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霜健康知识
初霜节气如何养生?
九个健康小贴士
1英尺温暖
俗话说“寒露不露脚。”寒露过后,气温逐渐下降,市民不要经常赤膊上阵,防止寒气侵入体内,同时可以把凉鞋收起来,防止“寒气自脚来”。晚上用热水泡脚,可以扩张血管,加快血液流动,改善足部皮肤和组织营养,减少下肢酸痛的发生,缓解疲劳。脚自古以来就被称为“人体的第二心脏”。养生理论认为,脚离人的心脏最远,负担最重,最容易导致血液循环不畅。另外,脚的脂肪层很薄,保温性能差,容易受到寒冷刺激的影响。因此,脚部保暖尤为重要。
2适时添加衣物
寒露过后,老人、小孩、体虚者要注意防寒保暖,逐步添衣。俗话说“春捂秋冻”,但老年人和各种慢性病患者要注意防寒保暖,防止“冻”生病。
不同季节不要穿的太快,厚度最好搭配,主要是保暖,不穿单衣也是寒露养生的重要一点。人们认为,当环境温度降低时,上呼吸道的抗病能力就会下降。所以要及时更换衣服,预防感冒。
3早盐晚蜜
寒露是寒暑交替的秋天的开始。健康专家建议,应对秋燥的最佳饮食是“早上盐水,晚上蜂蜜汤”。
白天喝盐水,晚上喝蜂蜜水,不仅是补充人体水分的好方法,也是秋季养生抗衰老的好食疗,还能预防秋燥引起的便秘。
现代医学证明,蜂蜜对神经衰弱、高血压、冠状动脉硬化、肺病等有疗效。秋季经常服用蜂蜜,还能起到润肺养肺的作用。
早睡早起
寒露过后,昼短夜长,自然界的“阳”开始收敛、沉淀。这时,正是人们保养阳气的时候,所以生活时间也要相应调整。
苏文四气调神理论中的“秋三月,人早卧早起,皆以鸡为乐”的论断,就是要告诉人们秋季养生的道理。专家说,早睡可以顺应阳气的收敛,早起可以舒展肺气。
5艾灸肚脐滋补秋季
如果是脾胃虚寒引起的腹泻,可以用艾灸来解决。艾灸肚脐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将燃烧的艾条直接挂在肚脐上方约1 cm处进行艾灸,以有温热感为宜。
每次灸半小时左右,每天1次,连续灸10次为1。一般来说,这种方法一年四季都可以用,但秋冬季节效果最好。
体质虚弱引起的胃肠功能紊乱、神经衰弱等疾病,用此法有很好的防治效果。隔姜灸也是现代人常用的灸法。取一片生姜,切成厚片,放上几眼,放在肚脐上,点燃艾炷,在姜片上进行鸟啄灸(就像鸟啄一样),感觉温暖舒适。
6养阴防燥
寒露过后,雨水越来越少,天气干燥,昼热夜凉。很多人都有中医所说的“寒燥”症状,即咽干、鼻干、皮肤干。
饮食方面,少吃辛辣、辛辣、燥、熏、烤等食物,多吃芝麻、核桃、银耳、萝卜、西红柿、莲藕、百合、沙参等具有滋阴润燥、益胃生津作用的食物。
水果有梨、葡萄干、菱角、香蕉等。蔬菜有胡萝卜、冬瓜、莲藕、银耳和豆类、菌类、海带、紫菜等。
7适当养胃
秋季气温渐冷,胃肠道对冷刺激非常敏感。防护不当会引起胃肠道疾病或加重原有的胃病。所以寒露后要特别注意对肠胃的保养。
首先要特别注意胃部保暖,适时添加衣物,晚上睡觉要盖好被子。另外,消化道溃疡的发生发展也与情绪有一定的关系,要注意保持精神愉快,情绪稳定。
8适当的运动
秋天气候适宜,空气质量好,不妨亲近大自然,多做运动,吸取天地精华。
秋天是锻炼的好时候。可以根据个人情况进行锻炼。长期坚持可以增强你的心肺功能。散步、爬山都是不错的选择,但是刚开始强度不要太高,运动量要逐渐增加。
9扫除抑郁
秋季,临床抑郁症患者明显增多。专家指出,深秋天气寒冷,日照少,风起云涌,落叶纷飞,往往会唤起一种荒凉感,使人情绪不稳定,容易产生悲伤情绪。
爬山开阔心胸是抵御秋郁的有效方法。中医早就认识到登山是治疗秋郁的好方法。重阳爬山,是给秋郁打一剂预防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