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古代医书上说面粉有毒?为什么皇家面食质量不高?
0?2?0?2?0?2?0?2?0?2?0?2?0?2?0?2?0?2?0?2?0?2?0?2?0?2?0?2?0?2?0?2?0?2?0?2?0?2?0?2?0?2?0?2?0?2?0?2?0?2?0?2?0?2?0?2?0?2?0?2?0?2?0?2?0?2?0?2?0?2?0?2?0?2?0?2?0?2?0?2?0?2?0?2?0?2?0?2?0?2?0?2?0?2?0?2?0?2?0?2?0?2?0?2?0?2?0?2?0?2?0?2熊仔/供图“面条微毒”,历代医书都有记载。在《本草纲目》中,李时珍也这样说。但是对于北方人来说,面条才是主食。你每天都在吃有毒的东西吗?小麦原产于中东,是非华人的主食。据考古发现,6000年前,中国北方人多吃小米和黄米,南方人更注重大米。一周后,文献中记载的面食逐渐增多。在春秋时期的墓葬中,当时还发现了饺子和馄饨,可见面食已经成为主食。但是为什么医生会认为面粉有毒呢?一是因为面条热量高,吃完容易上火。另外,古代的吃法也有问题。古代有寒食节,老人可以持续一个月,期间不能用灶火。为了保证这么长时间食物不会变质,他们只能油炸,也就是所谓的“冷食用具”,今天的饺子和油条都来源于此。每天吃这个自然会身体不适。古人认为面粉解毒有两种方法:一是存放一段时间降低毒性,二是发酵。面食在宋代发展迅速,在清代达到顶峰。清朝的宫廷里里外外都有专门的糕点房,负责制作各种糕点。你为什么这么关注糕点?因为清朝皇帝一天只吃两顿饭,早上六点半吃早饭,晚上十二点半吃晚饭,中间跨度很长,什么都不吃都受不了。清朝早中期,皇帝勤政。据记载,道光的晚餐只有四菜一汤,包括白菜、豆腐和菠菜,比慈禧太后的排场差远了。清朝皇帝重视糕点的另一个原因是经常举行祭奠仪式,贡品多为糕点。皇家糕点有什么区别?从档案上看,无非就是烧饼、蒸饺、糖耳朵、萨其玛等。,并没有什么新东西。由于品种缺乏,我们不得不不断向民间征集新品种,比如豌豆黄,这是北京的传统小吃,后来进入宫廷。那么,为什么皇家面食质量不高呢?原因有二:一是清朝对皇室饮食管理非常严格,一举一动都要记录在案。一旦出了问题,厨师就会被问责,所以不敢创新,尽量在制作上平庸。虽然质量稳定,但他缺乏创造力。第二,面食容易引起肠胃不适,这与“面条微毒”的说法不谋而合,也抑制了面食的发展。但是清代的医生已经意识到,面条并没有毒,只是用了太多的油和糖,这才是问题的根源。所以御面往往注意不要用太多的油、糖、盐,所以味道较淡。从味道浓烈的角度来说,它们还不如民间的面条。为了强身健体,皇家面食还提供了许多食疗糕点,如“茯苓糕”、“八珍糕”等。其中“八珍糕”为乾隆所制,内含人参、茯苓、山药、薏苡仁等。乾隆的时候,每天吃4-6块,真的延年益寿。宫廷糕点之所以独树一帜,在于其原料上乘,都是各地有名的。食物本身的味道足以掩盖油和糖的不足,反而更加“清淡有味道”。一旦换了材料,他们制作方法的缺点马上显露出来,却无法与民间糕点抗衡。本文信息主要引用自北京和故宫的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