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四大医学名著的作者是谁?

《黄帝内经》(作者不详)、《难经》(扁鹊)、《伤寒论》(张仲景)、《神农本草经》(作者不详)、

1,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又称《内经》,是中国最早的古籍之一,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之首。相传为黄帝所制,因之得名。

但普遍认为这部书最终成型于西汉,作者不是单一的一个人,而是中国黄老医家所创。

正如《淮南子修武训》所指出的,“黄帝”的称谓意在追根溯源,崇本原,以说明中国医学文化的早期诞生。不是一时之言,也不是一手。

2、《难经》

难经,原名黄帝八十一难经,又称八十一难经,是较早的中医经典著作。关于作者和写作时间,历来众说纷纭。一般认为该书的成书时间不晚于东汉,其内容可能与秦越人(扁鹊)有关。

难经中的“难”字,就是“难问”或“难”的意思。全书* * *八十一难,以问答的方式对中医的一些理论问题进行探讨和论述,包括脉诊、经络、脏腑、阴阳、病因病机、营卫、穴位、针灸、病证等。

3.《伤寒论》

《伤寒论》是张仲景所著的中国传统医学著作之一,一直是中医院校开设的主要基础课程之一。2003年非典期间,这本书和张仲景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伤寒论》系统分析了伤寒的病因、症状、发展阶段和治疗方法,创造性地建立了按六经分类辨证论治伤寒的原则,奠定了理、法、方、药的理论基础。

4.神农本草经

神农本草经,又称《本草经》或《本草经》,是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作为现存最早的中医著作,源于神农世家,代代相传。东汉时集结成册,时间不短,不是一个人写的。

它是当时众多医学家对药理经验专著的收集、总结和整理,是中国传统医学的第一次系统总结。

中医的大部分理论和配伍规律以及“七情和合”原则,在几千年的用药实践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是中医药理理论发展的源泉。

扩展数据:

作者信息:

扁鹊1

扁鹊(公元前407年-公元前310年)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名医。春秋战国时期,郑(今河北省沧州市任丘市)渤海郡人。

由于医术高超,被尊为神医,所以当时的人们借用古代神话中黄帝的神医“扁鹊”之名来称呼他。年轻时在常桑君学医,尽传其医术,各科皆好。

以赵为妇科,以周为五官科,以为儿科,名扬天下。秦太医李毅,与其嫉妒它,不如让人暗杀它。扁鹊创立了中医脉诊法,开创了中医的先河。相传,著名的中医经典《难经》是扁鹊写的。

2.张仲景

张仲景(约150 ~ 154——约215 ~ 219)东汉南阳聂阳县(今河南省邓州市葛东镇张寨村)人。东汉末年,一位名医被后人尊为医圣。

张仲景广泛收集医方,撰写了传世巨著《伤寒论》。其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是中医的灵魂。

在方剂学方面,《伤寒论》也有很大贡献,创造了许多剂型,记载了大量有效方剂。他创立的六经辨证的治疗原则,得到了历代医家的高度赞扬。

这是我国第一部从理论到实践确立辨证论治规律的医学专著。是我国医学史上最具影响力的著作之一,是后世学者研究中医的必备经典著作,受到医学生和临床医生的广泛重视。

百度百科-中医四大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