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步拳的奥秘

山西形意拳名家宋先生在谈到半步拳步法的奥妙时,宋先生说:“拳法步法全在一招,前脚推进,犹如铁牛耕田。不偏不倚,保持中立,抓住对方的中门;蹬回来的时候要快,要猛,如箭离弦;心念一动,身体一抖,就义无反顾地进入身体。”正如拳经所说,“不如思之;第一名总比第二名好,像射箭一样一拳下去太慢了。重点一个字“狠”。

操控:很多人认为拳崩走的路线是一条直线,是一个直拳动作。其实这种观点是片面的。从拳击的技术动作分析,它并不是走直线,而是在其运动过程中包含了一定的弧线。前步崩拳改为后步崩拳,或后步崩拳改为前步崩拳时,后拳沿正手前臂向前打,隐含下压力量,拳面有前推力量。在大力刹车的过程中,前臂有向前裹钻和上冲的力量,直线是不可能发挥这些力量的。况且在其运动的过程中,已经包含了一定的弧线运动。崩拳走的路线,可以从很多著名形意拳高手的实战中了解。光靠一个直接的武力(纠纷)是打不起来人的,只能打人。因为每个人在受到外界攻击时都会有防御性的反应。用撞拳击打对手时,对手必然会产生向上的阻力,拳手可以利用这种阻力上前裹钻,猛挑,利用力量使对手失去重心,将自己连根拔起。那么,对手必然会被打得更上一层楼,然后翻脸。实战中,拳的动作是要破,而不是破。就是用拳头的前臂碾压对方进攻,以一个突破来打击,而不是在突破对方防守后再去打击对手。所以拳崩有两种路线,这是我们从锻炼和实战中总结出来的。一种是对手一碰到我的拳头就会倒下,或者走直线;另一种是对手碰到我的拳头后,再次摔倒,就是走一个弧线。

角度:任何拳法能否发挥出应有的力量,发挥出来的力量能否伤到对手,正确的运用角度是关键。拳击的角度有两个要求:一是姿势。拳崩的姿势叫阴阳身,通常称为“半侧身”。它要求身体前部与前进方向的直线成45度角,否则。特点是实战中自由转换,减少受力面积。在拳击运动中,无论是步步拳还是踏步拳,胸部部分都必须随着拳的来来往往转换成45度角,使手、脚、鼻三者相合。只有遵循这个规律,全身的力量才能内外一体,通过前脚的滴水和后脚的滴水,快速充分地发挥出来。另一种是拳的握法,从本门秘而不宣;很多人把拳击的握法误解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自然握法。正确的握法应该是四指卷曲后,食指第二关节向前突出,然后拇指腹压在食指第一关节上,形成习惯的拳头。习惯拳在实战中的起点和封住对方血管的作用。用的时候要把力量集中在食指突出的关节上,而且它是用点打面,而不是面打面,这和拳法经典中的“断一条线,不偏不倚找要害”的理论是一致的,从力学角度也符合点面原理。

力量:拳的力量是阴阳在体内循环的运动。除了拳的力量外,还包括按力、缠力、扑力、抖力、踏力等。往往要求一个力量必须包含推、扭、磨、转、蹬、猛、滑、透等八种混合力量,而且这些混合力量必须分开练、层层练,有的力量则没有。拳劲最大的特点就是拳劲。是在接近对方寸许距离时突然发出的一种最凶最凶最狠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