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房楹联选萃:修身养性(三、六)
我们来看一对尖子生,徐飞Fǔ(1838-1907):
文公是孝的基础,而李乐是诗和书法的快乐。
在这幅对联中,“文公为孝之本,李乐为诗之乐,诗之朴质”。对联中提到的“文公”“孝”,可以看作是修身的内在要求,是做人的前提,是做事的出发点。第二联中提到的“礼乐”和“诗书”,可以看作是修身养性、约束纪律、文化熏陶的外在工具。
再看李鸿章先生(1823-1901):
遵循规则,袖手旁观不折不扣,勇敢地面对真理。
“循规蹈矩,守信用,立德隆之礼”,第一部分说的,就是遵守规则,恪守信用,树立美德,弘扬礼义。
这本书的第二部分,“根植于核艺术,拥抱真理”,说-我们应该立足于大道,讲究方法,保持温柔和真诚。
第二联中,“道”与“术”是相对的,“道”属于根本层面,“术”类似于“术”,属于方法层面;“舒”和“真”也是相对的。“舒”是温柔,是有温度的,是可以商量的,而“真”是坚定的,是正直的,是不能妥协的,是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的。
就当是一对太子(1752-1823)永贞X和ng:
像真云一样挺拔,像瑞宇一样温暖,像春雪的春天一样轻盈。
第一副对联是“直如真云,暖如瑞宇”,意思是——直如忠竹,柔如福宝。
第二副对联“沐浴春雪轻如泉”的意思是,它像春雪的洗涤一样干净,像山涧中流动的泉水一样纯净。
古人云,君子之交淡如水。幽云:山源溪水清,山外水暗。“轻如泉涌”正是这个意思。
然后看杨思孙老师(1823-1889):
文静而令人印象深刻的人可以修身养性,圣贤应该描述过去,满足于现在。
《静能察人之弱点修身》这本书的第一部分说“静”和“弱点”是察人修身的基本功。这句话用的是互文的修辞手法,意思是“静”和“空”都可以“察人”、“修身”,第二联也是如此。
这里的“静”,就是心平气和,不冲动不急躁。古人常说“凡大事皆有静”,“无事远离宁静”都是这个意思。这里的“空”就是清空自己,也就是有一个空杯心态,也就是没有主观的自私杂念。人们常说“不自满就止步不前,干几年就成功了”“虚心使人进步”,也是这个意思。
《圣人要讲过去,满足于现在》第二部分说“圣人”和“知识”是学习历史和认识今天的基本前提。
这里的“圣人”是用来做道德判断的,也就是明辨是非。“知”就是“智”(一个通称),用来做科学判断,也就是找出对错。明白古今中外的是非曲直,也是修身养性的不懈追求。
再来看看王福昌ān先生(1879-1960):
汉断金字爽朗,怀如秋霜月。
书的第一部分,“碎金”二字,意为“用毛笔书写,xuān如坠碎金,闪闪发光”;字是分章写的,就像舞动着鲜艳的薄纱和五彩的丝绸。
这里的“xuān”是飞翔的意思,“Hu ú”的本义是指表面有褶皱的轻薄透明的丝织物,也称绉布。东坡先生有句话叫“夜风平浪静,行云流水”,这首《胡候》描写的是水面上细微的涟漪。
需要注意的是,这句话的解释往往被错写成“‘碎金’二字,是落叶树,即树(又名构树)。如果你看它上面的墨水,单词的左下部分哃哃“是‘丝’,不是‘纹’。这个一定要区分(这个词在拍卖作品的解读中经常拼错,如下图)
对联的第二部分“我感觉自己走在月亮上,走在秋霜里”,意思是——我豁达得像雨中的明月;行事正直,如秋霜。
这里的“吉吉√”是指雨后(或雪后)天会放晴。雨过天晴,天空仿佛被洗过一样,此时的月亮会显得特别明亮。用宽宏大量来比喻人是非常恰当的。“Lieliè”在这里的意思是平等和相等。我们常说“秋水篇不沾尘”,这里的“秋霜”也指干净,没有一丝细尘。以此比喻人做事光明磊落也是恰当的。
整体看这幅对联,第一联讲文采书法,第二联讲慎行,第一联讲才情,第二联讲德行。德才兼备,也是君子对自身修养的不懈追求。
有人可能会说,对联要求对联以连词结尾。此处对联与“韩破金”二字相联,最后一个“胡”字是两个调(上声)。是平调吗?为什么古人写对联写得那么松散,那么马虎?
其实这个“音”在古代读作入声(入声字听起来很短,好像一念出来就要被吸回去),属于入声。确实古人是这么写的。
我们再来看几个例子。通常,在第一副对联的末尾,我们经常会看到“德”、“福”、“出”之类的词,如“万里尽美,百年事业继新人”、“和合满福,“和”字胜于千金”、“京西白石出,寒天红叶稀”。这几个字都是古时候念的,属于“一声”字。
然后看何维普先生(1844-1925):
邹德忠·刀妹·沈龙·穆,来自海洋和天空的气体量。
“邹德忠刀妹沈龙穆”,意思是——我要学习邹梅的品德,发扬沈穆的道路。
这里的邹眉指的是汉代的邹杨和梅成,他们两人在当时都以口才著称。
这里的“神木”可能是指战国时期的法家人物沈步海和春秋时期的“五霸”之一的秦穆公,两人都属于中国传统中“霸道”(与“王道”相对)的范畴。但是作者指的是谁呢?我真的不明白。就让我们对它产生怀疑吧。
底线“量河海逃烟”的意思是——我的胸怀足够宽广,可以容纳河海;我有一种非凡的精神,我能经常抽一支烟。
总的来说,似乎上下环节有点不协调。与第二部的华丽相比,第一部难免显得小气——它所推崇的人物似乎都不如第一部。正所谓“取法则得。”向圣人学习是好的。这里不妨改变一下:
德众道老,量烟气从江海中逸出。
这里的“唐雯”指的是商汤和周文王,是儒家道德的崇高典范;“黄老”是指黄帝和老子,是道教修道的创始人。
我们来看看高式熊先生(1921-2019):
温不增花,寒不变叶,山收水有虚实。
第一副对联“天暖不增花,天冷不换叶”,意思是天气暖和的时候,它的花不会开得更多;天气冷的时候,它的叶子不会枯萎。这里用常青的松柏来形容君子之德的坚贞不渝。
这句话出自诸葛亮《论交往》,原文如下:
势利的朋友走不远。相知,暖不增华,寒不换叶,可四时,奇遇有益。
底线“山收水空,流于实”,意思是山空了才能接受各种现象,水实了才能流万物。
这句话出自明代学者陈继儒,原文如下:
山是空的,水是随着现实流动的,读书被视为这样的观点。
这是一个比喻。阅读时,一定要以开放的心态主动输入和接受知识。这些知识消化吸收后,我们会积极实践,努力输出,服务大众。简单来说就是——白白接受,在实践中实践。
?胡适先生曾经说过,“大胆假设,小心求证”。这种“大胆的假设”可以看作是广泛的阅读和广泛的输入。而“认真求证”又需要认真再认真。你要判断你所学的东西的真实性,这是一项艰苦的工作。许多大师在他们的一生中只为人类的智力遗产做出了一点点贡献。但也正是这一砖一瓦的积累,构筑了人类知识的宏伟大厦。还是鲁迅先生说得好:
人类血战的历史就像煤的形成一样。当时用了很多木头,结果只有一小块。
(注: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涉及版权,请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