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五区概况及现状。然后说明各区未来的发展规划。

福州鼓楼“十二五”发展及工作安排2011

各位代表,未来五年是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推动鼓楼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区委《关于制定福州市鼓楼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了我区“十二五”发展的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全面落实省市关于支持海西建设、推进跨越发展的各项战略部署的《意见》,坚持“先行先试、加快转型、民生优先、科学建党”,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型、跨越发展为主线,围绕“富民强区、和谐宜居”的发展定位,着力调整经济结构,强化自主创新, 建设生态文明,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深化改革开放,科学发展走在前列,建设宜居宜商的鼓楼,建设海峡西岸。

在综合分析未来五年全国、省市发展趋势和鼓楼区发展实际的基础上,我区提出了“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主要经济指标保持稳定增长,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高。2005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65438亿元,实现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全国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服务业增加值保持了15%以上的增幅,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逐年提高。生态环境更加优美宜居。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持续下降,城市功能日臻完善,人居环境不断优化,生态环境质量保持在省市前列。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创造更多就业和创业机会。居民收入会普遍快速增长,人民幸福指数会逐步提高。社会建设明显加强。教育、卫生、文化、体育全面发展,各项指标均居省市前列。公共服务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加强,一批重大民生工程竣工。民主法治和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社会和谐稳定。“十二五”发展的主要目标突出了加快转型、努力赶超东部发达城区水平的要求;充分体现了跨越式发展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有机衔接的要求;这个目标是积极的、稳健的、现实的,通过全区人民的共同努力是可以实现的。

时代赋予我们巨大的信任。为实现“十二五”发展预期目标,区政府工作要坚持“五个突出”,即突出跨越式发展。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以“好”字为主,完善基础设施,强化产业支撑,进一步发挥优势,加快发展,全面提升产业竞争力和辐射带动力,努力为海西建设成为省会核心城市做出应有的贡献。突出先行先试。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拓宽思路,与时俱进,争取在两岸合作、城市管理、社会事业等领域先行先试,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体制机制,成为省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示范窗口”。突出重点,加快转型。突出区域优势和产业优势,以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为契机,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不断增强区域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民生优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明确目标任务,加大推进力度。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确保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突出可持续发展。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不断提升宜居城市建设质量和水平。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做好今年的政府工作,意义重大。根据“十二五”发展目标任务,今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4%;财政总收入增长13.5%,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4.5%;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2%;出口总额增长15%;实际利用外资总额(验资口径)与2010相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长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3%;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应控制在6‰以内;确保全面完成市下达的节能减排目标任务。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优化结构,加快转型,不断增强综合经济实力。

以创新为引领,推动支柱产业加快发展。以推进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为契机,大力实施“213”工程,构建完善“一极四区三轴两组”产业功能布局,全面提升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质量,构建起点更高、更具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优化升级服务业。一是强化政策性资金保障。修订完善《鼓楼区加快服务业发展实施办法》,充分利用政策支持、资金扶持、项目引进、制度创新等方面的优先性和自由度,降低准入门槛,进一步放开经营领域,对国家鼓励的服务业用水用电实行与工业同价等优惠政策;大幅增加服务业引导资金,落实“品牌奖励”、“人才引进”、“上市企业奖励”等各项政策资金,鼓励楼宇业主参与招商引资和企业入驻,完善企业服务机制,支持软件信息、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等重点产业以及总部经济、楼宇经济优化升级。二是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秉承“向建筑要效益”的理念,注重载体建设,积极推进海西商务大厦、于恒国际大厦等高品位、智能化写字楼建设,引导现有建筑优化整合,有效增加容量、提升品质,推动中央商务区向北部和西部延伸拓展,不断增强核心商务区的集聚和辐射力。吸引更多世界500强、国内100强、上市公司、闽资企业、台资企业在我区设立区域性、专业性总部,带动中介、法律、会计、评估、设计、服务外包等生产性服务业向我区集聚,形成产业集群,不断壮大总部经济和楼宇经济,力争全年对接楼宇20万平方米,吸引资金50亿元以上,推进现代化建设。三是不断提升传统服务业。支持外资和本土品牌百货商店、连锁超市和国家鼓励的重点服务企业的发展壮大;推进国棉厂、杨桥新村二期、芦庄、吴山西路达夫等城市综合体建设;结合地铁1号线建设,拓展地下空间,启动南大街商业改造提升工程,拓展五四路商圈,整合仙塔街、金台路等商业业态,吸引更多国内外百货、国际知名品牌入驻鼓楼,推动王府井百货正式开业;进一步繁荣西湖、省体育中心周边特色街区,支持聚春园、安泰大厦等老字号企业发展。积极实施品牌战略,扩大高端品牌辐射效应,引导和鼓励一批骨干企业申报国家和省级名牌和商标。整合现有社区商业资源,提高社区商业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第四,大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三坊七巷保护修复工程和中国温泉博物馆项目,抓好以“袁绍一号”为节点的白马路文化创意大道建设。进一步整合旅游资源,启动以三坊七巷、都市温泉、文化创意为代表的福建优秀文化旅游线路,努力实现商旅互动发展。大力培育文化娱乐、家庭服务、医疗、教育培训等新兴热点产业。

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第一,继续扩大福州软件园。整合资源,集约用地,加快软件园五期和动漫产业基地二期建设,建设一批错落有致布局、规模组合的产业建筑,打造“海峡软件新城”。积极推进软件服务外包,着力提升动漫产业集群,注重引进一批高成长、高附加值的国内外知名软件、信息服务和动漫产业企业,鼓励企业做强做大,做好CICC在线、佳源环保等重点企业上市服务。2011年,园区力争实现技工贸总收入208亿元,增长23%,完成动漫制作发行许可5000分钟。二是加快福州高新区红山公园升级改造。进一步盘活园区老厂房和闲置工业用地,启动红山园区总部集中区规划建设,在西郊建设一批商务办公等商务楼宇,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园区服务功能体系,以更多优质载体和高端营商环境吸引高新技术企业总部入驻。充分利用周边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资源优势,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平台建设。鼓励企业加强项目研发和自主创新,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建设集R&D、设计、运营、落户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总部集聚区。2011年,园区力争实现技工贸总收入12亿元,增长20%。三是加快培养和引进各类高素质人才。完善人才信息库,为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各类人才资源信息,建立人才引进和交流机制,促进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加大公开选拔招聘力度,进一步拓宽选人用人渠道,优化干部结构;提高人才服务水平,着力协调解决高层次人才家庭落户、子女上学等问题。

在项目的带动下,推动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以项目建设为抓手,提升产业层次,扩大经济总量,增强发展后劲。一是加强项目规划。完善重大项目储备管理制度,坚持“规划一批、建设一批、招商一批、建成开放一批”,推动一批科学发展、长远受益的重大项目不断涌现。通过在主次干道、沿街建设新的商业建筑和高档写字楼,在更大的地块上建设城市综合体和总部集中区,吸引更多的国际金融企业、民营企业和大中型国企地区总部来鼓楼投资。寻求空间突破,科学规划,合理开发地下空间资源。二是加强项目运作。继续开展“五大战役”,做好“十二五”开局之年,推进项目设计、环评、审批,积极争取国家、省、市建设资金支持,鼓励资质好、实力强的大企业参与我区项目建设。继续发扬敢打硬仗、不怕困难的精神,扎实推进我区2011安排的“五大攻坚战”项目,确保各项工程顺利开工、建设和投产。做好省市区“十二五”规划顺利实施和重要节点项目开竣工工作。大力鼓励民间资金向公益事业捐赠,参与基础设施和市政公用事业建设。三是加强招商引资。充分利用“5?18"、"6?18"、"9?8”等招商平台,做好符合我区产业发展项目的招商工作,积极组织人员外出招商,努力引进一批体量大、品牌有名、税源多、效益好的外资项目,如迪卡侬、台湾省联强等。

(2)规划先行,注重细节,不断提升城区形象和品位。

坚持高标准规划、高品位设计、高品位建设,进一步美化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建设品位。一是加大旧住宅区改造力度。千方百计解决征地拆迁项目建设“瓶颈”,有序推进福大盘(二期)、华达村夏侯婴、古乐路、白马河沿线拆迁,优化整合土地资源,改善用地结构,提升用地功能。继续建设胡风2A、回炉村、正义二村、打铁桥、王铭新村等13套安置房约1.04万平方米,建设五丰家园、胡风新城三区、正义新苑等总建筑面积约23万平方米的安置房。同时,山头角、国棉厂、杨桥新村(一期)、东崖巷安置房挂牌建设。二是进一步完善市政设施。配合城市改造拓宽斗池路、铜盘路、江厝路等市政道路,实施八角楼、藿香巷等20条小街巷改造工程,努力构建纵横贯通、枝繁叶茂、错落成网的道路系统;不断加强城市交通秩序综合治理,加强停车场建设,建设一批立体停车场和地下停车场,大力推进公共自行车服务体系建设,倡导绿色出行,努力缓解核心城区主要节点交通拥堵和停车难问题。三是打好内河整治攻坚战。以“水清、河畅、岸绿、景美”为目标,积极配合福州市开展白马河、琼东河等内河整治,做好安泰河、华林河、树兜河等9个辖区的截污治污、拆迁清淤、护岸绿化和一河两带整治,打造有品位、有特色的城市生态景观河。四是加强城市景观建设。坚持从城市美学角度统筹景观改造、店招改造、亮化工程,从细节入手,精心设计,合理搭配,进一步提升核心城区的时尚品位。重点对宓妃路、伍肆路、道山路等重点路段和节点进行景观改造;重点整治阜新路、金台路等主次干道的店招,运用新技术、新材料,高起点设计店招,进一步提升品质和美观度;加强维护检查,实施鼓楼夜景亮化提升工程改造,为提升城市面貌增光添彩,全方位打造美丽鼓楼。第五,提高园林绿化水平。坚持以露增绿,推进“四绿”工程建设,进一步拆除违建绿地,拆墙造绿,继续提升改造吴山历史区、左海公园、温泉公园等公园景区,加强古树名木保护,提升城区绿化、开花、留香、彩色、美化水平。

(3)加强管理,完善设施,进一步提升城区服务功能。

首先是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完善城市数字网格化管理系统,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提高城市管理效能;加强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建设上浦垃圾中转站和佘山环卫停车场,启动环卫公寓建设,提高环卫机械化水平,改革垃圾收运模式,加大城市“六乱”整治力度,全面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积极倡导文明良好卫生习惯;升级改造一批公厕,完善公厕布局;有计划地分批清理违章建筑。二是推进新一轮文明城区创建。进一步发挥省会核心城市在福州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中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完善文明创建长效机制,深入开展市容环境、食品安全、餐饮卫生、交通秩序、文化市场等重点领域整治,提高创建工作实效。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扎实开展以“爱国守法、诚信礼貌”为主要内容的群众性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大力发展志愿服务,持续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不断提高城市文明程度和群众文明素质。三是全面加强环境保护。实施饮用水水源保护长效管理机制,确保饮用水水质达到100%的标准;从源头上加强对娱乐业和中小餐馆噪声、油烟污染的整治,有效防范环境污染突发事件。深化工业园区环境整治,抓好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发展循环经济,配合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复查和迎检,改善城区环境质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生态鼓楼。四是抓好物联网鼓楼示范区建设。重点推进智能交通服务、智能居家养老、旅游景点自助游、社会治安防控等项目,提升城市智能化水平,打造智慧城区。五是加强社区服务和经合组织的管理。加大投入,加强社区会议场所建设,督促一批社区办公用房达到200平方米,努力提高社区工作人员待遇。开展“五进社区”活动,丰富社区服务内涵,加强社区信息资源整合,提高社区信息化水平,完善流动人口一卡通、一站式服务管理模式,推进治安防范、种植卫生等工作,深化无物业管理小区改造,继续实施自来水一户一表改造,完善长效管理机制,推进和谐社区建设。积极探索经合组织新型管理模式,规范经合组织资产管理,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

(四)统筹规划,民生优先,全面推进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增强服务群众、改善民生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加大社会事业投入,多做惠民利民的实事,多为群众排忧解难,确保公共支出向民生工程和社会事业倾斜。一是深入实施“教育强区”战略。为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建设钟山小学、古屋小小学、湖滨新城小学、红山小学综合楼,扎实推进茶园山小学、法海小学、梅峰小学、西峰小学、开智小学、职工幼儿园征地建设,推进大明小学、模范小学等预留用地拆迁。 进一步落实学校安全工程建设任务,加固改造一批教学楼,缩小办学条件差距。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完善教师绩效评价机制,提高师德师风水平,加强师生心理素质教育,进一步提高办学水平。加快发展学前教育,加强公办幼儿园建设,扶持一批民办幼儿园,实现“一街一园”目标。完善国民终身教育体系,推进社区学院选址建设。二是大力发展文化体育事业。进一步弘扬传统文化,搞活群众文化,发展现代文化,加强顾平路至八一七北路历史文化中轴线建设,系统推进三坊七巷、竹子坊、五山、西湖等历史文化街区和名胜古迹的保护、修复和开发利用,建设福州名城名人馆、胡也频纪念馆、三坊七巷社区博物馆等场馆,提升鼓楼文化中心,盘活“老字号”,鼓励民俗文化和传统技艺传承,彰显杜敏文化。加强基层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完善提升“激情广场”等群众品牌,鼓励现代文学作品创作,精心组织纪念建党90周年和辛亥革命100周年重大文艺活动。统筹发展竞技体育和全民健身运动,支持老年体育事业发展,积极配合申办第八届市运会,更好地满足群众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推动文化体育事业走在省市前列。三是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充分利用省市医疗资源,坚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益性,落实工作经费和人员编制,推进区妇幼保健院建设;加强公共卫生服务,完善“六位一体”功能,不断提高诊疗水平,进一步完善社区卫生“15分钟”服务圈。继续做好药品零差率销售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试点工作。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增强全民健康观念和健康理念。第四,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养老、医疗、失业保险覆盖面,提高城镇职工和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逐步增加企业退休人员养老保险收入,对无力参保的区域性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发放老年生活保障资金;进一步完善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建设16居家养老服务站点,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鼓励社会力量投资民办居家养老服务机构,构建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支撑、机构养老为补充的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进一步健全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扩大低保户、边缘户等低收入家庭救助范围,落实社会救助保障标准与物价挂钩联动机制,协助弱势群体申请保障性住房;巩固提升“福乐家园”建设和服务水平。大力发展社会福利、慈善和养老事业,做好妇女、儿童和残疾人工作。第五,大力促进充分就业。完善区、街、镇、社区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和就业援助体系,加大对自主创业的政策扶持力度,扩大小额担保贷款信用社试点范围,多渠道开辟公益性岗位,扩大就业机会,努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第六,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做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验收和数据分析开发工作。加强社会抚养费征收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完善利益导向和救助机制,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加大“两害”打击力度,保持出生人口性别比正常,进一步促进早期教育发展,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第七,着力加强市场建设。进一步规范便民早市,建设一批社区便利店,同时加强价格监管监测,严厉打击恶性炒作、哄抬价格等违法行为,增强市场调控能力,保障市场供应,维护市场稳定。

(5)先行先试,互通有无,努力推动对台交流深入发展。

以签署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为契机,加强与台湾省在金融、高科技、文化产业、现代服务业等方面的合作对接。一是完善招商机制。加强与富邦金控、宝来证券等台湾省金融机构的沟通,争取更多台湾省期货、银行、证券等机构在鼓楼设立分支机构。重点在电子信息、金融产业、新能源等产业建立岛内常态投资机制,借助台湾省的产业实力,形成吸引台湾的投资机制。二是主动承接闽商“回流”。引导海内外闽商乡亲回乡投资创业,切实保护在辖区内经营的各类投资者的合法权益;积极鼓励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赴台设展、设分支机构。三是积极推进园区合作。充分发挥两岸高技术产业合作“桥头堡”的优势,创新两岸高技术产业合作发展模式。福州软件园、福州高新区红山园将加强与台湾省科技园、科学园的交流合作,主动承接IT产业转移,吸引台湾省IT产业、动漫创意产业、高新技术企业总部入驻,促进闽台产业合作进一步深入。四是深化两岸社会事业合作和民间交流。搭建多层次闽台交流合作平台,聘请台湾省专业人士担任高科技园区管理者,进一步扩大两岸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人才等交流合作。

(六)抓* * *管,形成合力,全力维护鼓楼整体稳定。

扎实推进化解社会矛盾、创新社会管理、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确保社会稳定稳定。一是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积极推进“平安第一”系列创建,借助物联网技术完善网上警务室建设,严密防范、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着力加强中小学、幼儿园及周边地区稳定,着力整治突出治安问题,提高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率。完善社区监管矫正机制,依法推进社区矫正和青少年社会工作。二是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大力治理餐桌污染,保障食品药品安全,依法严惩危害公共安全、损害群众利益的违法行为,切实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三是加强安全生产。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深入开展公共消防、建筑等重点领域专项整治行动,坚决排查治理重大安全隐患,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夯实基层安全生产基础,完善安全监管机制,有效遏制各类事故发生。实施70个灾害避难所,确保灾害期间人民生命安全。第四,及时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纠纷。进一步畅通信访渠道,继续开展区委书记、区长接访活动,完善区领导联系和立案制度,主动把信访变成下访,努力把旧城改造等重点领域的社会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依法依规快速处置重大突发群体性事件,确保省会核心城市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