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培记录的写作。

修道,到了春秋时期,形成了儒道两派。以孔子为首的儒家继承和发扬了姚舜禹的唐之道,把尊物、知知、诚、正、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方法作为入世之法。其弟子曾子的《大学》和子思的《中庸》阐述了儒家的养生修身之道。曾子说,“最好停止。知止然后有一个决定,然后他可以安静,然后他可以安静,然后他可以安全,然后他可以考虑它,然后他可以得到它。事物有始有终,事物本来就有,知其有,则近道也。”子思曰:“喜怒哀乐未发,谓之中;所有的头发都在中段,称为和。如果你在中间,你就是世界上最大的;和者也,天下也。中立一点,天道地位尴尬,万物孕育。”曾子的“止于至善”和子思的“至中”都要求调节气质,使之处于中性、完美的地方,有益于身心健康。再如孟子所说:“人有鸡犬欲放,而知其索,不知其索。”儒家的养生之道,要懂得“放心”,“养我浩然之气”。修道是古人希望长期生活,通过了解生活,观察自己的身体而总结出来的一种修炼方法。一般道士出家需要读《道德经》、《列子》、《文子》、《黄帝四经》、《庄子》等。

道教以老子为首,老子的《道德经》成为道教的始祖。李煜口中的《徐冲经》、庄子的《南华经》、和尚公老张子句、《老子》、《周易气》以及后来的《单晶·道术》都阐述和发扬了养生和修道的理念。老子之道无所不包,细则无所不包。生天地,育万物。“道生一,命生二,命生三,命生万物。万物负而持阳。”道生“无极”,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老子主张“无”或“无为”,意思是空有实有,无中生有。他认为万物源于虚无,在养生中,虚而实,从而强身健体。“无为”不过是无为,即保持无为而有为的头脑(或保持无为而不为的头脑),即“有其事,有其精。”

现在有很多网站也在传播《道德经》等著作,比如中国网上的《道德经》全文[2],龙腾辟谷论坛上的《道德经》第十五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