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我一个忙,帮我构建一个文献综述框架,研究欠发达地区的乡村旅游发展——以盐城为例。
我市是一个历史悠久、资源丰富的农业大市,是中国的商品棉和商品粮基地之一。自2004年创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以来,乡村旅游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发展基础,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体系逐步形成,产业实力明显增强,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不断提高,市场认知度和品牌效应不断提升,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安置农村劳动力、促进城乡和谐、推进城镇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我市乡村旅游的基本情况
目前,我市拥有5个国家农业旅游示范点,2个省级四星级乡村旅游区(点),以及各具特色的农庄和农家型休闲观光点。随着农业投入的不断加大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近年来我市乡村旅游发展呈现出经营业态丰富、投资形式多样、市场亮点鲜明、经济效益明显的特点。我省乡村旅游的类型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一、现代新农村之旅:以新农村建设为导向,全心全意打造教育与旅游相结合的经典产品,重点展现农村的繁华。形成了以盐东镇、东南村为代表的新农村建设典型系列特色产品。
二是高科技农业之旅:整合农业科技资源,全力打造特色产品,展现农业科技进步。形成了以东台胡仙现代农业示范园、大丰丰收地为代表的系列现代农业科普旅游产品。
三是乡村生态环境之旅:倡导环保绿色理念,全心全意打造适应城市居民休闲消费的体验产品。形成了以江苏桃花源生态农庄为代表的一系列生态绿色旅游产品。
四、古村落风情之旅:传承文化经典,全心打造展现深厚历史文化的古村落旅游产品。形成了以东台安丰为代表的乡村旅游产品。
五是农业风情节庆活动:挖掘当地文化资源,全力打造展示农业风情的节庆旅游产品。形成了富宁桃花节、响水荷花节等乡村节庆旅游产品。
六、乡村休闲农业园:借助城市郊区优势,全力打造展现乡村度假休闲的旅游产品。形成了以盐城现代科技农业示范园、亭湖现代农业示范园为代表的休闲健康旅游产品。
此外,农业主题公园、水产养殖、农(渔)乐等各种乡村旅游产品在各地积极融合发展,受到城市居民的广泛欢迎。
二、发展乡村旅游的工作思路
(一)指导思想
依托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坚持“以游促农”、“以游助农”、“以游富农”的原则,以规划为引领,以资源整合为载体,以项目建设为重点,以创新发展模式为手段,实现乡村旅游向集中化、集约化、标准化、品牌化、现代化方向发展,不断壮大乡村旅游产业,提升乡村旅游品位和档次。
(2)发展目标
打造一批特色旅游名镇名村,培育更加成熟的乡村旅游产品,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乡村旅游发展标准,形成较为完善的乡村旅游发展指导体系,初步构建具有我市特色的乡村旅游新格局。全市通过3-5年的努力,力争创建1-2个国家特色旅游县,2-3个国家特色风景旅游小镇,10-20个省级乡村旅游区,100个农家乐、渔家乐乡村旅游专业户,10条以上乡村旅游品牌线。
(3)发展思路
今后,要把乡村旅游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新兴产业、现代农业产业链的创意产业、农村服务业的主导产业、农村居民增收的产业、城乡居民友好交流的和谐产业,全力推动我市乡村旅游的发展。
第一,科学规划发展。近年来,中国乡村旅游的自发增长非常快,农民的辛勤劳动和市场的机遇创造了许多乡村旅游点。然而,令人担忧的是,缺乏科学规划和产品质量不高已逐渐成为乡村旅游进一步发展的制约因素。借鉴国内外乡村旅游发展的成功经验,乡村旅游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科学保护、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原则,坚持自然生态、人文生态和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相统一的原则,结合当地的自然资源、历史文化、特色农产品生产、新农村建设、区域环境、经济形势、客源市场情况和旅游相关产业发展情况,根据城乡发展总体规划,科学合理编制乡村旅游发展规划,从城乡经济、社会、环境承载能力等方面确定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潜力,使乡村旅游发展规划与当地村庄建设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和资源环境保护规划有机衔接,确保规划的前瞻性、完整性和连续性。
二是探索创新促发展。创新是发展的灵魂,是推动乡村旅游迈向新目标的动力。
1.处理好政府主导和市场驱动的关系,既要充分发挥政府在政策规划、环境优化、市场监管、形象宣传、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和保障等方面的组织、领导、协调和推动作用,同时又要充分发挥市场主体在产业投资、市场开发、产品营销和商务服务等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2.要正确处理提升产业质量和扩大产业规模的关系。规模是产业发展的基础,质量是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在扩大数量的同时,要注重质量和效益的提高。努力推动我省乡村旅游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由注重经济功能向发挥综合功能转变,由单纯依靠投入向依靠资源整合、制度创新和内涵提升转变。
3.推进乡村旅游形式和产业功能多样化,做好满足游客需求、延长停留时间和提高人均消费的工作。推进乡村体制机制创新,关键要激活乡村旅游发展的内在活力。
4.要培育壮大乡村旅游龙头企业,引导旅游企业以农民参与的方式形成新的产业优势,改变“大产业、小景区”的现状。
5、加大投资力度,大力引进国外投资开发商的资金、品牌、管理、技术和专业管理团队。
6.要加强对乡村旅游宣传营销规律性的研究,根据旅行社和游客的不同需求,不断改进和完善乡村旅游宣传营销的形式、手段和方法,采取多元化而不是单一、立体化而不是扁平化、系统化而不是零敲碎打的方式,不断做好乡村旅游宣传营销工作。要充分利用现代媒体和民间传播渠道,加大与主流媒体的合作,扩大宣传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努力实现宣传效果的最大化。
第三,齐新要齐心协力发展。在新一轮乡村旅游发展转型升级中,推进乡村旅游发展必须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遵循旅游业发展规律。乡村旅游不仅仅是旅游部门的事,而是一项综合性的社会工程。要着眼于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和繁荣,不能孤立地看待旅游业,而要始终把乡村旅游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中来规划,有效整合自然资源、文化资源、社会资源和行政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乡村旅游的综合效应。充分发挥国家农业旅游示范点和省级乡村旅游区(点)的引领作用,树立乡村旅游良好形象。
三,乡村旅游发展的重点
1,加快编制乡村旅游发展规划。
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突出特色、重点发展”的原则,将乡村旅游纳入我市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将乡村旅游作为城乡发展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明确发展的重点领域和产品。将乡村旅游建设与镇村规划建设统筹考虑,引导和引导农民和开发商发展乡村旅游,提高乡村旅游发展的档次和水平,促进我市乡村旅游协调、健康、可持续发展。
2.完善乡村旅游配套设施。
完善相应的设施设备,全面综合开发各类乡村旅游项目,实行一体化、联合化、规模化经营。首先要解决交通、通讯、厕所、污水处理等基础公共设施的问题。二是推进旅游路网和乡村旅游交通网络建设,提高景区可达性;规范和完善乡村旅游景区游客接待、信息咨询、标识系统、停车场、汽车营地、风貌整治等配套服务设施建设。三是大力发展吃、住、行、购、娱六大要素相互配合的项目,积极支持有关单位和县(市、区)设立当地特色旅游购物中心,形成系列化规模,延长游客停留时间。积极支持有关单位和县区设立地方土特产旅游购物中心。三是统一规划建设。通过大旅游的规划建设,实现城乡资源和产品优势互补,平衡淡季和享受市场,形成流通顺畅、功能增强、竞争力强、综合效益高的乡村旅游体系。同时可以利用城市的资金和技术优势,加大投入,促进农村的健康发展。
3.开发特色乡村旅游产品。
乡村旅游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需要深入、多方位地开发设计具有乡村特色的适销对路的产品,以增强乡村旅游产品的吸引力。一要科学有序推进。有条件的县(市、区),在整合旅游要素的基础上,根据地理形态和地形走向,统筹规划乡村旅游资源,科学确定乡村旅游产业定位、产业布局和功能分区,规划设计一批特色旅游项目、景观和品牌节庆。乡村旅游建设将与村镇规划建设统筹考虑,引导农民和开发商发展乡村旅游。二是突出乡村自然景观优势,开展特色乡村生态旅游,满足游客审美需求。三是突出乡村传统文化优势,充分挖掘文化内涵,满足游客物质和精神享受的需求。四是突出地方特色,在乡村旅游的规划设计中,尽可能体现地方特色、风土人情,增强乡村旅游的吸引力。第五,要重视旅游产品的参与。要充分利用当地特有的农家乐氛围和农事活动,让旅游项目贴近农家乐生活,营造真正的“农家乐”氛围。比如让游客一起制作手工艺品和绿色食品,一起参加节日;也可以根据经济作物的成熟度,引进知识性和趣味性的农家乐旅游活动,如举办水果采摘节等。通过提炼民俗文化和农耕文化,让游客体验返璞归真和田园的乐趣,从劳动成果的收获中获得一些知识,满足游客寓教于乐的需求。
4.加强乡村旅游的推广。
乡村旅游要产生效益,关键是通过营销扩大市场,聚集人气。一要创新宣传营销方式。要充分发挥旅游部门在宣传营销中的协调作用,大力举办乡村旅游节,有效整合促销活动,根据活动主题实施统一包装和整体宣传营销。第二,要加强宣传营销的针对性。根据客源市场和旅游活动的变化,特别是结合“假日旅游”的规律和特点,找准目标市场,推出不同的乡村旅游线路,重点宣传推广;第四,要拓宽宣传和营销渠道。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新闻媒体和现代信息技术,加大宣传推广的深度、广度和力度,不断提高乡村旅游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5.加强乡村旅游人才培养。
发展乡村旅游不仅要着眼于农民增收致富,更要着眼于提高农民素质。一是抓好乡村旅游服务从业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培训,启动学习培训项目。对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分别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分期、分批、分类实施乡村旅游就业培训。开展乡村旅游培训,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就地转型、旅游管理和服务技能提升,为促进农村富余人口充分就业做出积极的产业贡献。二是立足长远发展,有计划、有重点地加快提高村民的文化教育和文明素质,增强村民的文明开放意识,培养文明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营造文明、和谐、有序的旅游环境。
四、主要保障措施
1,招商引资。
加快发展乡村旅游,涉及各项产业政策的衔接。中央和省市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三农”的政策,涉及农村道路建设、村庄规模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环境整治、生态环境保护、农村人才培养和扶贫等方面。这些政策措施不仅促进了农村生产的发展和农村生活条件的改善,也为乡村旅游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各地要因地制宜制定更加有效的乡村旅游发展政策,对重点乡村旅游项目实施整体包装,以多种形式招商引资、引进人才,拓宽乡村旅游发展的资金投入渠道,引进先进的开发方式、管理方式和服务方式。还要实行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农民为主、社会参与的开发投资模式,聚集吸纳,加大投入,提高投资效率,完善乡村旅游硬件设施,鼓励农民开展乡村旅游经营活动。积极争取上级乡村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建议各级政府加大对乡村旅游发展的支持力度,设立乡村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对列入全市乡村旅游重点项目的乡村旅游项目基础设施和功能设施建设实行政府贴息或以奖代补。
2.制定标准,规范管理。
坚持发展与规范相结合的原则,各级旅游管理部门要加强对乡村旅游区(点)的管理,制定和完善乡村旅游专项接待和服务质量标准,实行旅游服务质量监管制度。引导乡村旅游区(点)实现“便捷、热情、周到”的优质服务,切实提高乡村旅游管理水平。实施“百名乡村旅游人才”培养工程,重点培养面向旅游的镇村干部、乡村旅游景区管理人员、从业人员,提高管理人员的旅游业务能力和服务意识。招聘选拔一批业务强、能吃苦、能吃苦的专业人才充实乡村旅游开发队伍。组织相关旅游企业负责人外出考察学习,学习先进地区发展经验。
3、加强领导,部门联动。
各级旅游部门要加强协调,建立相关部门联动、共同推进的工作机制。有条件的建立乡村旅游联席会议制度,充分发挥各部门的职能作用,积极开展各项工作,加强合作,加大工作力度,为发展乡村旅游做出应有的贡献。要引导基础型、特色型乡镇成立“旅游办”,直接参与当地乡村旅游开发项目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形成我市乡村旅游大发展的合力。
4、明确责任,加强考核。
各有关部门要明确责任,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对乡村旅游的规划审批、经营管理、安全管理、环境卫生等环节进行规范和监督。要加强农村环境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努力营造整洁的村容村貌、良好的乡村文明氛围,为游客提供愉快、舒适、安全的旅游环境。要引导建立新型乡村旅游经营经济组织,对乡村旅游实行统一管理和分类管理,发挥乡村旅游行业自律管理的作用。建议市委、市政府将乡村旅游纳入全市现代农业年度现场会观测点,作为提升现代农业、生态农林产业效益和农民增收的有力抓手,进一步加强督查考核。
盐城观光休闲农业考察报告
盐城市农业委员会
一、发展现状
全市已初步形成何丽霞河、204国道、沿海滩涂三条观光农业带,建成观光农业景点27个。概括起来,主要有五种类型和特点:
1.自然风光型水乡。以杜妍大纵湖、鉴湖九龙口湖、阜宁马家荡湖、亭湖大洋湾等湖泊景区为典型代表,休闲观光与莲藕、慈姑种植、螃蟹等水产养殖相结合,水乡自然风光特色明显。
2.观光与购物相结合。以盐都区花都森林公园为代表,种植桃、梨、苹果等多种果树。春天可以赏花,夏秋季节可以观光游览,体验农事活动,采摘购买水果,集休闲购物消费于一体。
3.农业科技教育。以重点农业科技示范区为代表,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成为青少年科普教育示范基地,发挥园区示范教育功能。
4.环保。以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和射阳丹顶鹤自然保护区为代表,游览了沿海原始海滩和湿地,观赏了数百种珍稀动植物,将农业观光休闲与生态保护相结合,实现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5.综合发展型。以大丰斗龙庄园、东台永丰林农业生态园、射阳马洋十里菊香园为代表,以“三资”开发为主体,实行企业化运作,集农业生产、养殖、体验、观光、休闲、娱乐购物于一体,实行综合开发,放大了农业功能,提高了农业效益。
二、发展思路和目标定位
我市发展观光农业的总体指导思想是:在城市总体规划的基础上,以观光农业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农业旅游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和保护为基础,把观光农业培育成新的增长点,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总体目标是突出湿地生态旅游,以204国道沿线和沿海地区农业风光带为主线,以盐城湿地生态国家公园规划建设为重点,以景区建设为突破口。建设“一园”(湿地生态国家公园)、“三湖”(大纵湖、大洋湾、九龙口)、“五景”(射阳苏东自然农业公园、东台西溪风景区、东台永丰森林农业生态园、花都森林公园、黄河古道、红色经典生态文化景区)和“十区”(沿海、盐高速、铁路等)。“百园”(100多个现代农业示范观光园)新格局,将我市尽快融入长三角旅游经济圈,把我市建设成为世界知名的、中国东部沿海湿地生态旅游首选城市。
(3)关键措施
1.发挥优势,把观光农业培育成我市旅游业的特色品牌。我市丰富的特色农产品和广阔的湿地生态资源是我市的两大特色,是发展观光农业的优势资源,也是我市发展旅游业的独特资源,为打造旅游产品奠定了基础。射阳县马洋镇大面积种植药材已有40多年的历史。常年种植药材7万多亩,药材近300种,年产量近3万吨。其中菊花和丹参的规模和产量均居全国首位,是全省最大的中药材基地和全国最大的白菊花基地。该镇充分挖掘和放大药材生产优势,开发旅游资源,形成了集中药材生产、加工、销售、欣赏为一体的特色产业,成为远近闻名的观光农业基地。
2 .明确管理机构,加强管理和服务工作。设立观光农业管理机构,负责全市观光农业发展的管理、协调、指导和服务。各县(市、区)应在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下,紧密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做好本县(市、区)观光农业的发展规划,并按规划进行建设和发展。
3.切实加强环境保护。观光农业项目可能因建设一些游客接待设施而产生新的环境污染。行业管理部门要会同环保部门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和措施,做好观光农业项目的环境治理、保护和美化工作,把观光农业区建设成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区。
4.鼓励投资,加快启动观光农业。观光农业项目按照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制度运作。鼓励包括企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个人、外商在内的各类社会投资者参与创办观光农业项目,政府在政策上一视同仁,给予支持。“十二五”期间,在稳步推进盐城湿地生态国家公园项目的同时,重点实施了5个观光农业项目。
(1)大纵湖旅游度假区二期工程。重点建设休闲度假、水生蔬菜观光园、垂钓、娱乐、餐饮等设施。
(2)东台永丰林农业生态园。继续建设农业生态、休闲娱乐、度假等项目。
(3)花都森林公园。农林果园规划建设生态民俗文化、生态观光、休闲等项目。
(4)射阳马洋十里菊香景区。新型农业生态、休闲娱乐、度假等项目。
(5)亭湖区张庄观光农业园。新型农业观光、湿地生态、度假休闲项目。
盐城构建环城1小时乡村度假圈2012-03-17 09:55:00来源:盐城新闻网打印预览复制链接用大小字体。
“目前盐城的乡村旅游资源相对分散,相互之间缺乏关联性。一些旅游景点规模小,水平低,资金投入不足。”谈及盐城乡村旅游的现状,市旅游局规划发展处处长高金林这样总结。不过,作为此次总体规划制定的参与者,高金林对盐城乡村旅游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从今年开始到总体规划结束,也就是2020年,盐城的乡村旅游会逐渐呈现出新的景象。”
高金林说,此次发布的总体规划提出了“一圈两带五组团”的空间布局规划思路。“一圈”是城市周边的乡村休闲度假圈;“两带”即通榆路沿线乡村旅游发展带和沿海高等级公路沿线乡村旅游发展带;“五组团”是指古黄淮风情文化发展组团、湖荡湿地田园发展组团、荷香乡村休闲养生组团、怀旧乡村风情发展组团、西溪风情古村落体验组团。
环城乡村休闲度假圈以中心城区为中心,包括盐都区和亭湖区,形成以1小时车程环绕市中心的休闲度假圈,为城市居民提供一体化的乡村旅游服务。盐都区将以花都森林公园和S331西部现代农业开发区为核心,打造生态农业园区和温泉度假休闲经济带。亭湖区有东南村一龙湾、千河湾、盐东镇生态农业示范区等乡村特色景区,为建设S331东段沿线生态休闲度假走廊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做好乡村旅游的“金线”
“通榆路沿线乡村旅游发展带将打造国家级最美乡村景观走廊。”高金林说。通榆路从南到北连接着我市的乡村田园景观、自然景观和湿地景观。“比如通榆路,就是盐城乡村旅游发展格局中的一根‘金线’。”
据高金林介绍,通榆路沿线景区将考虑旅游配套设施需求,新建停车场、加油站,完善路标,统一规划、统一设置乡村旅游标识系统,形成完整的乡村旅游交通标识网络,让通榆路这条旅游“金线”发挥更大作用,推动盐城乡村旅游快速发展。
我市沿海有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沿海滩涂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还有很多乡村旅游景点。沿海高等级公路乡村旅游开发区是以沿海高等级公路为轴,集滨海度假、渔家体验、健康休闲、湿地观光为一体的滨海旅游度假区。据了解,沿途的响水县、滨海县、射阳县、亭湖区、大丰市、东台市将各设立一个自驾车旅游基地,为游客提供全方位的自驾车旅游服务。
五组各有特点。
高金林说,在总体规划中,响水县、滨海县、阜宁县北部地区定位为休闲、文化体验、滨海度假。
湖荡湿地乡村发展组团集中在抚宁县中南部、建湖县和盐都区西南部,以水乡湿地观光和乡村风情体验为主题。
禾祥乡村休闲养生集团主要位于射阳县,主打两张牌:文化休闲和养生度假。围绕“长寿吉祥、中医养生、禅宗养生、运动养生”的主题,突出射阳旅游的中医文化、宗教文化特色,将禾祥乡村养生集团打造成乡村休闲养生的好去处。
怀旧岁月乡村风情发展集团,充分挖掘大丰海盐文化和知青历史。集团将建设盐运古村落,再现盐民生活场景;大丰知青纪念馆是上海游客体验怀旧的必去之地。
西溪古村落体验团、古村落风情游、乡村爱情游、孝文化游三大开发思路,紧扣“天仙配”发源地西溪古镇,打造休闲旅游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