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的简介,你写过什么诗?
新京报讯“砍头不重要,只要教义是真的。杀了夏,等人就会水到渠成!这是中国生产党党员夏在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前写下的一首壮丽诗篇,一直为人们所传颂。
夏,湖南衡山县人,农历1900年八月生于湖北秭归。
1920年秋,受五四运动洗礼的夏来到长沙,认识了。1921年冬,经、何叔衡介绍,夏加入了中国制作人党。入党后,夏在长沙从事工人运动,并参与领导黄包车工人的罢工斗争。
1924夏任湖南省委委员,负责农业委员会工作。1926年2月,夏被党调到武汉工作,担任全国农会秘书长,并兼任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书记。
1927年4月,蒋介石发动了反革命政变。夏闻讯,痛心疾首地写道:“杀得越多,胆子越大,不怕杀。不斩蒋介石,何以谢天下!”
6月1927,夏回湘任省委委员、组织部长。同年7月大革命失败后,夏参加了秋收起义。5438年6月+10月,湖南省任命他为平江(柳江)、浏阳特委书记,领导平江农民暴动。
1928年初,夏被党内调任湖北,任湖北省委常委。由于汉奸的背叛,同年3月18日在武汉不幸被敌人抓获。3月20日上午,他被敌人押解到汉口裕记里刑场。当敌人的执行官问夏他还有什么要说的时候,他喊道:“是的,给我拿纸笔来!”于是,夏写下了上表义诗。
为了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夏壮烈牺牲,年仅28岁。
1917,夏进入湖南省三等工业学校。在校期间,受五四运动影响,开始阅读进步书籍,参加反对军阀的示威游行和活动,因此与祖父的矛盾日益尖锐。1920年,夏离家出走,在长沙结识了、何叔衡等人。1921年秋,经毛、何介绍,进入一所自考大学,加入* * *生产党。从封建家庭里冲出来的“夏府少爷”住在简陋的房子里,学习生活非常艰苦。据当时的人回忆,他平时戴着一副眼镜,因为几个月没剃光头而蒙着脸,总是抱着书认真学习,一见面就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做过毛泽东的秘书;他带领防暴队智取团防局,缴获步枪40余支。
入党后不久,夏在自修大学附属实践学校担任教务长,为湖南培养了一大批党组领导成员。同时,他还领导了长沙黄包车工人的罢工和反对日货的斗争。1923年,自修大学停办后,夏转向农民运动。在他的影响下,他的弟弟夏明珍、夏明碧和妹妹夏明恒也离家到广州农学院学习,成为* * *生产党领导下的农业运动领袖骨干,后来都在湘南暴动中牺牲。
1927年初,到毛泽东主持的武汉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任全国农民协会秘书长,兼任毛泽东书记。同年夏,国民党发动反* * * *政变,夏被任命为新改组的湖南省委委员、组织部长。他专门到平江、浏阳去组织秋收暴动后毛泽东留下的势力。他还亲自带领一批防暴队的小伙子,以偷袭的方式智取浏阳北生仓的团防局,缴获步枪40余支。
1928年初,中央调夏到武汉参加湖北省委领导工作。当时受“左”的急躁情绪影响,以瞿秋白为首的党中央要发动以武汉为中心的“年终暴动”。这种盲目的行动注定要失败。夏到达武汉后,与中央派来的李商量,决定根据实际情况取消平乱计划。此时统治湖北的广西军阀已经摧毁了一些暴动准备机关,搜捕越来越紧。夏先把李送上船,返回上海。准备转移的时候被抓了。他不屈不挠,在狱中呆了两天后,于1928年3月20日被杀。在他被处死之前,他写了一首正义的诗。
■夏出身于士绅家庭的成为农业运动的领袖,走上了与彭湃等人相同的革命道路。
夏的革命道路在当时乃至今天的人们看来都是非同寻常的。在阶级剥削压迫严重的中国近代社会,他原本属于地主阶级,后来却坚定地成为反对土豪劣绅的先锋,是湖南农民运动的组织者之一,直至为此而死而无悔。这种行为恰恰说明了代表先进阶级的革命思想的巨大号召力,这种精神力量可以转化为改造社会的物质能量。
在中国几千年的黑暗社会中,“朱门酒臭,路上尸骨冻死”是普遍的社会现象。封建文人对此也有一些不公平的人,但阶级的局限只是让他们觉得有点可惜。夏年轻时对家里轿夫、丫鬟的同情,就是由此开始的。但是慈善和施舍改变不了社会面貌。马克思主义的传入,最终告诉了先进的中国人一个解决社会矛盾的根本办法——“剥夺被剥夺者”。于是乎,夏带领着绝对饥寒交迫的人民,呼出了“造反”和“* * *生产”的呐喊。当然,按照科学* * *生产主义最根本的定义,“* * *生产主义”是一个名词,基本意思是用生产资料社会化来解决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但在当时中国贫苦农民的口中,“* * *生产”主要被理解为动词,即拿出土豪劣绅的不义之财“* * *”,以解决生存的最低要求(当时还不够温饱)。在中国特定的国情下,这正好可以形成一场“红旗卷起农奴戟”的革命风暴。夏的价值在于,他成为了这场风暴的先锋,用他“砍头无所谓”的精神,谱写了最壮丽的战歌。
■痛恨祖父与北洋军阀首领吴的交往,撕毁了吴派人挂在墙上的条幅。
■用斧头劈开封建门窗,冲出下府,一去不回。和工农打成一片,娶了湘绣女工。
夏十几岁的时候,他的祖父,一位前清朝高官,把希望寄托在他身上,让他照亮封建家庭,让他关起门来读旧书。然而,夏受他更开明的父母的影响,一直想离开家。有一次,他看到一个面黄肌瘦的女人抱着一个婴儿在外面乞讨,就把所有的钱都给了她。后来,他说:“那是我第一次知道世界上还有饥饿的人。”当他长大后,他帮助女仆挑水,但他的祖父对他很生气。他小时候最喜欢的老轿夫因为身体虚弱被爷爷辞退,在外挣扎谋生时摔死。对此,夏发出了“天下不太平”的声音,这使他对封建家庭深恶痛绝。
在学校,他接受了反对军阀的思想。当他回家时,他看到他的祖父与北洋军阀首领吴交往。一怒之下,把吴送来挂在墙上的锦旗撕得粉碎。祖父非常生气,听到士绅来抱怨夏在外面领导学生运动,于是命令家人把叛逆的孙子关在一所房子里。夏下定决心要和他爷爷绝交。他向弟弟夏明珍要了一把斧子,撬开窗户,从屋里跳了出来。他上了学院,把爷爷砍了当宝树,事业蒸蒸日上。从此,他逃出了夏府,再也没有回来。
加入* * *生产党后,夏以解放工农劳动群众为己任。组织黄包车工会时,我和黄包车夫朝夕相处,搞农业运动时也和贫下中农打成一片。他的妻子郑嘉俊也是湘绣工人。结婚时,省委的李和何叔衡送了一副对联,说“世上只有好人家,只有明人家强”。
■在给妻子的告别信上留下一个带血的吻;行刑前,执行员问有没有遗言。他喊道:“对,给我纸!”当场写下一首义诗
1928年初,夏告别妻子和刚出生的女儿,来到武汉。以野蛮著称的广西军阀正在大规模搜捕革命者,许多被捕者根本不经审判就被处决。例如,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的代表李当时就已脱党,被桂系军阀抓住后立即被杀害。面对市场上的萧条和恐怖,夏完全无所畏惧,仍然在各个秘密机关里跑来跑去,部署“年底止暴”的计划。
起初,他住在湖南的一家商行里。他发现武汉警备司令部在那里虎视眈眈,就转移到东方宾馆,和徐特立、谢觉哉、熊金万一起研究下一步行动。几天后,谢觉哉突然通知交警宋不可靠,夏回东方宾馆收拾东西。当他正要转移时,叛徒宋带着侦探闯进了房间。
夏被捕后,不断遭受酷刑。在拷问过程中,他只是谴责法官。当他回到牢房时,他知道他的生命即将结束。他忍着疼痛,用半支铅笔给母亲、妻子和姐姐写了三封信。在给妻子郑嘉俊的信中,他还留下了一个带血的吻。被捕两天后,也就是1928年3月20日凌晨,夏被押到汉口裕记里刑场。高管问他有没有遗言,他大喊:“有,给我纸笔!””接着,他写了一首关于“砍头无所谓”的诗。在当时,这个令人肃然起敬的词被称为用鲜血谱写的革命战歌,激励着无数后人为之奋斗。
夏诗三首
义诗
砍头不要紧,
只要教义是真的。
杀了夏,
以及后世。
金鱼
鱼可以是免费的,
人是囚犯。
童瑶
人们的家又黑又密,
官家灯火通明。
人锅在空中,
官员吃汤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