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是一种什么病,会有多严重?

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引起的疾病。乙肝病毒是一种嗜肝性病毒,主要存在于肝细胞内,损害肝细胞,引起肝细胞的炎症、坏死和纤维化。乙型肝炎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成人急性乙肝90%可以自愈,而慢性乙肝有不同的表现,包括慢性乙肝携带者、慢性活动性乙肝和乙肝肝硬化。目前我国乙肝病毒携带率为7.18%,其中约三分之一有反复肝损伤,表现为活动性乙肝或肝硬化。随着乙肝疫苗的推广应用,我国乙肝病毒感染率逐年下降,5岁以下儿童HBsAg携带率仅为0.96%。

乙肝感染在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不同地区HBV感染的流行强度差异很大。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全球已有约20亿人感染HBV,其中3.5亿人为慢性感染,每年约有654.38+0万人死于HBV感染引起的肝衰竭、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HCC)。

2006年全国乙肝流行病毒调查显示,我国1-59岁人群HBsAg携带率为7.18%,5岁以下儿童HBsAg携带率仅为0.96%。按此计算,中国约有9300万慢性HBV感染者,其中约有2000万活动性乙肝患者需要有症状的治疗。

乙肝是一种血源性疾病,主要通过血液传播(如不安全注射史)、母婴传播和性传播,也有一定比例的皮肤黏膜损伤传播,如纹身、耳洞、内窥镜检查等。血液制品被严格控制,传播的可能性大大降低,只有在输血和血液制品不规范的情况下才会发生。医务人员工作中的意外暴露不容忽视。随着新生儿乙肝疫苗的大力推广和其他母婴阻断措施的实施,母婴传播得到了很大的控制。目前,约90%的HBV-DNA阳性母亲通过干预成功阻断了母婴垂直传播。HBV感染不会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播,所以日常的学习、工作或生活接触,喜欢同一个办公室(共用电脑等办公用品),住在同一个宿舍,在同一个餐厅吃饭,拥抱、握手,共用厕所等,不会感染HBV。流行病学和实验研究没有发现乙型肝炎可以通过吸血昆虫如蚊子和臭虫的叮咬传播。

感染乙肝病毒时的年龄是引起慢性乙肝的最主要因素,在围产期(即母亲怀孕分娩后42天内)和婴儿期,90%和25% ~ 30%的HBV感染发展为慢性感染,而HBV感染只有5% ~ 10%在5岁后发展为慢性感染,婴儿期感染乙肝后发展为慢性乙肝。其自然史一般分为四个时期:免疫耐受期、免疫清除期、灭活复制期和再激活期。各期特点如下:①免疫耐受期:血清HBsAg、HBeAg、抗HBC阳性(即三大阳性),HBV-DNA病毒载量高,但肝功能正常,肝组织学检查无明显肝损伤,可持续数年甚至数十年。②免疫清除期:此期血清可为HBsAg、HBeAg、抗HBC(大三阳)、HBsAg、抗HBe、抗HBC(小三阳),病毒定量检测(HBV-DNA)一般大于2000IU/ml(相当于104copies/ml),并伴有肝功能反复异常(如ALT)。③非活跃复制期:HBsAg、抗-HBe、抗-HBC(小三阳性)、HBV-DNA低于检测限,肝功能正常,肝组织学无或轻度损伤,表明乙肝受体内免疫系统控制,该时期肝硬化、肝癌的风险大大降低。④复发期:部分非活动期患者在某些诱因下,如DNA阳性转换、肝功能异常、病情加重等,可能会复发肝炎活动。这些诱因包括疲劳、免疫力下降、使用免疫抑制剂或细胞毒性药物等。尤其是那些HBV-DNA仍呈阳性的慢性乙肝患者,更容易反复肝炎发作,病情可能发展为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HCC(原发性肝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