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士三曾让魏晋名士趋之若鹜。关于美容长寿的虚假宣传自古就有。这是什么?

那是中国历史上最动荡的时代,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浪漫的时代。有人说,魏晋是一个充满矛盾的时代,政治集团之间错综复杂的勾心斗角催生了社会黑暗。

文人入世后不能报效国家,但隐退时又难以表达自己的沮丧和无奈。他们满脑子都是野心和诀窍,却没有用武之地。高压政治统治催生了一代狂人名人。“建安七子”和“竹林七贤”以才气为荣,性格刚烈。

有人说魏晋名士有三大爱好,喝酒,吃药,说话。

喝酒聊天我们都能理解。毕竟中国历史上的学者都有这个习惯。不言而喻,饮酒也是中国古典诗词散文中最常见的意象。当然,这个用药不是我们所认为的养生或保健,而是乌石散。

一个混乱的时代,一群疯狂的文人。

魏晋时期是指东汉灭亡后,从三国到两晋的时期,通常称为魏晋南北朝。这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频繁的时期。

很多人向往魏晋,向往那个时代的空灵不朽,向往那个时代文人的浪漫典雅。但是,如果可以的话,我们还是去经历那个时代吧。估计很多人会惊讶。我们看不到仙尘玉树的美男子,也找不到风流温柔的痴情才子。我们只会看到一群疯子。

竹林七贤

他们放荡不羁,洒脱不羁,有的人在树林里一丝不挂,披头散发。有人喝醉了,在路上胡说八道。有些人才华横溢,英俊潇洒,却在大街上打铁干活。走进去,我们看到了一群似乎不属于这个世界的人。

由于长期的封建割据和不断的战乱,文人无心政治,只追求崇高的精神。所以那个时代玄学盛行,文人墨客忙着求仙炼丹。就是在他们求仙求炼丹的时候,他们发现了一种神奇的药——乌石散,这种药就像是他们心中的仙丹。

当然,仙药的出现需要一个人的验证和推广。一个时代之所以盛行某种东西,是因为在一定的环境下,它离不开一个人或一个群体的作用,类似于我们今天的明星效应。

古代美男子

魏晋时期使《武士三》走红的明星是著名的美男子言和。晁《病因学》中有这样的记载:“今尚书,舍不得服此药,须开朗体魄,受京师之教。”

这可能意味着,言和,一个高级部长,失去了他的健康,并试图使用武士三。之后,他的身体变得健康强壮,因此在整个首都引起了轰动。大家开始用乌石散这种鲜为人知的药,到了魏晋时期就成了名人热烈追捧的神仙药。

在这一点上,武士三与魏晋名士风度结下了不解之缘,以至于今天我们谈魏晋名士,就必须谈武士三。在一定程度上,魏晋名士的风度与武士三密切相关,我们甚至可以说,武士三孕育了当时魏晋名士骨子里的疯狂与荒诞。

吴氏三的盛行,是一个时代的无奈。

五十三原料

乌石粉,又名寒食粉,主要由钟乳石、硫磺、白石英、紫应时、红石头组成。这些名字我们是不是觉得特别熟悉?

似乎我们可以在古代方士的药方中找到这些东西。没错,乌石散是一种失败的仙丹,但却是名副其实的慢性毒药,长期服用甚至会导致死亡。

那么人们为什么要服用乌石散呢?除了美男子言和的明星效应,更重要的是《五十三》问世时带来的神秘噱头。乌石散可以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美容养颜。这一切听起来像是骗子推销虚假保健品吗?

炼金术士

虽然在我们现在听来是无稽之谈,但正是因为他的绝技,才使得乌石三在那个混乱荒诞的年代,成功成为了千百年前魏晋名士间流行的仙丹。

我们都可以理解如何健身延年益寿,但为什么男人会为美化容貌而倾倒?

其实,如果我们仔细看看魏晋历史,就会发现这并不奇怪。魏晋是一个俊男盛行的时代。男人出门都要熏香敷粉,爱美之心不亚于今天花一两个小时化妆的小仙女,甚至更精致。

魏晋时期,历史上我们所熟悉的10俊男中有7个。乌石散能够美白肌肤,成为魏晋名士疯狂追捧的重要原因之一。当然,在我们今天看来,这可能是由于过量服毒而导致的脸色苍白。

其实说到底,武士三的盛行是一个时代的无奈。文人不能为国为民,不能直接表达自己的感情。他们无法投身于国家政治,也无法将怒火倾泻在笔端。他们心中积累的痛苦需要一种发泄的方式。

于是他们选择了能让人产生幻觉的乌石散。在那短暂的幻觉中,也许他们可以摆脱现实世界的束缚,实现理想世界的解放。

难道他们不知道吴十三是毒药吗?可能很多人都知道,但是他们还是选择吃药,因为他们已经处于疯狂的状态,一个疯子是不会在乎生死的。

当然,过了那个时代,吴十三就不再流行了。唐朝几乎没人吃乌石散。唐代名医、我们今天熟悉的药王孙思邈,呼吁世人“烧此方,不可久留”。

疯狂的核心其实是悲伤。

魏晋名士的日常是这样的:饮酒弹琴,相约共取乌石三,满屋香。每个人的衣服都在飘动。他们高兴了,就一起去唱歌,吹哨子,游山玩水,躲在山林的中学里,一起问仙女。看起来很浪漫很旷达,有一种洒脱。

但是仔细看,就会觉得奇怪。这些人每天都没事做吗?

如果要聚在一起谈理想,代价就是死亡。这是一个时代的残酷。东汉末年,宦官当道,大肆屠杀对手文人。

这就是后来历史上所谓的“党派之争”,随之而来的是无休止的军阀混战和地方割据,不断的民族入侵,政治推翻,频繁的人口迁徙和灾难。

西晋只有短短的36年,勉强算是名义上的“统一”,但其内部的冲突和斗争也是极其惨烈的。400多年来,多重矛盾交织交织。那时候你能看到的只有血和战斗,生活充满了血,没有容身之地。

一个疯狂的时代,一群疯狂的人才,构成了一个浪漫空灵的故事。我看到了故事里的空灵,也听到了故事里的优雅与高贵。然而故事的背后,是血腥与战斗,是疯狂与混乱,是文人不得不与世隔绝的悲哀。

有人说,魏晋风流生活的核心是悲情,他们有才华,所以不愿意成为世俗之人,但也是才华害了他们。统治者对他们有戒心,人民认为他们是一群怪胎。

那才是文人的真正悲哀。理想无法用言语实现,无法在内心表达。今天我们看到魏晋文学总是散发着一种空灵的仙气,让人觉得浪漫神秘,却不知道不得不如此。他们不得不隐藏自己的想法,隐藏自己满满的抑郁,不敢表现出来。

他们被时代赶成了彻头彻尾的疯子,却比谁都清醒。清醒是最大的痛苦,所以他们用乌石散给自己下药。

吴十三是一个时代的疯狂选择,也是一个时代文人的无奈选择。他只停留在那个时代,随着那个时代的消失而消失,成为一页页故事里点燃的一缕青烟。打开的时候是虚幻的,仙女般的,也充满了苦涩和悲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