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池昌镇发展的思考
为切实打造党委政府“廉洁、务实、勤政、高效、清廉”的形象,扎扎实实办十件实事。一是理顺农村财务,全面实现村账管理,政务公开,阳光运行。二是大力引进以粮食、生猪、小家禽、水果为原料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培育全镇新的经济增长点。第三,依托“红色”和“绿色”旅游资源,完善集镇设施,打造故宫旅游亮点。四是启动川北居民街建设。五是完成鱼池街道绿化、亮化、沟渠建设,力争用2-3年时间建成生态集镇。六是启动和谐乡村示范园区建设,培育特色产业,实现城乡互动发展。七是大力招商引资,培育龙头企业,振兴玉米公司、红鼎茶厂等企业,支持粮油加工厂、肉类加工厂等民营企业发展。八是实施村道长效养护机制,提高通行能力。第九,努力改善办公条件,解决干部缺房、缺办公室、缺会议室的问题。十是拓展劳务产业,有序培训劳动力,依托池昌电缝、电脑培训学校和县劳务输出网络,做好富余劳动力岗前培训和有序劳务输出。池昌,这片神奇的土地,因隋唐文化的浸润而古老,因改革开放的洗涤而年轻。这里物产丰富,人民富足,素有南江鱼米之乡的美誉,巴蜀大地上飘着玉米香;这里人杰地灵,文化底蕴深厚,哺育了池昌人奔赴祖国四面八方,奋战在各条战线;这里地形奇特,风景秀丽,湖光山色,十二美景传世;这里洋溢着革命先辈的热血,李先念和许向倩在这里战斗的故事家喻户晓。镰刀和锤子的红旗一直指引着池昌人民向愚昧和贫困宣战,鞭策着小康与和谐。
她像一个神秘的少女,在巴山的闺房中长大,她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巴山和四川。无论是冬夜的炉边,还是夏日的绿荫下,上了年纪的人们都在讲述着这片土地的今天和昨天。自曲溪县建立以来,历史长河中的传说,如大海珠湾,在其间熠熠生辉,现在也只是少数,为了提供休闲。
——曲溪县历史遗址在龙池村钟家湾附近的江家大院附近,至今还有一些遗迹。据说当时县内沿龙池河修建了一条长街,商旅云集,人流如织,十分热闹,就像宋代《清明上河图》中所画的山水,可惜毁于一场大火,后迁到龙池上游的养生池(今池昌街)附近。大火只留下了原县城遗址河对面的龙王庙,后来改成了学馆。直到1972年,龙池村扩建了学校,拆除了古庙,建起了现在的龙池小学。
——南宋诗人陆游,因论金被罢官。46岁入蜀,任四川使幕僚。在南郑的半年军旅生活中,我游览了池昌,登上了龙池的一座高山,举目远眺,采花放飞了自己的心情。后人为了纪念这位爱国诗人,在陆游登顶的地方建了一座庙,取名“散花台”。这里只剩下断壁残垣和乱石,周边被开垦,留下了一个个美丽的传说让人们铭记。
——清朝咸丰年间,园山脚下,何姓人家很多。在山脚下,有一座小山脊,名字很香。据说风水特别好,于是很多姓何的房子都想占为己有,或者建墓地,或者建房子,形成两股势力,长期争斗,斗来斗去,怨声载道。当时南江的张县令大怒,带着轿子和衙役来了结此案。开庭时,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惹恼了知府张,他对这笔生意了如指掌。于是拍掌宣布判决,没收土地,双方各争银两,修建校堂,校堂开张后收几亩校田各种费用。这就是著名的龙池书院,当时南江第二大书院,现在是池昌九一学堂所在地。第一位山民领袖是当代学者何长龄。
——1933年,红军入川的第二年,3月至7月,李先念、许向倩率部到达池昌。因清凉凉与终葵山激战,龙池书院被当作师部战地医院,学校改名为列宁小学,并临时迁至五祖寺(今池昌镇人民政府所在地)。李先念在龙池书院正殿右厢房的后屋里受了伤,书院院子里有一棵碗口粗的紫荆树,成了李先念老师的“拴马桩”。李先念和许在逗留的时间虽短,却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李先念主席从缅甸访问回国途中在成都休息时,还在惦记着龙池书院和他拴马的紫荆花树,派了一个姓陈的书记到龙池书院去参观打听。他听说书院还是原貌,就拨款6万元为池昌小学修建了教学楼(即现在的长久学校西教学楼)。祖先的希望和感情一直激励着池昌小学的师生努力工作。经过10多年的努力,龙池书院旧貌换新颜,办学规模、教育教学、设施设备都跃上了一个新台阶。池昌因地貌而奇特,因植被而美丽而迷人。历代名人都赋予了池昌的风景以浪漫的优雅和神秘的色彩,给后人留下了令人困惑的传说。
建华村位于红鼎和池昌的交界处,山脊陡峭,树木繁茂。在树荫下,有一座寺庙叫鼓楼村。它与中国另一座古刹(乐泰寺)萧中、晚清、乐圣、梵文等遥相呼应,形成“鼓楼萧中,梵文夜唱”两大景观;在乐泰的山坡上,人工挖了一个十多英尺见方的洞穴,并建了一个小庙来供奉鲁班的雕像。每当在此洞朝拜时,乐泰庙上的笙管声听起来就像是从洞里吹出来的,这是必须的,说“鲁东吹笙”。在乐泰寺脚下不到100米处,有一座孤峰,松柏茂密,四周空山环绕。每当刮起风来,这座山峰就会响起雷鸣般的吼声。若滚滚波涛汹涌,令人不寒而栗,故名“宋健冯涛”。在乐泰庙的南边,有一座从地面拔地而起的圆山。古树茂盛,吸引着候鸟。傍晚如祥云,清晨如白雾升腾,一派“满园鹤”的景象。
有一座山峰,距离乐泰寺和元山寨不到1000米,形成一个三角形。据说为了避匪防贼,在这座山顶上建了一座小屋。村舍门口挖了几十尺长,几十尺宽的壕沟,堵住村口大门,储水防火。有些好事者在壕沟里种莲藕。盛夏,荷叶盛开,在静谧的夜晚,月光与荷影融为一体,相映成趣,成为“荷塘夜月”的奇观。
往北四五里,有一座山脊,峰峦起伏,松柏茂密。从山脚到山顶,层层叠叠。从远处看,它像一朵莲花盛开入云端,让人惊叹于大自然,故有“莲花松云”之奇。群山环抱,有一条狭长的山谷叫官房沟,有两个山脊,大的叫公田,约100亩,小的叫母田,约50亩。只隔着一条山涧,与其他山脊相连。每到稻子成熟的时候,阳光下的峡谷微风拂面,金波荡漾,蔚为壮观。因此,它说,“。
清晨,站在花园的山顶,远眺南方远处更长的山,一轮红日迸发,冉冉升起,染红了半边天,千万缕阳光照耀着大地,展现出无限生机。所以有“龙耳日出”之景。冬雪来时,向北望去,群山是马立克奔腾,即大旗山,银装素裹,犹如猎猎战旗,提示千军万马,激战依旧,让人热血沸腾,这就是“大旗映雪”的盛况。秋天,千树雨,南北细长的龙池河碧水环绕,曲折蜿蜒,像一条长长的银练,将池昌这片热土紧紧系住,那就是“巴龙白莲”的风景。龙池岸边,花园草堂一侧,有一座山梁,名为“一字梁”,形似一个巨大的书案。夏夜站在龙池书院前的这根梁上,远眺归家的人们,提着灯笼,星光闪耀,令人流连忘返,恍如天地,于是有了“人在黄昏归家”的夜景。
物换星移,池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到处高楼林立,公路四通八达,密如蛛网;到处欢歌笑语,人们踩着现代文明的节拍,以和谐的音符向民主、文明、富强迈进。但随之而来的负面效应——环境和生态问题,制约了人们对美的追求,影响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于是,我开始写下下面的诗句,呼吁家乡父老,共同建设一个和谐美好的家园。
晚上城里人不归,莲池夜也没有做饭。
今天元山的瑞和在哪里?它飞过莲花和松云。
鼓楼钟声催天明,松梢风浪吼如雷。
梵文今又唱,风常年吹鲁东。
万里龙耳朝霞,旌旗映雪。
秋田云在金朗上空涌动,巴龙在天空练习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