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气养心修身养性是什么意思?

荀子,名匡,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今山西省安泽县)人。荀子生活在公元前298年到公元前238年之间。荀子在齐国讲学,三次被推荐为龚雪的讲师。后来定居楚兰陵,著书立说。他是最后一位儒学大师,现在他有32部荀子著作,内容涉及哲学、政治、军事、伦理、养生。

荀子深入研究了春秋战国以来各个学派的思想。通过研究、批判和掌握,荀子真正成为“博采古今之变,成一统之说”的伟大思想家,开启了一代新的学风,尤其是对道家和法家的学风。荀子关于“人定胜天”、“掌握命运并加以利用”的思想,闪耀着唯物主义的光芒,照亮了后人。

荀子的养生思想贯穿着他的“人定胜天”和“掌握命运并加以利用”的唯物辩证法,荀子并没有笼统地讲养生。荀子对养生之道的论述,具有“治气养心”、“虚静”、“阴阳最大化”、“一切以命为主”、“与时俱进”、“修身养性”等一系列特点。《荀子劝学》具体论述了养生修道中“锲而不舍,金石可刻”的坚强意志和毅力。荀子是学术与教化并重的儒家代表。他在养生和修道方面提出了博采众长的理论。

纵观历史,中国的儒家思想,从孔子到孟子,再到荀子,都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探讨过养生之道。孔子提出“仁者长寿”,孟子提出“养浩然之气”,荀子强调“治气养心”、“修身养性”等一系列养生之道。荀子的养生理论比孔孟的养生理论更加博大精深、凝练博大。要理解荀子的养生思想,就必须对荀子的著作进行深入的研究,然后加以超越和借鉴,才能得其要义。

荀子的养生理论涉及面很广,所以我们重点讲三个方面。难免一家之言有失偏颇,只求招玉。

“治气养心”与“虚静”

荀子在《修养》中说:“治气养心”。对于“心”这个词,一般的提炼者可能并不知道它更深的玄机。2500多年前,老子写了《道德经》,说“心使气壮”。“使”字可以做动词,可以理解为用心调动气。“心”指的是头脑和心智。用“心”调气的炼者,才是强者。这个“劲”可以是对炼器者的致敬,也可以理解为“炼气”功夫境界高的标志。中国的儒释道都有* * *,儒家说:“以诚待人”;道家说:“养心养神”;佛家说:“以清明之心见自然”。

唐代著名的道教八仙之一吕纯阳有一句话:千言万语只找到了炼心。单晶的《唱真》说:“炼心”二字,是成圣的一贯学问。中国历史上早于孔子的管仲,专门写了《心》,里面说心在人体内处于主权地位,心的活动保持在正道上,使九窍按套路运转,进入宁静的境界。天是正的,地是平的,人是静的,能正能静,才能安身立命,耳目灵动,四肢强健。精是气的本质,气的联系是生命。有了生活,就有了思想,有了思想,就有了知识。

管子《心法》中的理论,对解读荀子的“治气养心”理论很有启发。

荀子讲了“治气养心”之后,接着讲“虚静”。这四个字很深奥,不好理解,但大道总是简单的。我觉得可以参考老子的思想来理解荀子的“虚静”。老子的《道德经》有精辟的解读。他说:“万物生而一命”,“要空,要静,要信”。

《中国道教养生内丹学》说得更清楚:“宇宙和人的生命是动与静的生化,生化的终点必然是死亡。”没有空灵的两极,人是无法炼成纯阳的。“空寂”是指人通过修炼进入空灵大法的光明境界。养生是人类对动物的自控,是养心养性的主动。

荀子“治气养心”理论中的“心”字,是深邃而神秘的。看“治气养心”的“治”,不妨编一部道家经典《宣彤经》来理解:“人有顺心之气,心则治气,心则乱。.....得道者心绪不宁,失道者心绪紊乱,“一团正气,一片单鑫”,“心和正气相合”,“心孤月在天”,“心无所依,心无所定”。另外,《性本圆满》一书说得好:“欲学道,先谈修心。”由此可见荀子“虚静”论的深度。

“阴阳”与“万物皆生”

荀子在《天论》中说:“星宿绕转,日月过?四时帝王,阴阳大,风雨宽厚,万物自有支撑。”荀子的“阴阳”是指宇宙中的阴阳。阴阳放大,万物皆可产生。根据阴阳气化,养生修行之道才是真正的道。易经说,“一阴一阳就是道”。宋代丹氏泥湾真人写《大道之歌》,曰:“真阴真阳为真道”。道家炼气经典《黄庭经》有一句话:“佟丽华精调阴阳”,讲一个字“调”。吕纯阳在《智玄篇》中说:“玄篇有各种阴阳,字谓万法之王”。很多丹家* * *都知道“不知阴阳不可乱来”。庄子说:“人聚则生,人散则亡。”。“阴阳最大化”和“万物依命”讲的是宇宙的作用和人体气的变化。

“与时俱进”与“修身养性”

荀子在《修身》中说:“治气养生,彭祖在后,修身养性,无愧于余姚。与时俱进,扶贫济困,彬彬有礼,值得信赖。凡用血,用志,用虑,礼必依规,不用则乱。;吃喝、衣着、起居、动静皆因礼而和谐,不礼则乱。”意思是人的血气要通畅,饮食、衣着、住所、运动都要有节制地进行。还谈到养生中的“与时俱进”和“修身养性”,体现了“吾命在我不在”的唯物主义养生思想

荀子强调养生中的“沟通”二字。《鲁春秋》有云:“凡人三百六十节,九窍六腑,而...血管想穿过它。”《生肌总录》说:“人的五脏六腑、骨骼、九窍,都是一口气连在一起的”。荀子的“与时俱进”之说可谓用心良苦,特别强调“宜”和“时”两个字。“易”理解为最好,“时”可以解释为每时每刻。“与时俱进”的具体点是,在养生上,最好是血脉时刻畅通。

要“及时”,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荀子深知养生不能“抄近路”,不能投机取巧。提出持之以恒的精神。荀子《劝导》说:“积土成山,风雨繁盛;水滴汇成海洋,龙诞生了;积善成德,神明自得,圣心备。所以,不积跬步,不可行万里路;不积小流,不成江海。飞跃,不是十步;这是对马旭成功的巨大贡献。坚忍不拔,朽木不可雕也;锲而不舍,金石可开。”荀子说,有恒心才能有坚定的意志和毅力。

因此,荀子"治气养心"、"修身养性"的思想深深地融入了"人定胜天"、"天命之用"的思想中,对今天的养生和修身养性仍有积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