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患者缺钙怎么办?盲目补钙有风险!快戳正文

补钙是中国流行的健康话题,包括婴儿、儿童、青少年、中老年人和孕妇的补钙...似乎现代社会的所有人都面临着补钙的需求。

补钙也是癌症患者经常问的话题。肿瘤患者需要补钙吗?

元素钙的日摄入量成年人800mg,50岁以上的人1000 1200mg。充足的钙摄入有利于获得理想的骨峰值,减缓骨丢失,提高骨矿化,维持骨健康。营养调查显示,我国居民每日摄入元素钙约400mg,需补充元素钙约500 ~ 600mg/d。

对于缺钙的肿瘤患者,补钙是必要的。补钙不仅可以预防骨质疏松引起的骨痛、脊柱变形、骨质疏松性骨折等后果,还有利于预防骨转移。而合并高钙血症的肿瘤患者,如果额外补钙,则更糟糕,可能引起高血压、抑郁、厌食、肾结石,甚至心室颤动、昏迷等严重疾病。所以,肿瘤患者是否需要补钙,要看患者是否缺钙。

对于已经做了相关检查的肿瘤患者,如血钙检查、骨密度和骨转换标志物(BTMs)以及脊柱影像学检查,检查结果提示缺钙可以适当补充。

接下来大家关心的是如何科学补钙。

提示1注意饮食结构,合理膳食营养。

(1)钙

据全国营养调查,我国膳食钙供给量仅为每人每天400±500mg,仅为推荐供给量的50%。

日常生活中可以多吃些含钙丰富的食物,如酸奶、虾仁虾皮、芝麻酱、豆腐、豆浆、干果等。绿色蔬菜也是钙的良好来源。

当食物中钙的摄入量不足时,也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补钙。钙剂的选择应考虑含钙量、安全性和有效性。其中碳酸钙含钙量高,吸收率高,易溶于胃酸。常见的不良反应是上腹部不适和便秘。常用碳酸钙D3片,每片含碳酸钙1.5g(相当于钙600mg)和维生素D3125U,口服,每次1片,每日两次1。服用期间,患者应定期监测血钙和尿钙浓度,以防止高钙血症和高磷血症。

(2)维生素d

维生素D能促进肠道对钙的吸收,提高血钙水平,有助于骨矿化。增强成骨细胞活性,抑制成骨细胞凋亡。能明显促进骨形成,预防骨质疏松。

阳光照射是维生素D的主要来源,占体内维生素D的78%至80%。有人建议你每天应该得到足够的阳光。建议你每天早上0:00到下午3:00尽量多晒30分钟(视日照时间、纬度、季节等因素而定),每周两次,促进体内维生素D的合成,尽量不涂防晒霜,以免影响日照效果。但要注意避免强烈的阳光照射,以免灼伤皮肤。

维生素D含量高的食物有海鱼、动物肝脏、蛋黄、奶油等。,可以适量食用。

(3)蛋白质

蛋白质对骨量的影响是双重的。因为蛋白质摄入过低会降低肠道钙的吸收,引起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所以蛋白质摄入过低会降低骨密度。动物实验证明,单独摄入蛋白质不足会导致骨量和骨强度下降,即骨质疏松症。但过量摄入蛋白质对钙平衡有负面影响,可能会增加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

(4)合理膳食和低盐饮食

合理的烹饪可以促进钙和磷的吸收。例如,肉类是磷的优质来源,绿叶蔬菜是钙的良好来源。如果肉类和绿叶蔬菜搭配得当,可以获得理想的钙磷比例,提高钙磷吸收率。不要将含草酸较多的菠菜、苋菜与富含钙的豆腐、牛奶同吃,以免草酸与钙结合形成不溶性钙盐,影响钙的吸收。菜要先洗后切,切的不要太细。多加水翻炒,不要煮太久。另外,高盐饮食是骨质疏松的高危饮食因素。Jones等研究发现,随着膳食盐摄入量的增加,尿钙和脱氧吡啶酚(DPYR)的排泄量也增加,可导致骨丢失,因此应注意低盐饮食。

秘诀2加强体育锻炼

运动可以增加骨密度;提高身体的敏捷性、力量、姿态和平衡能力,降低跌倒的风险;运动还有助于改善人的精神状态和食欲,增加营养素的摄入。因此,对于肿瘤患者,可适当进行有益的有氧运动,每周3 ~ 4次,每次30分钟,以延缓骨质疏松的发生,缓解症状。

提示3药物预防和治疗

(1)二膦酸盐

这些药物可以选择性地与骨吸收的活性部位结合,抑制破骨细胞活性,降低骨转换,减少骨吸收,使骨矿化更加完全,已成为有效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重要手段之一。常用的制剂有阿仑膦酸盐和羟乙基膦酸盐。近年来新开发的双膦酸盐类药物,如利塞膦酸盐、伊班膦酸盐、唑来膦酸盐等,不仅能抑制骨矿丢失,还能增加骨矿含量,减轻胃肠道不良反应。

(2)中医

中医强调治未病,中医对于预防骨质疏松尤为重要。中医认为肾主骨,生髓,藏精,固真阴,含元阳,是先天基础。随着年龄的增长,肾中精气由盛转衰。现代药理实验和临床实践证明,补肾中药可以调节骨细胞的生长和分化,增加骨量,调节钙调素和雌激素及微量元素的水平,从而改变骨质疏松骨的代谢。所以可以辨证施予补肾精的药物,如淫羊藿、杜仲、补骨脂、牛膝、骨碎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