日,湖南省人民政府长沙地区专员公署向省城和中南军政委员会上书,建议将湘潭县株洲镇设市。请示设市的主要理由是:“株洲镇人口密集,交通便利,是粤汉、浙赣、湘黔(今火车经过湘潭)等铁路的交汇点,湖南工业区,未来发展前景很大。该镇面积36平方公里,人口45914...根据发展趋势,拟设市,拟将郊区附近的镇纳入市区,面积由36平方公里增加到48平方公里,人口由45910万,乡镇由3个增加到25个。”1951年5月7日,中南军政委员会给湖南省人民政府书面批复,报请中央设立株洲市。6月6日11,中南军政委致函湖北、湖南两省政府:“会议定于5月8日1951以政务局149号批复:1951。拟设湖北襄阳、樊城为丁等市,称襄樊市;湖南株洲镇改为丁等市,由长沙代理领导,核主管机关批准……”(注:D按人口划分)6月29日,长株潭专员办决定宣布成立株洲市人民政府,从7月1日起正式对外开放。其实是7月17才开的。株洲市人民政府驻尹家祠(今芦淞区委、区政府所在地)。

8月20日1951株洲市设街道,株洲市设郊区,设立郊区街道办事处,辖11乡镇。

1952 65438+10月14,株洲市人民政府向省会民政厅报告,市界问题已按政务院令划入株洲市,湘潭所辖南华、汤和、白静、关白、龙州、大井、太平桥等7个乡镇及莲花5个村已与湘潭进行协商。

1953,株洲改为省辖市。3月,根据湘潭地区专员办2月20日1953的通知,株洲郊区分为株洲东郊和株洲北郊,* * *辖32个乡镇。6月5日,湖南省人民政府主席程潜发布省政府令,株洲市授权湘潭分管领导。

1955 2月22日,经株洲市委批准,株洲东郊、株洲北郊合并为株洲郊区,成立株洲郊区办事处,辖22个乡镇。

3月23日,1956,湖南省委下发通知,省委决定株洲市委由省委直接领导,希望各有关部门立即办理交接手续。4月9日,湖南省人委发出通知:“现决定将株洲市人委改为我会直接领导。协会的建设、房地、劳动、卫生、业务等部门全部改为局。希望通知相关部门另行办理交接手续。”14年6月,撤销株洲市郊区办事处,成立株洲市郊区办事处,辖五大乡镇。

9月5日,1958,撤销乡镇一级建制,株洲郊区下辖5个乡镇合并组建株洲郊区人民公社。

6月26日1959经湖南省人委335号文件批准,撤销株洲市1955、1958连续设立的5个街道办事处,分别成立中心、清水塘、荷塘铺、田心、董家塅5个区人民委员会。撤销郊区办事处,成立株洲郊区人民委员会。

7月23日1960经株洲市人委批准,成立中心、清水塘、荷塘铺、田心、董家端5个市区人民公社,分别与中心、清水塘、荷塘铺、田心、董家端5个区人委合署办公,两块牌子,一套人马。辖37个居委会,682个居民小组,20个农场,205个生产队,总人口186468,总面积150平方公里。

1963年4月,株洲市郊区人民委员会撤销,株洲市农林水办公室直接领导农村区和合作社。

1965年4月30日,国务院第155次全体会议决定设立株洲县。株洲市的部分行政区域为株洲县的行政区域。株洲县设立后,全县分为8个区,分别为禄口、甘田、朱婷、三门、关白、古月峰、雷大石、龙头铺,禄口镇(直属镇)。* * *辖27个公社、4个镇和4个农业、林业、渔业和茶叶农场。* * *人口为367,932人。株洲县由株洲市领导,位于路口镇。

1966 65438+10月18、国务院(66)3号文件批准设立株洲市郊区(县级)和株洲市农林水办公室直属的莲花、曲池两个公社,清水塘、田心、荷塘铺、中新、董家端五个农场,以及农业科学研究所。

1970 65438+10月20日,国务院(国发53号)同意株洲市行政区划调整方案,撤销株洲市中区、清水塘区、董家丹区、田心区、荷塘区5个区。7月8日,根据国务院53号文件批准,株洲市设立东区(县级)、南区(县级)、北区(县级)。东区7.9万余人,下辖田心、慈姑塘、岳塘、宋家桥四个街道办事处。南区人口71万余人,包括董家段、东风(1972、165438+10月29日更名建宁)和三个街道办事处。北区75000余人,下辖清水塘、响石岭、白石岗三个街道办事处(2月30日更名为何家土,1975)。田心、建宁五区菜场人口57111,建立清水、荷塘铺、建宁人民公社。这三个人民公社都是郊区管辖的。

1983年3月1日,经国务院批准,株洲市实行市管县体制,将原湘潭市的攸县、茶陵县、醴陵县、陵县划归株洲市管辖,管辖面积扩大到11278.77平方公里,人口308.77万人。5656438

1984年4月9日,湖南省人民政府根据国务院关于调整湖南省部分市县行政区域界线的通知,将株洲县龙头铺、赵明、叠坪、田芸四个公社和关白灌口、新庄、稻田、白静、罗塘、五里墩六个大队划为郊区。* * * 265平方公里土地,71390人。

1985年,撤销醴陵县,设立醴陵市(县级),以醴陵县行政区域为醴陵市行政区域。

1990株洲市辖五县市四区,总人口3495714,总面积11420平方公里。

1994年,陵县改名炎陵县。

1997 5月31日,国务院批复(国函[1997]40号):(1)株洲县群峰镇、马家河乡划入株洲市市区。(2)撤销株洲市东区、南区、北区、郊区,调整荷塘区、芦淞区、石峰区、天元区的建制。荷塘区:辖原东区的月塘、茨古塘、宋家桥,原郊区的龙头铺镇的赵明、荷塘铺(不含新民、田心、双凤村)、叠坪、茶园、刘冬、三桥村。区人民政府驻新华东路。芦墅区:辖原南区建设、建宁、董家塅、原北区何家土4个街道和原郊区曲池、建宁、五里墩3个乡镇。区人民政府位于松露路。石峰区:辖原北区的响石岭、清水塘和原东区的田心,原郊区的龙头铺镇(不含茶园、刘冬、三桥桥三个村),清水、田芸、荷花乡和荷塘铺乡的新民、田心、双凤村。区人民政府位于建设北路。天元区:辖群峰镇、马家河乡和原株洲县郊区的园艺场。区人民政府位于黄河北路。7月,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株洲市市辖区行政区划调整:(1)天元区:东、北为湘江,南为群峰镇、雷打石镇,西为株洲市、湘潭市。(2)芦淞区:东南以原郊区与株州县边界为界,西以湘江为界,北以白石港河(旧河)、京广铁路(西线)和建宁乡与赵明线边界为界。(3)荷塘区:东以株洲市与长沙市的边界为界,南以原郊区与株洲县的边界为界,西以赵明乡与建宁乡的边界为界,西以京广铁路(西线)与白石港河(旧河)为界,北以叠坪乡与田芸乡的边界为界。(4)石峰区:东临白石港河(旧河),南接湘江,北接株洲市等省市,西接株洲市、湘潭市。(5)调整后的市辖区行政区划自1997年8月1日起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