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怒哀乐伤的是什么?
中医认为,人有喜、怒、忧、思、悲、惧、惊的情绪变化,又称“七情”。其中,怒、乐、思、忧、惧为五志,与脏腑密切相关。这一观点被历代医家运用到养生中,在调节情绪、预防和消除疾病、延年益寿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人是一个极其复杂的有机体。世俗的欲望,每个人都有。正常的精神活动有益于身心健康。精神活动异常会使情绪失控,导致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人体阴阳失调,从而导致疾病无数,早衰甚至短命。因此,保健工作者应注意情绪调节,因为过度的情绪会影响体内的功能障碍,并涉及五脏。怒伤肝:怒导致气伤肝,引起闷闷、烦躁、头晕等。也是引起高血压、冠心病、胃溃疡等疾病的重要原因。快乐与悲伤:快乐可以使气血循环,放松肌肉,轻松恢复身体疲劳。但是如果你太高兴了,你会伤害你的心情。思维伤脾:中医认为“思维导致气滞。”由于过度思考,神经系统功能失调,消化液分泌减少,可导致食欲不振、进食迟钝、形容枯槁、气短、精神疲劳、抑郁。悲肺:忧是一种与肺密切相关的情绪。人在极度悲伤时,会伤及肺部,导致干咳、气短、咯血、声音嘶哑、呼吸频率改变、呼吸功能受损。《红楼梦》里多愁善感、忧郁寡欢的林黛玉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怕伤肾:恐慌会干扰神经系统,引起耳鸣、耳聋、头晕、阳痿,可致死。人们常说“吓死人”,因为恐惧导致愤怒。人生在世,喜怒哀乐等情感变化贯穿一生。避免情绪过度的一个比较好的方法就是在事情发生的时候保持冷静和舒服,冷静对待当前复杂的局面。事情发生后,不要长期耿耿于怀。要培养乐观的生活态度,提高心理韧性,心胸开阔,乐观向上。淡泊平和,安于长乐,把人生的忧喜荣辱得失都当成过眼云烟。一切都只是安心,把精神保持在里面,人活得更久。此外,平日多参加各种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寻求精神寄托,对防止情绪过度,保证脏腑安泰,促进身心健康都有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