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大娃子和麦君的详细资料,百度百科外。

大洼子

体育和杂技都具有双重特征。首先选择一个空旷的广场,在场地中央竖起一根30米高左右的杆子,周围用很多钢筋和绳子围堵,防止其倾斜倒下。一根长约80米的粗绳一端系在杆顶,另一端系在地上的铁钩上。粗绳倾斜了。因为绳子太长,容易弯曲,所以在绳子中间放一些木架来支撑绳子。表演者手持一根三米多长的杆子作为平衡器,不系安全带,光着脚,在唢呐和结鼓声中表演走绳,踩着粗绳上斜坡,直奔高高的杆子顶端。在绳子上做一些动作,比如侧身走、蒙住眼睛、倒立、踩菜、跳绳等。

达瓦济记录

汉语意为高空走绳,是维吾尔族历史悠久、民族特色浓厚的传统体育项目之一。据史料记载,达瓦孜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关于大洼子有很多美丽的传说。相传古时候有一种妖怪,活跃在空中,经常呼风唤雨,祸害百姓。后来,为了消灭怪物,一个年轻人在地上竖起了一根30多米高的杆子,并用一根60多米长的绳子将杆子顶端连接起来。他赤脚沿着绳子走到杆顶,与怪物搏斗并杀死了它,救了人民,受到群众的爱戴。后来,为了纪念他,人们发起了“大娃子”的体育活动。表演“大娃子”时,要选择一个空旷的广场,在场地中央竖起一根八九层楼高的长杆,周围用许多钢筋和绳子,防止它倾斜倒下。一根长约35米的粗绳从木杆顶端斜拉向地面,使其与地面形成45度左右的夹角。绳子上系着许多红布条作为装饰,让观众从远处就能清楚地看到这根醒目的绳子。表演开始,一个衣着鲜艳的少女,手持一根5米多长的木杆作为平衡器,从地上走到绳子上,娴熟的技巧和矫健的身姿犹如一只飞来的燕子来到绳子中间。在离地面20米的地方行走后,她安全地从绳子上下来。接着,一个留着小胡子的中年人手里拿着一根长杆,很顺利地走到了绳子中间。他时而在绳子上翻筋斗,时而蒙上眼睛在上面表演各种惊险动作,让人眼花缭乱,目瞪口呆。突然,他俯身从绳子上滑了下来...这时,人们吓得赶紧闭上眼睛。当人们睁开眼睛时,他安全地坐在绳子上。然后,他站起来,走到杆顶,向观众挥手。表演者表演时不系安全绳。据说中国新疆表演“达瓦孜”的人主要在南疆。最有名的是西迪克·阿西姆,现在已经是个银胡子老头了。

达瓦孜-历史发展

据史料记载,“达瓦孜”起源于2000多年前的西域,汉代传入中原。曾流行于南疆维吾尔族聚居区。历史上,许多“达瓦孜”家族世代相传技艺,有的甚至走出国门,到丝绸之路沿线的印度、红海、埃及等地演出。

东汉著名科学家、文学家张衡(公元78-139年)最早记载了这一技艺。他在《西京颂》中写道“回望广场,是一出精彩的戏。“跳丸剑之恣意,绳索上相遇”的语言描述了两个艺术家在绳索上相遇的场景。洛阳是东汉的都城,长安叫西京。这篇赋记述了西汉元丰三年(公元前108年)的春天。汉武帝为了夸耀国家的富强,在乎设乐观的酒席,以高堂、豪宅、酒池肉林来招待四夷之客,同时召集各族民间艺人“作角戏,三百里之内观看”。可见公元前108年就有绳索行走。

从65438年到0953年,“大洼子”已经是四届民族传统体育的表演项目。时至今日,它已经成为“人民运动”不可或缺的一部分。1991在南宁举行的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上,《达瓦孜》节目获得了国家设立的第一个表演奖。“大娃子”在历届全国运动会上以其独特的风格、浓郁的地方特色和精湛的技艺赢得了表演项目的称号。

为弘扬达瓦孜艺术,自治区人民政府于1990批准将长期在民间流传的维吾尔族达瓦孜艺人改编为新疆杂技团表演队。1997年6月22日,“大娃子”后裔阿迪力·吾舒尔成功横渡中国长江三峡,并以13分48秒打破吉尼斯世界纪录。

关于达瓦孜的起源,有一些民间传说。

1,图例1:

这种活动形式之所以流传到全世界,是源于一个传说。在古代,一个恶魔出现在维吾尔人居住的地方。它在空中来来去去,呼风唤雨,祸害百姓,百姓怨声载道。这时,有一个勇敢的年轻人。他在平地上竖起一根30米高的木杆,用一根长约60米的绳子从木杆顶端将地面连接起来,然后踩在上面与恶魔搏斗,最后将其杀死,除了对人民造成极大的伤害。从此,高空走绳流传发展,成为维吾尔族人的一种娱乐形式。

2.图例2:

老维吾尔人常常这样讲述达瓦孜诞生的故事:相传两千年前,阿克苏地区乌什县涌出一股大泉。泉水灌溉农田,稻子飘香;泉水流入牧场,牛马肥美。但奇怪的是,这个泉的中央有一棵大树。如果你在太阳出来之前爬上去,你会发现远山中有许多熙熙攘攘的城市,亭台楼阁,寺庙,以及行人的特色服饰。

有一天,突然来了三个老太婆,看中了这个春天,想独占。为了赶走这里的人群,他们使用了魔法。有时刮风,吹沙打脸,有时下雨,毁坏良田。这个坏消息传到了西部的一个地方。一个名叫乌布里·萨拉的年轻人独自去乌什县寻找灾难的原因。

正当老百姓向乌布萨拉抱怨他们的困难时,突然电闪雷鸣又开始了。乌布里沙拉抬头看了看天空,发现云层里有三个咧着嘴笑的老女人。所以,他对人群说,“优步在云里,抓住他们。”“天地之间的距离是十万八千里。有什么办法?”人们沮丧地问。乌布里沙拉警惕了。他说:“我们可以用绳子把木杆绑起来,插在云里。”

第一次,木杆不够高;第二遍,还是差不多;第三次,终于竖起了一根直入云端的木杆。一根长绳从杆子顶端拉出来,系在地上。乌布里沙拉手里拿着一根木杆,顺着绳子一步一步爬上了天。一场星战激烈展开。乌布里沙拉进步了,摔倒了,爬起来,累了喘口气,继续战斗。经过一番斗智斗勇,他终于打败了魔鬼的老太婆。

天空变得晴朗,大地上又长出了稻和草,乌布里沙拉成了人人崇拜的英雄。后来,为了感谢这个年轻人,人们开始练习达瓦孜。

达瓦孜——艺术特色

“达瓦孜”表演多在喜庆节日期间举行,高空走绳惊险刺激,具有体育和杂技的双重特点。达瓦孜表演场地独特有趣。它需要占地65,438+000× 60m,中间立着30米高的主杆,顶部系着牌楼。彩旗迎风飘扬,犹如空中楼阁,格外引人注目。挂杆(秋千)和环栓在拱门横木的两端,供表演者使用。80米长的主绳像一条长蛇连接着地面和牌楼,格外壮观。达瓦孜通过地面动作、高空走绳、空中挂杆的组合,展现了达瓦孜的全过程。

达瓦孜表演多在露天进行,特点是将各种杂耍技艺搬到几十米高空的绳索或钢丝上。这位演员的表演更引人入胜。青年男女“大娃子”都伸手。表演者手持约6米长的平衡杆,不系任何安全带。他在绳子上表演一系列惊险刺激的技巧,如来回走动、盘腿坐、蒙着眼睛走路、脚下放着盘子走路、飞行和跳跃。在维吾尔族民间音乐的伴奏下,高空走钢丝演员们随着节拍载歌载舞,迅速更换高难度技巧,表演幽默。场面很热闹,很有特色。整场演出令人叹为观止。今天的“大娃子”表演,通过地面动作、高空走绳、空中挂杆的组合,展示了“大娃子”的全过程。经过不断的实践和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随着“走绳”艺术的成熟,在技巧上也有了重大突破。比如表演时,女艺人沿着接地的斜绳逐渐往上爬,爬上横绳,开始表演技巧。这一传统动作至今仍保留在维吾尔族和中国其他地区的达瓦孜。在技术上,除了表演身体俯仰、向前向后、跳筋斗之外,还创造了一些更高难度的动作:靠绳子的反弹力不断向上跳;在大绳上快速跳绳;两个艺人在绳上斗剑时还可以互换位置,比起“两个对舞,削肩不倾”是很大的进步。

达瓦孜流行于和田、莎车、英吉沙、喀什等地,后来又流传到库车、吐鲁番、哈密、伊犁、乌鲁木齐等地。今天表演达瓦孜的明星是新疆杂技团的空中王子阿迪力·吾舒尔。他是达瓦孜表演家族的第六代传人,他的家族表演这项技艺至少有400年了。阿迪·吴立·舒尔不仅在高空走钢丝中创造了小顶倒立、劈叉、骑独轮车、弯腰摘莲花等创新高难度技巧,还在1997和2000年两次创下高空走钢丝吉尼斯纪录,成为人人关心的空中勇士。

“高海拔之王”达瓦孜-阿迪力

阿迪力·吾守尔,新疆达瓦孜艺术第六代传人,1971年7月出生于新疆喀什地区英吉沙县。在1997至2003年期间,他先后5次成功打破高空行走世界纪录,成功穿越长达1399.6米的钢丝,创造了“世界最长高空不保险走钢丝”的吉尼斯世界纪录,并创下了“在高空生活25天”的纪录。

阿迪力这个名字,在维吾尔语中是“平衡”的意思,也可以解释为“正义”。作为新疆达瓦孜艺术的第六代传人,阿迪力只用一根长钢丝绳就能成功打破5次高空行走的世界纪录,创造了惊人的“平衡”。因此,人们亲切地称他为“天空之王”。

* 1997年7月4日,新疆达瓦孜后裔阿迪力在没有任何安全绳的情况下,徒步600米穿越长江三峡,首次打破吉尼斯世界纪录。?

* 2000年6月6日,阿迪力在没有任何安全绳的情况下,成功跨越南岳衡山芙蓉峰与祝融峰之间1399.6米长的钢丝,创造了“世界上最长的不保险走钢丝者”的吉尼斯世界纪录。"

* 2002年4月16日至5月11日,阿迪力在北京平谷县金海湖上创下了“高海拔生存25天”的纪录,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被誉为中国“高海拔之王”。

达瓦孜——传承意义

达瓦孜表演是新疆维吾尔族勤劳勇敢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华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历史上,中国的维吾尔族达瓦孜曾在阿富汗、印度、埃及、莫斯科等地演出,为我国人民与各国人民的文化交流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各民族文化活动的相互交流,达瓦孜一直在磨合一些新的内容。韩杂技中的顶碗、骑自行车、咬花,都从地上搬到了绳子上,使大娃子锦上添花。

但目前来看,大娃子的技艺很难传承。高难度、高危险性的表演要求表演者有很强的身体平衡能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所以即使是有志于学习的人,往往也很难达到项目的既定要求,导致大娃子的才华难以传承。再加上现代文化娱乐活动的冲击,大娃子的演出市场日益萎缩,这项古老的杂技艺术日益濒危,需要有组织、有计划的保护。

国家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这项遗产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5日,经文化部确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迪力?我休是该文化遗产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26名代表性传承人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