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唠叨是我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

说到母爱,我最怀念的就是妈妈的唠叨。我妈老是唠叨我,我爸也老是唠叨我妈。

一家人在一起吃饭的时候,母亲开玩笑说:“这不是很好吗?”如果你唠叨我,我会唠叨你的儿子。"我父亲笑了,但我假装生气。"你们都有人唠叨,那我唠叨谁呢?做儿子真不容易,妈妈。你真的应该给我生个妹妹或者弟弟,这样我就可以有人唠叨了。"

母亲笑得更开心了。“我现在生不了,你可以娶个媳妇来唠叨你,哈哈。”好吧,又来了。我还是理智点吧。沉默是金。

小时候,我总是对妈妈的唠叨感到厌烦。我从没见过谁能这样唠叨。即使她是我的母亲,我仍然讨厌它。她抱怨吃、穿、住、行。

夏天我喝凉水,她说凉水不好我就喝肚子。吃饭的时候急着和朋友出去玩。她说吃东西跑步会伤胃。春天,她和她的朋友们比赛谁骑自行车更快,她说这很危险。冬天,我不喜欢穿得很臃肿。她说会冷,我脱不下来。秋天,班级组织了一次秋游。她一边帮我收拾衣服,一边唠叨着注意事项。我打游戏,根本不听。真的很烦人。那里没有老师吗?真的。

有时候,对于妈妈的唠叨,我甚至用发脾气的方式来表达对她的厌恶。我害怕如果我太过分了,我父亲会生气。慌慌张张的,就是不回家吃饭,吃完饭关上门,不看电视,在房间里看动画片。

然而,我的母亲从不离开我。我躲在房间里,她还一直敲门,直到我开门,美其名曰“我们好好谈谈”。我最怕这句话。

都说我们谈得很好,其实我一直在低头。她一直在说话,偶尔问我,我只能说“嗯”“好”“知道了”“好”“没有”。

我没有力气生气,反驳,发脾气。我只想好好哭一场。突然明白了《大话西游》里唐僧说悟空的心情。

悟空,你我其实是一条船上的人!

好在我开始留在初中,一种“长大独立生活”的无忧无虑感搅动了我叛逆的心。当时觉得终于摆脱了妈妈的唠叨,可以呼吸自由的空气了。校园里的空气不再沉闷,而是异常清新。

那时候,高考进考场的前一刻,我妈的表情比我还严肃,好像进考场的就是她。看着满眼的同学走进考场,她忧心忡忡,坚定地说:“不要怕,放松点”。我怀疑这句话是对自己说的,因为显然她比我更害怕。“刘欢老师说,大不了就是从头再来。看这支笔。你有所有这些入场券吗?再看看。我担心我错过了他们。还有什么?哦,对了,家长会的老师说要2B铅笔,在考场上要听从老师的安排。老师说尽快停止写作...“还好那天爸爸在场,帮忙制止了妈妈的唠叨,我对她笑了笑。

那时候只有我知道,当我背对着他们走进考场的时候,我的眼睛无缘无故湿润了。我想起我在小学时生病了。虽然我妈很生气,抱怨我没注意,但她还是在我晚上睡觉的时候,时不时的过来摸摸我的额头,生怕烧不下去。我想起了初中。以为自己长大了,还是把攒了一个星期的衣服拿回家让妈妈洗。那时候家里没有买洗衣机,我妈就一边洗一边唠叨我没长到衣服,但是她还是把我的衣服洗的干干净净。想起高中时,每个周末她都精心准备美味又营养的“妈妈汤”,从镇上坐车到县城上学...

那时候我才明白,妈妈的唠叨,是因为我是她永远的牵挂。在她不知疲倦的唠叨和我不知疲倦的唠叨下,是她的紧张和对我的关心。

不得不感慨,有时候,成长真的只是一瞬间。

高考结束后,我们一家人去旅行了。在厦门集美中学外的湖边休息,远处传来哭声。一位妈妈一边小心翼翼地擦掉不小心粘在孩子衣服上的冰淇淋,一边焦急地说孩子不小心,最后安慰孩子。

我不禁想:我太幸福了。看旁边坐着的爸爸妈妈,一人抱着一个小菠萝。两位老人每天都在小吵小闹,自己也不差。

进入大学后,我面临着更大的压力,学习的压力,就业的压力。终于,小时候摆脱妈妈唠叨的愿望实现了。他们在我老家,我在外地。我离他们更远了,但我一点也不开心,反而失落。经过考虑,我决定不回老家,不去大城市发展。

我给我妈打电话告诉她,她在电话里安慰我说:“我儿子长大了,应该去外面看看世界。他的儿子没有理由长大后和父母在一起。我们不需要你担心。好好照顾自己。如果在外面太累,我允许你回来休息一两天,有空多给我们打电话,顺便给我们找个好媳妇。隔壁的花子小孩在打酱油,我们的孙子还没见影子呢……”

这一次,我没有打断妈妈的唠叨,但我觉得她的唠叨是世界上最温暖最温暖的话。

你不能鱼与熊掌兼得。大城市打拼的机会更多,但我离父母很远,照顾不了他们。我打电话问他们,他们都说好,不用担心我,让我放心,注意身体,我也说好,让他们不要担心,照顾好自己。

但是,只要心里有牵挂,就忍不住担心,直到看到身边有牵挂,才能真正放心。所以,人生很多时候,很多选择,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回想我和我妈相处的点点滴滴,她唠叨的时候占据了我大部分的回忆,而我真正和她相处的时间却少之又少。从我有记忆开始,我完全和她在一起的时间只有8年左右。

初中以后,我开始留校。直到我出了社会,我们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曾经在某处看到一句话:世界上所有的感情都在朝着越来越近的方向发展。只是家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但家人也是最离不开的。

妈妈也理解,所以她说:“一只成年的鸟应该自己飞到外面去看看这个世界。”

慢慢长大,到了结婚生子组建另一个自己的家庭,父母的角色越来越靠后。等他们老了,记忆力变差甚至身体有问题,他们就成了“孩子”,我就成了他们的“父母”。

但那又怎样?这不就是真正的“乌鸦反哺”吗?

小时候,我是个孩子。他们是父母。他们照顾我,包容我。他们长大了就是“孩子”,我就是他们的父母。我照顾他们,容忍他们。

就像他们珍惜照顾我的机会一样,在他们生命的最后一刻,上帝也给了我照顾他们的机会。我很珍惜,也很幸运,因为上天给了我一个照顾父母的机会。

所有的事情都要结束。当他们准备离开的时候,我可以尽一个儿子最后的孝心,感谢他们。

父母在人生中还是有去处的,父母只有回家的路,所以去做,去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