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台县文化

文化中心

民国前期,凤台县建立公立教育博物馆,民国三十六年(1947)七月,更名为凤台县文化服务社。1949年,凤台县人民文化馆成立,位于城关顺河街中段,17平房,2000平米大院。1950改为凤台县文化馆,名额6人。1956馆内有文艺宣传两个单位,还有一个创作组,一个图书馆,一个财务室,隶属于县文教局。1969年4月更名为“凤台县毛泽东思想宣传站”,同年9月更名为凤台县文化馆。1980年,在何澄路中段新建1文化中心大楼,共4层,1472平方米。整馆当年搬入大楼,设置电视、展览、音乐、美术、图书、摄影、排练、娱乐、科技、阅读等10活动室。同时,楼下临街建起了40平方米长的灯光宣传廊。1985期间,文化馆内设政秘单位、文化单位、图书单位、群众文化单位四个,干部职工39人。

文化中心

1951,坎团、古桥、桂集三个民营文化站成立,每个站有1专职人员。1952贵机成为公站。从1953到1955,发展了张集、古沟、马甸三个文化站,各有1名干部。1956因区划变更,全县6个文化站合并为阚疃、古沟两个文化分局。1958撤销分馆,恢复原有6个文化站。1979年,农村文化站发展到16个(其中公办站4个,民办站12个),专职干部4人,兼职13人。1983年,私营车站10人转为国家干部。1984年初,全县文化站增至31,城关、毛集、丁基、古桥、大山、马甸、桂集、张集8个文化站改为文化分局。分馆馆长领导辖区内文化站的业务工作。1985,全县有32个文化分支机构和文化站,基本上达到了每个乡镇的站。古堆寺古村遗址

位于马甸乡利民村古堆寺,南距贺刚河85米,北距运粮沟9米。它属于新石器时代至西周。现场为1平台,面积38平方米,高4米,损毁严重。出土了大量的鹿角和脚。

赵家古堆

位于夏姬以南2英里的夏姬镇礼贤村。这是一个唐朝的遗址。孤桩离地7米,东西长70米,南北长55米。早年被盗。出土了一张青石床,床面上刻有周文王和八匹马的图案。

季晨古堆

位于夏姬镇季晨村。时代不详。它东西长70米,南北长60米,高约6米。表面覆盖着瓷砖和蚌类。

李伟谷堆

位于贺刚河以西100米处的杨村乡里尾村。时代不详。它南北长98米,东西长32米,高3米。有的墓砖已经露出来了,据说是解放前被盗的。

孙帅墓

位于冯英公路以北120米处的毛集镇梁安村。战国时期(楚国)。1952年被当地人挖掘破坏,出土了石墓和陶器,现已夷为平地。墓砖、陶片等。都聚集在地表。

谢颖墓

位于淮河以南40米的刘集乡谢颖村。西汉。1982 65438+2月,经省文物研究所清理,出土2件绳纹陶罐。

孤山墓

位于刘集乡东南3里处,面朝太阳的孤山腰部,东距贺飞大堤35米。东汉。1984年,农民发现了这座山,省文物研究所出土了40多件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