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根无处安身的乱发——在德国理发

昨天去上班时,我看到我的德国同事巴鲁的头发被剪短了。

“你理发了吗?”

“剪短就好,”她补充道,“20欧元。”

这正是我想问的。

“在德国剪头发很贵。我自己来切。”

“自己剪的?”韦丽娜睁大了眼睛。“你学会理发了吗?”

“没学过,但在德国开始自学了。”

理发在中国是小菜一碟,但对生活在德国的中国人来说却没什么大不了的。在德国生活了三年,一直没有找到完整的解决方案。每次剪头发都要考虑一下。你可能会问,不就是剪个头发吗?至于麻烦吗?我不知道剪头发对别人来说容易吗,对我来说,很容易。

当然,最简单的理发方式就是去理发店,洗一洗,剪一剪,吹一吹,付钱就走。在中国就是这么解决的。在中国,我经常利用上班的午休时间去附近社区的理发店理发。我每两三个月去一次,30元人民币20元到20元人民币不等。每次理发都是熟悉的红砖店,熟悉的理发师,熟悉的流程。店内外没有任何装饰,很自然,甚至有点简陋,但很亲切。在这里就像去邻居家一样。

“你在这里。”“还是一样的发型?”每次都那么简单,交流几乎都是用文字完成的。20多分钟吃完,然后谢谢,交钱,再见,离开。现在想起来,感觉好熟悉,好轻松。几年来,理发师一直是同一个人,就是老板。可人和理发师之间的默契是平凡而温暖的。

在欧洲剪头发有很多麻烦。首先,价格高。

在我生活的德国小城有很多理发店,理发的价格在15-35欧之间。女人比男人贵。看到这个价格,我不得不做乘法。如果8元人民币等于1欧元,理发的价格是15× 8...这是我在中国理发的总费用。德国人工成本高,理发师是典型的体力劳动者。这是在德国剪头发的价格。德国人开的理发店的特点就是价格高,不听不理解顾客的想法,不管顾客满意不满意都要付10%的小费,真的是离谱不合理。

如果说生活在德国的穷人觉得15-35欧的理发费用有点贵是个别现象,那么中国的青年钢琴家郎朗到底是不是有钱人?几年前看过一篇文章说郎朗去欧洲演出。演出前,他想去理发。当听说在欧洲剪一次头发大约需要180元人民币时,钢琴家觉得“太贵了”。

这样,中国人,无论贫富,都认同理发费用在德国乃至欧洲都很高。这里可能还有一个价值观的问题。喜欢做一件事,喜欢一件事,往往不在乎价格。作家海岩喜欢收藏,一件古董能花上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却不舍得花100元去饭店吃饭。

二三十欧元对德国人来说是很普通的价格,很多年来都是这样。但对于中国人来说,20-30人民币是国内理发的价格,相差7-8倍。德国劳动力贵,但也贵吧?另外,德国人缺乏国内商家的服务意识,消费越低越没有服务意识。也许在他们看来,这么低的消费需要什么服务?德国人和外国人的这种思维差异,导致德国大城市出现了越来越多外国人经营的理发店。

其次,担心沟通不畅,语言不通,说不清话。理发师的发型和他想象的大相径庭。我也想过,如果我遇到一个会说英语的理发师,我可以碰碰运气,做一只老鼠。但是我听我小镇上的德国朋友说,这里的理发师不会说英语。

在德国,英语对理发师的要求很高。即使是说德语的理发师,那又怎样?

德国女邻居今年60岁,在小镇生活了15年,但每次理发都在考虑同一个问题:去哪里?理发师是谁?邻居告诉我,以前给她剪头发的俄罗斯理发师辞职两三年了,至今没有找到满意的理发师。每次她花30多欧元理发,总是换一家新理发店,换一个新理发师。有一次理发师给她理发,她很不满意。其实他们都是说德语的,所以就跟理发师说了她想要的发型,理发师欣然同意。但当“咔嚓”一声停下来定睛一看,左右两边长短不对称,厚薄不均,刘海太整齐像个学生...心理上的尴尬和自责:你为什么来这个家找这个理发师?这样走过两三家理发店,去一家后悔一家。现在,我的头发长了,但是去哪里呢?她向我抱怨:“理发师似乎不理解她的想法和要求,总是剪不出她想要的发型和效果。”

德国理发师也没有耐心听顾客的想法。你来我店里剪头发,是我的理发师说了算,不是你的顾客,这和国内完全不一样。德国人的思维逻辑是:因为我的理发师是专业的,受过训练的,所以你的顾客就得听我的。

德国理发师不习惯中国的这种习惯。土耳其人开的理发店比较好吗?我学过一次土著理发师的技巧和习惯,发誓再也不去了。

到德国没多久,一个中国人介绍我去她家附近的土耳其理发店理发。

理发师是个土耳其女人,三十多岁,来德国多年,没戴头巾。我跟那个土耳其女人说:简单点就好,发型不用换。土耳其姑娘没等我说完,剪刀就开始在我头上飞过。他一边剪一边说:“你过去的发型不明显,像假发。我今天给你剪短,等你头发长一点再来,我给你重新设计一个合适的发型。”

剪完之后,我抬头看见镜子里的自己。我真想潜入地下。头发刚好过耳,不长不短,不男不女,而且脸异常饱满,像十五的月亮,感觉自己的年龄一下子10岁,跳过阿姨的级别,直接升级为奶奶。我长这么大从没见过这么丑的发型。就这点本事还敢开店?还不如国内的街边摊主。土人真是“胆大妄为”,狂妄自大。理发师的剪刀切断了我的好心情。

我抑郁了,一个多月不想见任何人。那一刻,我发誓再也不去原生理发店找不开心了。外国人终究是外国人。他们不懂对方的语言。鸡鸭讲它。再加上土人一贯的做事风格,让他们“两把刀”“两个眼睛”。没有金刚钻,他们不敢从事瓷器工作,他们没有倾听客户想法的习惯。反正顾客一进门就把头发交给理发师,顾客没有自主权。

虽然德国的理发师剪不出客户想要的发型,但是10%的小费是不会错的。当时给土人的小费是1欧元。给我一个“奶奶式”的发型。我非常生气,不得不违心地给理发师两把刀作为小费。太离谱了。就像小区里的物业公司,不管是什么服务,物业费都要交。好像国内外都有不合理的地方。

这次理发经历让我不再踏进理发店,不管是德国人还是本土人,视而不见,就像德国没有理发店一样。想理发,就要自力更生,强迫自己做半个理发师。

我问在德国的中国人如何解决理发的问题。有的可以回国,每次回去都会顺便换脸;有的留学生互相剪头发;有些人得到了孩子、亲戚和朋友的帮助。以前看到有人从国外回国探亲,总有一个小问题萦绕在心头:为什么生活在国外的人发型感觉有点过时?当我在国外生活了一段时间后,我明白了这个问题。

没什么大不了的。归根结底是文化差异。头发可以剪得很整齐,但是东西方、中国和其他国家的文化差异很难匹配,价值观和审美不同,对一些事情的看法和做法也有很大的不同,体现在很难对这些小事感到满意。理发师只是手艺人,修养不够高,理解不了亚洲人的审美和要求。亚洲人在欧洲毕竟是少数外国人,剪刀下的发型自然因文化不同而不同。难怪外国人在德国开的理发店遍地开花。

中国人不多,一个小镇,不可能有中国人开的理发店。你必须向别人和你自己寻求帮助来理发。如果生活在国外的人回到国内,国内的人一定不会对他们独特的发型感到惊讶,可能是毁了,可能是长短不齐,也可能是左右不对称……因为这是一个DIY作品。

每次在国外理发,我总会想起在国内理发的场景:熟悉的红砖墙卷首,亲切的“你在这里”...心里总有一种特别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