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现代化发展简史
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张仲景(公元145 ~ 219)继承和发展了前人的理论,撰写了《伤寒论》和《金匮要略》,首次提出了“辨证论治”的治疗原则。华佗(公元141 ~ 208),当代名医,精通内科、外科、妇科、儿科、针灸。他用麻风散,麻醉后做了手术。据记载有三种:①剖腹扩大伤口,②刮治毒物,③脑外科手术。晋代名医王叔和(公元210 ~ 285)著有《脉学》十卷,使脉学的方法和理论更加系统化。公元610年,隋代医学家晁主持编纂了50卷《病源论》,对疾病的成因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其中讨论了绦虫病,认为是吃了不成熟的肉引起的;患感染与人体的反应体质有关;患传染病是外界有害物质“乘虚而入”所致;麻风病分为早、中、晚期三个阶段,反映了医学临床实践和理论的发展和完善。唐代医学家孙思邈(公元581 ~ 682年)著有《千金方耀》三十卷,内容包括临床科室、诊断、治疗、针灸、食疗、预防、卫生等方面。例如,处方中经常使用雄黄来避免瘟疫;朱砂用作消毒剂;白头翁、苦参、黄连等。用于治疗痢疾;长期生活在山区后因水源引起甲状腺肿大;夜盲症患者可以用动物肝脏治疗。首次列出了三卷《妇人方》和两卷《小儿方》。详细论述了妇科和儿科疾病的特殊性,使妇科和儿科从内科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千金方毅》对本草、伤寒、中风、杂病、疼痛的论述更为突出。记载药物800余种,并对药物的采集、加工进行了描述,补充了治疗方法。它还记录了从印度传播的医学知识,显示了吸收和利用世界文化知识的敏锐和勇气。
金元时期,中医百家争鸣,后人称之为“金元四大家”。代表人物和论述如下:刘(1110-1200)的“降火利水”的“寒派”,代表作《素补原病型》;张(1156-1228)的“邪归正”和“攻下派”理论,是《儒林外史》的作者。詹姆斯(1180-1251年)是“胃气本论”的“健脾派”,著有《脾胃论》;朱丹溪(1281-1358)写了“阳常盈,阴常不足”的“养阴派”,他写了“发力局”。明代医学家李时珍(1518-1593)花了27年时间撰写了25卷《本草纲目》,收录了1892种药物,11096个方剂,可谓中国药典。由于清代瘟疫的流行,医学家将瘟疫理论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包括区分瘟疫、区分温煦温煦、温经治温,对瘟疫的病因、病理和辨证论治作出了新的系统阐述,弥补了不足。
1408-1643年期间,据史料记载,发生过39次大规模的瘟疫流行,是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瘟疫最严重的时期。大规模流行性疾病的爆发,给医学界提出了亟待解决的严重问题,也提供了机遇和条件。明末清初名医吴有科(1592-1672),在临床上仔细观察个体症状,研究病变规律,深入分析鼠疫流行特点,进而探讨疾病发生或流行规律,提出鼠疫病因新观点,撰写传染病专著。吴灿还精辟地论述:“丈夫的瘟疫是一种疾病,它不是风、冷或暖,而是天地之间的一种不同的感觉”,“伤寒和中暑感受天地的正常气氛;感染者感天地疖”,“然而此气无形,情无声无臭。”在那个既没有显微镜也没有微生物学的时代,精辟地指出“敌意”存在于自然界但人们看不见、闻不到、闻不到。吴灿还观察和描述了许多类型的“敌意”,并认识到不同的“敌意”会导致不同类型的瘟疫:“牛生病了但羊没有生病,鸡生病了但鸭没有生病,人生病了但动物没有生病”。吴灿还总结出鼠疫流行的两个特点:流行性和散发性。在治疗上,主张急攻,重在祛邪;重视攻、补、降;他还设想,如果有治疗“狂怒”的特效药,就不需要准备药方了。他系统论述了鼠疫的病因、症状、传播过程、流行、暴发、少数病例特点、治疗原则和用药,发展了中医学对流行性传染病的认识。根据鼠疫的特点,与伤寒、鼠疫完全分开。
中医对医学的另一大贡献是疫苗接种。据记载,早在16世纪,中医就开始使用人痘接种法预防天花,包括痘涂法、痘浆法、干菌法、水苗法。17世纪已扩展到中国各地。1688年,俄罗斯医生学会了这种疫苗接种方法,随后通过俄罗斯传到了土耳其,1717年,英国医生在土耳其学会了疫苗接种。这种方法在英国已经应用了八十年。1796年,英国医生詹纳将其发展成为一种更安全的疫苗接种方法。现代中医有新的发展和进步,对针刺麻醉有进一步的研究;靛玉红的分离纯化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治疗具有重要作用。青蒿素的分离纯化和鉴定表明,治疗间日疟或恶性疟的特效药治愈率达到98%,中医药为人类健康做出了新的贡献。
中医有两个基本特点:一是整体观念,二是辨证论治。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与自然具有统一性,可谓“天人合一”。中医不断进步和发展,从直观的观察和询问,定性和半定量的方法,从“手抓处方”到“称药”,从几百种药材到上千种药材资源,“辨证论治”,深化和准确认识疾病,在有效和毒副作用之间进行选择,发展和运用各种医疗技术治疗疾病,发展和创造各种医疗器械和理论。从外敷内服药物、刮痧、针灸、按摩,到削痈消肿、接骨夹板、麻醉、刮骨排毒祛病。中医的发展要继续开拓思路,勇于推陈出新;从基础理论上深化,在技术和实践上发展、提高和实现中医药现代化。为患者和人类健康提供高水平、高质量的服务。医学的根本目的应该是确保人类的持续健康,健康的概念应该是“身体、精神和社会的完整状态”。也就是说,中医要自信、深入地应用生物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的基础理论;应用抗生素,使用核磁共振,实施器官移植手术,也就是应用一切现代先进的理论和科学技术来迎接和探索随之而来的新问题和新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