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沃土,扎根霞客文化沃土,构筑生命成长家园。
第一,营造“侠客文化”的动态环境,滋养生命成长的沃土。
有文化有灵魂的教育,是五官可以触摸到的,心灵可以体会到的。良好的文化环境在构建生命成长的家园中起着“背景”和“阳光”的作用。多年来,我们注重在校园物质环境建设中注入侠客文化特色,让学校的各种物质事物充分呈现学校的个性和精神。通过再现霞客风采的校园环境文化建设,让孩子们自觉走近霞客,认识霞客,自觉谈论霞客文化,营造生命成长的“阳光场”。
校园里的每一个建筑和景观都有一个意味深长的标题,充满了彩霞:杨胜亭、松霞画廊、梅花屋、香草亭,都与徐霞客有关。正在建设中的与展厅相连的夏媛书韵,向学生们展示了中国悠久的书文化。其中,主景的三幅石雕书《朱》寄托了学校希望孩子们像侠客一样读好书,立大志,成栋梁之才,甚至暗示学生要读书,老师要读书,校长要读书,人人爱读书,爱读书,读好书。三楼的霞客颂画廊,有霞客的游记,名人的诗,学生的诗。置身其中,犹如徜徉在侠客文化的长河中,与诗人进行深度对话,体验侠客文化的深度,感受诗歌语言的魅力。紫藤架下的书页图文并茂,记录了徐霞客一生中最重要的24次旅行经历。在徐霞客地理园,夏克的雕塑捧着一本书,踏上游船,生动而艺术地再现了徐霞客年轻时乘船离家的瞬间:手里拿着一本书,想踏上游船,回望故乡,思念母亲。虽然我知道探索之路艰难险阻,但我执着求知,志存高远。“霞客青春,活力之星”的成长墙,由学生自己贴上最动态的照片,让学生体验环境文化建设的过程。让环境传达一种意境,既能充分表达校园环境所追求的教育理想,又能突出具有学校特色的教育功能。
学校的招牌、文化设施、文化景观等一切校园环境建设,都在传递着我们对教育的追求,诉说着我们对孩子的真挚感情和期望。
侠客文化资源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是滋养学生人生成长的沃土。我们把环境建设的内涵延伸到校外。我们定期组织学生参观夏克故居,祭奠夏克陵墓,把故居、青山堂、杨胜花园作为学校德育的永久基地。我们还建立了家校联系卡制度,结合家长会、家长学校、社区联谊活动,加强侠客文化的影响力。
二、创新“学练”特色活动,体验生命的精彩成长
叶澜教授指出:“教育是直接面对人的生活并通过人的生活不断提高人的生活质量的社会活动。这是一项在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能体现生命关怀的事业。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带领孩子体验精彩的人生,提高孩子的生活质量。”塑造学生现代人格的灵魂,丰富学生的精神家园,不能靠管教,也不能靠空洞的说教。只有把教育放在各种生动活泼的文化活动中,孩子们才能获得丰富多彩的生活体验,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多年来,我校围绕侠客文化这一主题,创新开展了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实践体验活动。
1.侠客文化校本研修活动――追根溯源寻找真知
我们将侠客文化引入课程,贯彻“适宜、多元、创新、快乐”的理念,开发了有计划、有系统、有实效的校本课程,编写了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校本课程教材《走近侠客,走向实践》。其基本框架是“一个中心,三个系列,三十五个活动计划”。本书共四册,三大主题:“走近奇观”、“走近奇观”、“走近奇观”。
每个活动设计又分为几个小板块,如走近陌生人(陌生旅行、陌生书籍)、在线观察、点击问号、享受资源、技巧工作坊、友好链接等。,操作性很强。活动设计考虑四个维度:一是学研结合,如学习水笙桥上对联的内容,将侠客文化的资源问题转化为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课题,引导学生研究大桥的地域特色、表现形式、丰富的文字内涵、历史和发展;二是知识与经验相结合,是让学生找到生活的根基;三是活动与任务相结合;第四,内容与手段相结合,选择适合学生的侠客文化作为研究内容,更注重是否有利于启发学生通过上网、参观、实验、调查、录音、拍照等多种方式进行实践。
校本课程的建设使侠客文化从零散走向系统;随着校本研修活动的开展,学生可以像研究者一样开展侠客文化专题研究,经历了选题-制定方案-实施方案-结题的研究过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自己的研究内容和研究伙伴,在老师的指导下,走近霞客,领略霞客的魅力。享受侠客奇游的乐趣;触摸夏克其书籍的博大精深,在研究的过程中遭受失败和挫折,体验新奇,品味成功。
2.侠客文化协会专项体验活动——永远不知道这件事,你要去实践。
校园文化建设重要的是搭建舞台,实践体验,用真实的活动体验滋润学生心灵,焕发学生活力。以侠客精神为主轴,以激发学生实践创新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能力为目标,开展了红领巾小商协会“重走侠客路”专项活动。2000年,学校成立“霞客青年旅行团”,被评为无锡市首批红领巾小企业。这个团体由5个社团组成,分别是霞客事迹参访团、霞客故事宣讲团、霞客环保学习团、霞客故居参访团、霞客旅游参访团,并开展了相应的文化专题活动。
比如“侠客事迹参访团”,学校在学习侠客事迹的基础上,组织社团成员积极开展为小霞来客谋幸福的活动。带领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会,参观徐霞客故居、徐霞客碑文园、幸福桃园、鹿鼎园等教育基地,通过查找资料、访问专家、撰写心得体会等方式,进一步感受霞客精神的精髓,激发江阴、霞客的幸福感成就感。
“霞客故事宣讲团”成员通过阅读徐霞客的相关书籍(如《少年徐霞客》、《徐霞客的故事》、《徐霞客游记》和校本教材《徐霞客》等)来熟悉霞客。),并通过他们每周三的校园巡回演讲,传播了侠客精神,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
“学习霞客环保团”组织环保团成员走进大自然,开展水质、土壤质量、空气质量、绿色植被等实际调查,宣传环保理念,增强环保意识,提高孩子们践行霞客精神的行为自觉。
“霞客故里旅行团”和“霞客之光调查团”通过接待来访贵宾、介绍霞客生平事迹、实地考察等活动,增强孩子们对霞客文化的感知和对霞客精神的体验,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成立十几年的导游团,不仅一次又一次在学校接待各界来宾朋友,节假日还在校外做义务导游。不华丽的校园,因为这群小导游,越来越年轻,充满活力。嘉宾们纷纷表示,活跃在校园里的小导游是小霞一道亮丽的风景!解释是一种体验,解释是一种锻炼,解释是一种成长。
近年来,代表团成员高举旗帜,走出校园,投身自然,沉醉于祖国山川的壮美,在丰富的专项活动中缅怀夏克舍身探险的事迹,接受夏克精神的熏陶,收获了丰富多彩的情感体验。学校编的《小霞游记选编》是模仿侠客的《日行夜访》一书,记录孩子们在自己的活动中的心路历程。
3.霞客文化节主题实践活动——缤纷满园春
学生也是人,需要尊重;学生在发展人,需要引导;学生毕竟是要独立生活的人,需要放下,需要磨练。我们把学生的内心体验和生命成长作为教育活动的最高形式,坚持让学生的内心体验在学校的精神家园中找到存在感和归属感。在学校文化建设中,我们更关注文化给学生带来了什么,文化是否丰富了学生的精神生活,是否给学生带来了真正的精神快乐。几年来,学校每年都推出以“我参与,我快乐”为主题的小霞客艺术节系列活动,积极倡导“人人有健康的身心”、“人人有施展的舞台”、“人人有独特的自我”、“人人有绝活”,让“我能行”的意识深入孩子们的内心。
(1)我参与我挑战——阳光体育一路走好
在一年一度的艺术节上,以“人人参与,促进每一个学生的积极发展”为宗旨,以“让每一个孩子健康发展”为目标,以“我自信,我参与,我挑战”为口号,开展盛大的校园吉尼斯体育竞赛。在这次活动的组织中,我们鼓励每一个孩子走出教室,走向自然,走出去晒太阳,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每个人都有一个特殊的项目,如跳绳,踢毽子,球拍球和呼啦圈...班里有合作项目:三人四腿跑,跳长绳,拔河,篮球队...并不断挑战自己和他人,争取校园吉尼斯纪录。孩子参与到整个活动中,或训练,或挑战,收获的是健康和自信,更多的是快乐和幸福。
(2)我开始,我创造——快乐的生活是无止境的。
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学校课程真正的中心不是科学、文学、历史或地理,而是儿童自己的社会活动”。为此,我们在整个节日期间举办了一系列活动来展示学生的生活能力和技能。我们引导学生关注生活,走进生活,走向社会,模拟参与旅游品牌建设,尝试开发旅游产品,如引导学生制作风味旅游食品“粽子茶叶蛋”、“拉面小馄饨”、“饺子素菜”、“水果集”、“神韵功夫茶”,将这些食品命名为“夏县牌”,乐趣无穷。孩子们还开始制作旅游纪念品:佛珠、刺绣、油画、竹艺,取名“霞云牌”,创意无限。逢年过节,我们的队员走出校园,走进鹿鼎园、快乐桃园,帮忙包果子、摘果子,与敬老院孤寡老人分享自己的劳动成果。这种收获远远超出了我们的预期目的。
(3)我探索,我超越——魅力科技大显身手。
“敢于超越、勇于创新”是时代定义的徐霞客精神。为了传播科技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让孩子在科学的海洋中找到主动发展、自主学习的金钥匙。魅力科技主题活动也是每年艺术节的一大亮点。活动中,我们用科普知识的普及激发了创新的热情,趣味活动的开展点燃了科学的烟火,模型比赛的展示放飞了科技的梦想,让科技的种子在孩子们的心中发芽。孩子们从自己身边做起,大胆实践,探索气象,勘测水质,不断进行小规模研究,提出了“种植水生植物净化水质”的创举;有的不断探索,创造,探索机器汽车和飞机模型的奥秘。
(4)我读书我积累——读经典启迪智慧。
最重要的是这本书能走远。“书香校园”项目启动四年来,我校坚持开展“大手牵小手,读书促成长”的师生读书活动。最有效的措施是“快乐阅读,经典相伴”。阅读测试分为六个等级,每个等级的内容为“必背古诗、必读书、选书、读书笔记”。在每年的艺术节上,阅读是参与最广泛的活动,“阅读测试”活动也在此时开始。我们不仅举办以孩子为主体的故事、演讲、读书比赛,还为他们提供展示自己的舞台。同时,老师和家长也是我们读书交流活动的主角。在展示自己阅读收获的同时,分享孩子的阅读收获和乐趣,我们的知识丰富了,心胸开阔了,幸福指数未知。小铜卡,大角色!读书应试,手里拿了个“香”,让书香校园特别“香”。
第三,建立“侠客少年”评价机制,焕发生命成长的活力
长期以来,“三好学生”评价体系越来越暴露出许多弊端。为进一步激发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的欲望,规范学生日常管理,我校将“四好少年”要求校本化。经过深入思考,广泛征求教师和家长意见,探索出了促进“现代小霞客家”个性发展教育的评价改革模式,形成了“十好”评选标准(好课、好书、好电影、好字、好体、好歌、好扫、好行、好言、好校护)和“三证”评选等级。并通过“争做十大好侠客少年,金银铜卡伴我成长”的主题,激发孩子们奋发向上的热情和动力,让他们在全面发展中实现个人价值,健康成长。在构建新的十佳青少年评选方案时,我们关注三件事:
1.优化标准彰显个性
我们把“霞客少年”的评价标准分发给低年级、中年级、高年级三个年级的老师,要求他们根据不同年龄段孩子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争夺铜牌的要求。在听取各年级学生代表的意见后,不断完善和修改,形成了一套具有不同年级学生特点、实用性强的《霞客少年》评价规则。同时也要求班主任根据各班学生的特点不断改进,体现各中队创新评价机制的个性。
循序渐进,重视过程
在“金银铜牌”的鉴定中,我们讲究的是工艺。通卡是周卡,每周评估一次。每周组织学生根据自身实际确定赢卡周的目标。班主任和老师每个周末都会组织学生进行考评,完成周目标就能获得相应的铜卡。银卡是月卡,每个月在年级组内部组织总结评比。如果把每个“好”里的铜卡全部换成一张对应的银卡,得到银卡的同学会得到表扬。金卡是学期卡,即获得十张银卡后,可以向学校申请“霞客少年”金卡。
3.榜样引领树。
为优化评选机制功能,充分发挥榜样作用,我们还在每学期期末举办了大型“金卡”颁奖典礼,精心布置了“霞客少年”先进事迹展,营造了浓厚的校园教育氛围,形成了“争金银铜卡,争做霞客少年”的热潮。
在“金银铜卡伴我成长”活动中,一批批“侠客少年”脱颖而出,“侠客中队”应运而生。江阴团委授予四(三)中队“英雄中队”的旗帜,还获得了无锡英雄中队的称号。2007年6月在京举行的“中华世纪坛纪念徐霞客诞辰420周年徐霞客雕塑揭幕仪式”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蒋正华、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怀西亲自为我们颁发了徐霞客所在中队——徐霞客小学五(2)中队的队旗。
采撷山川精神,培养人才。如今,学校正在努力打造一个物质环境和心理精神和谐的绿色校园,一个充满书香和教育智慧的人文校园,一个师生奋进、快乐成长的精神家园,一个绵延生命、激励生命的可持续发展校园。
近年来,学校先后获得江阴市教育先进集体、江苏省花园学校、少先队文化建设研究实践基地、全国生命教育实验学校等多项荣誉。霞客青年旅行团,学校红领巾“学徐”俱乐部,被评为江苏省少先队文化特色品牌项目,荣获全国“魅力杯”奖。学校培养了一批特色鲜明的教师和学有所长的学生,使小霞生活的乡村绽放出更加生动的文化奇观。
有人说,学校文化是做出来的,他要有“物质载体”的时尚和精神归宿的世故:当文化由内而外溢出时,就会有持续不断的“体香”从办学中溢出。这是我们扎根于侠客文化沃土,构建生命成长家园所追求的境界。
(张素书,江阴市徐霞客实验小学,224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