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哲学对中国古代室内设计风格产生了哪些影响?

我觉得这篇文章可能对你有帮助。

中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随着木结构建筑体系的产生和发展,中国传统的室内设计经历了几千年。在世界室内设计发展史上,中国传统室内设计独树一帜,具有自己的哲学思想和文化特色。

中国传统哲学的作用是净化人的心灵,超越现实世界,体验高于道德的价值观。儒道思想是中国思想的主流,对中国传统室内设计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其中的礼文化和法规制度成为中国传统室内设计思想的核心。

第一,伦理的严格布局

中国古人用礼制和儒家思想来建立空间秩序,进而影响人的行为。儒家的礼仪思想将中国传统的社会关系分为“君臣、父子、坤弟、夫妇、朋友”五类。在这五种社会关系中,有三种是家庭关系,另外两种可以看作是家庭关系的延伸。比如君臣关系也被视为父子关系,而朋友则被视为兄弟。“(1)这种社会关系的严格取向体现了整洁有序、实现和平有序的社会伦理价值。儒家宣扬智慧和愚蠢是有区别的,所以有所谓的伦理原则。在伦理文化中,以“三纲五常”②来维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与宗法社会相结合,形成礼制秩序,成为中国封建统治者所崇尚的社会规范。所以中国历代都严格定义了包括建筑、室内设计在内的各种建制。

四合院作为中国传统民居的代表,以辈分、年龄、性别为基础,通过在一个住宅内布置正房、厢房、后盖房、倒座房,形成亲疏、尊卑之分。中国传统建筑的模式是基于“家”的概念。通过环境氛围的营造,将伦理道德的价值观转化为美的意识,从而将建筑和室内设计的审美观念置于理性的控制之下。伦理精神已经成为中国传统建筑和室内设计的独特特征。

中国传统建筑的平面往往有明确的轴线,单体建筑通过定向和造型确定明确的主从关系,然后通过严格的轴对称贯穿整个群体,形成统一的整体。事实上,“中轴线选择”理论在中国由来已久。早在新石器时代的良渚文化遗址,“中国为重”的理念就已经在建筑中表现和体现。

传统建筑的室内布局也大多采用轴对称的形式,将尺度、色彩、装饰分为高低、大与小、繁与简、明暗依次来表现主次和秩序。这种室内布局无疑是儒家“义无反顾,礼之质”思想的物化,既是外在艺术形式的综合表现,也是内在人生哲学的具体体现。

室内家具的布局一般是成组或成套对称,以临窗的桌案和前后檐炕为布局中心,成组的椅、柜、橱、架等。,多成对摆放,力求严谨统一。

第二,天地的装饰性表现。

《易传》曰:“天道卑微,甘坤笃定;卑微到陈,高贵卑微。”在封建社会,尊卑观念牢牢制约着传统建筑形式。一个建筑不仅大小、形式、做法不同,而且对室内的装修、陈设、色彩、图案都有一系列的等级规定。自宋代“建筑法式”以来,厅堂结构已有明显区分。清代工部颁布的《工程实务守则》进一步将大规模和小规模的实务细分为不同的等级。

建筑构件的梁、柱、拱、檐、椽,绘画、窗油装饰都在等级限制之内。门制度作为家庭地位最直接的象征,更加细致。不仅限制了门的架子,还限制了门的漆色,铺上了兽面,甚至硬性规定了门环的铜环、锡环、铁环三个等级。

颜色方面,黄色最受推崇,其次是红、绿、青、蓝、黑、灰。宫殿建筑用金、黄、红三种色调,第一建筑只能用黑、灰、白。

传统建筑彩画的顺序是:彩画加印章是最高级别,只能用宫殿、寺庙的正殿、厅堂、大门。主线和图案镀金粉少晕,主要与蓝绿背景对比,衬托金色图案;紫萱彩画仅次于河西彩画,主要用于官署、寺庙的正殿和宫殿、祭坛的次殿。苏式彩画一般为民间所用,多用于园林和住宅。

龙凤是最昂贵的图案,其次是织锦几何图案,花卉、山水、人物多用于园林建筑。宫殿建筑采用龙凤纹或吉祥草纹,后加入百香果、灵芝等意象;莲花花瓣、佛经、梵文或佛教建筑用器皿等图案;普通一等建筑的布局更为规整,厅堂装饰更为严谨,装饰图案多选择表达礼仪、忠孝、吉祥等的图案。园林建筑整体布局自由,注重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植物、花卉、博古器物,如寒三友、琴棋书画的意象,常被用作图案,书卷气十足。

清代建筑世家“风格雷”的热样和档案中保存了数百种装饰纹样。这些图式反映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严格的等级差异和人们不同的审美取向。天子奉行君权神授,皇权永恒;老百姓向往的是状元,繁华无止境。

第三,审美结构造型

结构造型与建筑装饰的和谐统一是中国传统建筑的显著特征。在以木构架为结构体系的传统建筑中,其柱、梁、檩条、椽子等许多主要构件都是外露的,而这些木质构件大多是在原木制造的过程中经过艺术处理的。在《建筑法式》和《清洁工业部工程做法实例》中,除了规定柱、梁、斗、拱等构件所需的尺寸和构造方法外,还制定了艺术处理方法,以便通过艺术处理充分发挥其装饰效果,这实际上是中国传统哲学中“质与文并重”理念的体现。

至于建筑构件的装饰处理,梁思成在《中国建筑的特点》一文中总结为:“把梁头做成‘尖梁头’或‘蚂蚱头’;额头做成‘霸王拳’;昂的下端做成“昂口”,上端做成“六分”或“菊花头”;把几层ang的上段固定在一起做成‘王富运’等;或者说,比如整套斗拱、门窗上的雕花、门环、角叶,但如屋脊、脊吻、瓦等都属于这一类。都是结构件,经过这样的加工,达到了很高的装饰效果。

传统建筑非常重视装饰和结构构件的内在统一。中国的传统建筑和室内设计之所以有强大的生命力,是因为它们是基于结构的需要,而不是矫揉造作。在斗式梁架中,虽然梁的表面平淡无奇,但梁体的中心在加工过程中却微微向上拱起,形成一个有弹性的月亮梁。梁上的短柱也做成柱头,短柱下端以尖瓣状骑在梁的瓜柱上。短柱两侧的支撑木成为弯曲的支撑梁,上下梁之间的支撑木做成各种驼峰。屋檐下支撑屋檐的斜木,多加工成各种动物形状和几何形状的支架和托架。这些构件都是在原有建筑构件的基础上进行装饰,所以整体效果美观自然。

古代宫殿建筑的大门镶嵌有规则的门钉,中央有一对兽面门环,门框横木上有多边形或花瓣形的门钉;古建筑的窗户由各种窗格图案组成,如动物、植物、人物或菱形图案。为了防止整个窗框变形,在窗框的横、竖缝处钉上铜片,在这些铜片上压上各种图案,使其极具装饰性。这些看似附加的装饰,其实与结构有关,经过中国古代能工巧匠的艺术加工,已经成为中国传统建筑装饰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四,自由灵活的空间组合

中国古典哲学认为,宇宙是阴阳结合的,是虚实结合的。宇宙万物都是不断变化发展的,有生有死,有空有实。从空间意识的层面来说,书法家不仅关注“真实”的笔画,也关注笔画之间的空白部分,将其视为文字的有机组成部分。清代大书法家、篆刻家邓先生曾说:“书画可以写生,保密不能密不透风。白的常被当成黑的,好奇就out了。”

中国传统室内布局的特点是把室内空间和装饰、陈设放在一起考虑,把空间当作白纸,把装饰、陈设当作笔画,运用“数白为黑”的哲学思想,通过室内空间的灵活组合,完成空间布局、立面造型、家具陈设的艺术处理。

中国传统建筑讲究空间上“虚”与“实”的结合。同时,传统的木框架结构赋予内部空间最大的自由度,单体建筑的群体组合发生变化,营造出动静结合、含蓄变化的空间形态。老子曰:“三十辐一毂;没事的时候,有车。把它想象成一个装置;没什么的时候,有用。把家庭凿成一个房间;什么都没有的时候,就有它的空间。所以,有益无益。”这种“有”与“无”是建筑中“实体”与“空”的对立统一。

中国传统建筑的木结构建筑体系,房屋主体以木材为柱、梁,成为梁式框架。每个辅助梁框架有两列和两层以上的梁。建筑平面以“房间”为单位,房间之间可以分隔和沟通,所以空间利用非常灵活方便,门窗的位置和处理也非常自由。在室内空间中,“除了固定的隔断和隔断外,还利用活动屏风、半开盖、仿古书架等与家具相结合,起到增加组织室内空间的层次和深度的作用”。通过划分不同功能的空间,使大厅可以分割组合,种类丰富,方便根据使用需求布置家具。

中国传统书画、匾联、文房四宝、挂屏、鼎艺等陈设,既能参与自由灵活的空间组合,又能体现主人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清代李煜在《李翁家史》中主张家具陈设应“不排斥,贵而变通”。在他看来,除了建筑本身,其他陈设都可以自由移动组合。“视野和心态有关。人要活心,先要活眼。”

在古代,大部分展示的艺术品都是随意摆放,通过颜色、形状、质地来对比装饰效果。其中,绘画、挂屏、万文、器皿、盆花、盆景等陈设都色彩鲜艳、造型优美,与家具等建筑装饰构件一起形成独特的装饰效果,丰富了单调的空间,增加了室内的活力和情趣。

第五,师法自然的意境创造

早在先秦时期,人们就提出了“天文”和“人文”的概念。“看天文要观察时变;看人文,把它变成世界。”人与自然在这里并不是对立的。“天文”指的是自然秩序,“人文”指的是人事组织。两者各有想法,相辅相成。汉代董仲舒在《春秋》故事中认为,四季的演变是阴阳运行的结果。他提出:“天道正常,一阴一阳。阳为天德,阴为天罚。”董仲舒认为:“天意是让阳不为阴,德不好罚。”他还证明了“天人合一”。这种“天人合一”的思想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关于世界观的基本问题,道家思想的创始人老子写道:“人、地、天、天、道法自然。”老子哲学认为,自然按其内在规律运行,所以自然是无私的,无私的,无私的,因此主张“自然之法”。明末园丁季承在他的世界上最早的造园专著中提出了“巧借”,以崇尚自然的造园理论为基础,创造了千变万化的古典园林。除了园林,道家思想对中国传统室内设计的发展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中国传统建筑和室内设计中,对自然环境的向往和追求首先表现在内外空间的联系和渗透上。中国传统建筑内外交融的特点,表明人们超越实体,追求自然美的精神享受。门窗可以看作是室内外环境连接和渗透的通道。“刘茜《汉书·名释》曰:‘窗之灵,由内而外之灵。’⑤北方传统四合院建筑中,分隔内院与室内的隔墙一般为木隔墙,柱间嵌有步幅织锦或罗纹图案的窗扇、门扇,可灵活拆卸。室内空间通过门窗、连续的隔断窗和外廊,渗透到室内庭院和房间周围的自然景观中。由于地理和气候的原因,我国江南民居建筑的正厅和天井都是完全露天的。同时,天井周围开放的回廊和大面积的挑檐,使室内外形成一个相互包容、统一的整体;江南园林建筑中的流通空间是通过虚实的处理,使内外空间形成一个连续的、动态的空间整体。江南园林中的空亭、敞厅、楼阁、轩窗,将更多诗情画意的美景、美石引入室内空间,无形中扩大了室内空间格局的范围,同时通过人的参与,产生了“换景”的效果。

营造室内人工环境氛围是传统建筑和室内设计的又一特色。中国古人常说的“移天缩地”,其实就是通过盆景、插花,将花、草、树、木、山、石引入室内空间,模仿自然,赋予花、树、石拟人化的人格,使其具有非凡的审美价值,通过人工环境的营造,寄托人的感情和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