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加强公路路面基层的施工质量控制?

以下是仲达咨询带来的加强公路路面基层施工质量控制的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

1高速公路路基施工的重要性土质路基包括路堤和道路。基本操作是挖掘、运输和填充。工序相对简单,但条件相对复杂。公路施工为野外作业,自然条件差,交通不便,材料设备和施工队伍供应及高速困难。路基施工场地分散,工作面狭窄,容易遇到特殊地质。面对这种复杂的情况,为了保证工程质量,实现快速、高效、安全施工。必须重视施工技术和管理。就目前情况来看,需要有一支稳定的专业施工队伍,配备相应的技术骨干和机具设备,建立健全施工技术操作规程和制度的检查验收制度,采用现代化的施工管理方法,这是公路行业快速发展的需要,也是实现精细化施工的必由之路。2路面垫层和路基的施工要求2.1级配碎石垫层技术要求级配碎石是路面垫层的主要材料,但碎石本身的质量直接影响垫层的功能和路面的整体工程质量,因此监理工程师应掌握碎石的技术要求,控制级配碎石垫层的工程质量。这些技术要求包括:级配砾石中砾石的压碎值应小于30%。碎石中0.5~5cm颗粒含量不应小于50%,最大颗粒不应大于6cm。级配碎石中0.074mm粉末的含量不应大于7%,塑性指数不应大于6。鉴于级配碎石垫层的强度主要与颗粒级配和压实有关,应要求级配碎石的级配。2.2级配碎石垫层施工工艺级配碎石垫层施工可分为路槽碾压、运输整平、塑料洒水碾压、初期养护五道工序。级配砾石是一种松散材料。为防止其被交通损坏,监理工程师应提醒施工单位半幅通车半幅,避免因交通混乱造成级配碎石垫层表面松散、平整度差、工期延长。2.3水泥稳定砂砾基层按施工方法可分为厂拌法和路拌法两种形式。底基层可采用路拌法。基层可采用厂拌法。水泥稳定碎石作为高等级公路路面的基层,是路面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系到路面整体强度和能否在设计周期内保障路面正常使用的关键部位。2.4水泥稳定砂砾基层施工工艺水泥稳定砂砾基层施工工艺有两种。水泥稳定砂砾基层采用路拌法施工,工序分为:砂砾初整、洒水分块、铺水泥、撒水泥、机械搅拌、整形整平、洒水碾压养护、厂拌法施工水泥稳定砂砾基层。工序分为碎石准备、水泥用量、拌水、路上运料、摊铺碾压、洒水养护等。3.级配碎石垫层3.1级配碎石垫层施工前,由工程师进行复核并建立。完工后的路基必须进行复查验收,并向路面施工单位办理交接手续。交接手续由驻地监理工程师组织,路基路面施工单位领导和技术负责人参加。路基完成后,由路基施工单位对路基自检报告进行自检,自检报告包括压实度、平整度、宽度、坡度、路基顶面弯沉值、路基顶面及中小桥涵标高、直曲线角度清单、水准仪。3.2材料试验路面施工单位必须向监理工程师提交以下级配碎石的材料试验。在碎石颗粒的筛分试验中,监理工程师平均每半公里从施工段取样,提交监理工程师审核。该路段的级配碎石必须满足级配碎石的技术要求后才能使用。对于不符合技术要求的级配碎石,应采取拌合碎石、剔除大于6cm的碎石或全部丢弃、更换料场等措施,以保证级配碎石的质量。应进行砾石容量试验和重型标准实验室,以获得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压实度。4施工中的质量控制措施4.1路基质量控制。4.1.1路基土控制。路基一般用天然土修筑。路基填筑前应对天然土壤进行测试和分析,以确定其物理性质。确定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容量,以指导路基施工和路基填料产品的检测。从相关试验结果分析,土颗粒越细,相应的回弹模量越低,而砂土的回弹模量越高。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沙土是一种很好的筑路材料。施工中选择土场时,我们选择塑性指数较小的土填筑路基。4.1.2压实度控制。保证土壤的最佳含水量。只有当土壤在最佳含水量下压实时,才能达到最大密度。因此,在路基填土压实过程中,必须随时控制土壤的含水量。当含水量过大时,应在空气中干燥,直至碾压到最佳含水量。施工过程应连续进行,减少雨水和曝晒,防止土壤含水量发生较大变化。合理选择压实机械,填土厚度不超过30cm,分层压实。在施工中,尽量使用重型压路机。对于同一种土,轻压实获得的最大干密度小于重压实获得的最大干密度,最佳含水量大于重压实获得的最佳含水量。4.1.3强度控制路基工程。压实度反映了路基各层的密实状态,弯沉反映了路基上部的整体强度,两者均满足合格要求。路基整体强度、稳定性、耐久性均能满足要求,路基施工技术要求不复杂。只要严格执行规定,认真负责地施工,就一定能出高质量的公路。4.2水损害的控制。水对公路路基的性能影响很大,降低了路基的强度。因为高速公路一般设计路堤较高,且硬路肩较多。路基内水毁不严重,主要是防止整体道床水下渗漏,造成整体道床结构损坏。在我国,已建成的秦沈高速公路雨后经常出现一定量的坑槽,这是水损害造成的,尤其是夏季高温天气,雨水渗入整个道床。形成高温水。在行车荷载下,砾石剥落,两者分离。在行驶载荷下,形成坑洞。表面施工作为防水层处理,使水可以进入结构层内部,从而避免这种破坏。4.3预防裂缝高速公路通常采用整体道床,整体道床的裂缝类型基本可以分为两类,即基层裂缝形成的反射裂缝和面层本身产生的温度收缩裂缝,这是第一类,属于非荷载裂缝;另一方面,交通荷载反复作用产生的裂缝是整个道床基层拉应力超过其抗弯强度而产生的不规则网状裂缝,在设计中应充分考虑。施工过程中良好的质量控制是解决第一种裂缝。4.3.1整体道床基底裂缝控制。当选择收缩小的水泥稳定结构作为基层时,应在施工过程中考虑水泥稳定材料的裂缝机理。其收缩主要有两个原因,即温度收缩和干缩,与材料的含水量和塑性指数有关。选择材料时,应测试材料的塑性指数。材料的塑性指数只能在规范允许的范围内购买。在施工中,可采用缓凝减水剂等方法,使水泥稳定材料尽可能达到最佳含水量。确保很少或没有裂缝。4.3.2整体道床表面裂缝的防治。沥青整体道床非荷载裂缝是低温和疲劳裂缝的总和,与沥青的质量有关,主要是沥青的温度敏感性和针入度。国内外许多试验表明,针入度指数越高,温度敏感性越低,高粘度沥青的温度敏感性越低。选择整体道床材料时应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因为裂缝出现后,雨水会沿裂缝向下渗透,侵蚀底层结构层,降低其强度,造成整体道床严重。结论:高速公路路基质量对高速公路的使用性能影响很大。因此,路基施工应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并针对不同的路基工程采取不同的具体措施。控制高速公路路基施工质量的方法远不止这些。以上只是笔者的一些经历,意在启发大家与你探讨。

更多工程/服务/采购招标信息,提高中标率,可点击官网客服底部免费咨询:/#/?source=bdz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