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如何对大学生进行情绪保健
要以大学生的家庭和社会背景(文化背景)为出发点。
现在人们普遍推崇外国的物质文化、科技文化,对中国文化的了解还不如一个外国人。中国古代历史、人文、地理、制度、宗教等文化的精髓,被物质技术的不发达完全否定。
其实不仅仅是大学生,现有社会的大多数人都有类似的问题,比如对国家的归属感不强,对族群的优越感,社会责任感,家庭发展感。
就像现在的家庭,没有一个孩子对父母的行为有透彻的了解,如何理解父母对孩子的态度、期望和爱,如何培养家庭意识(夫妻是最小的群体,最小的群体合作意识,自我意识的束缚)。。。
没有孩子对家庭发展历史的了解,如何理解家庭核心的世界观、发展观、价值观。。。(家庭是一个大群体,可以很有节制地培养群体意识和自我意识。)
没有这一代人对上一代人的理解,怎么会有文化传承,文化的精神灯塔怎么会指引整个社会扬帆前行?。。(社会是更大的群体,自我意识更为克制)
也许我个人的见识是肤浅的,但我只是希望我们中国的文化能利用中国古老的文化力量,把欧美的英雄个人主义文化和自己的调和起来。我希望现在每个人都可以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并以中立的学习态度和尊重的学习心来了解我们的历史和文化。
不知道这算不算“情绪健康”?如果保健没用,为什么要用保健!
愿世界和平,社会和谐,家庭和睦!吉祥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