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健身,活动与活动相结合?

“生命在于运动”,但不是所有人都能意识到运动的重要性。生活中,有些人要么用这样或那样的借口逃避锻炼,要么认为自己工作累了,因为身体需要休息而拒绝锻炼,这是不健康的。在成年人中,60%~80%的人没有得到足够的锻炼,这是肥胖、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急剧增加的原因之一。有规律的适度运动是改善和保持健康的简单方法之一。

易经保健

现在的养生方法多种多样,让人眼花缭乱。当人们服用补充剂并去健康中心时,总有人抱怨它们无效。保持安静以保持健康是一条千年古训。保持健康就是保持心脏健康,也就是保持安静。要真正静下心来,需要淡泊自己的野心,确立一个有意义的人生目标。我们的健康追求不仅仅是延长寿命,还有比追求延长寿命更深层次的东西。我们可以培养商人不市侩,文人不迂腐,那么我们就可以达到用心修心,用性抒情的最平和的境界,也可以得到宁静带来的人生根基。

“静养”是中国传统养生理论的基本指导思想。“以静养生”认为保持精神状态的宁静平和是保持身体健康的第一位,运动和补品次之。在20世纪以前,中国几乎所有的人都用“静养生”的理论来指导自己的养生实践。千百年来,中国大多数奉行“以静养生”的人,都达到了养生长寿的效果。“以静养生”的理论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时期,中国的先贤,尤其是道家,非常重视“以静养生”,并对该理论进行了明确的阐述。老子说:“要空,要静”,“静是世间最好的东西”。《黄帝内经》更明确地说:“静而虚无,顺真气,守灵于内,安而不疾”。

我国有句话叫“心安自然凉”,实际上就是靠平和养生。人是“动”的东西,而且几乎无时无刻不在动。除了工作一整天,有一段时间的休息来平衡运动是非常必要的。

现在有句名言叫“生命在于运动”。这种“运动养生”的说法也为很多人所接受,但这不就说明《黄帝内经》和中国历史上很多养生专家所提倡的“以静养生”的养生理论是错误的吗?

其实两者并不矛盾。运动和静止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不能只说运动不说静止,也不能只说静止不动。单独强调任何一方都是片面的。“以静养生”的传统养生理论,把静放在首位,但并不反对动。它只是认为养生的主要方面应该是心性的培养。通过心性的修炼,可以改变我们的世界观,让我们摆脱名利的羁绊,让我们的心情始终处于一种宁静平和的状态,二是适当的运动和进补。

在很多人看来,运动就是为了减肥,塑造美好的身材。其实不然。运动包括很多知识。其实养生是运动的大知识。运动是用来锻炼身体的,以活动筋骨,调节气息,宁心安神来疏通经络,疏通气血,调理脏腑,达到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目的。这种养生方法称为运动养生,也称传统健身。

“动则不定”是我们中华民族对健康健身的传统看法。早在几千年前,体育运动就已经被广泛用作健身和预防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中医称精、气、神为“三宝”,与人的生命息息相关。运动养生牢牢抓住这三个环节,调整意识滋养心灵;用心引气,调整呼吸练气,行气活血,周身流转;通过身体、骨骼、关节的运动,疏通全身经络,滋养全身。若如此,则身体形神兼备,脉象顺畅,内外调和,脏腑和谐,使身体达到“阴阳为秘”的状态,从而提高身体健康,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动物学家发现野生大象可以活到200岁。一旦被捕获放入动物园,虽然它们的生活条件比野外好得多,但却不能活到80岁。兔子平均能活15年,而从小养在笼子里的兔子却过着“优越”的生活,平均寿命只有4 ~ 5年;野猪的寿命是家猪的两倍。那么为什么野生动物比家养动物长寿呢?很重要的一点是,野生动物为了寻找食物、自卫、躲避敌人、摆脱恶劣天气,经常东奔西跑,身体得到了很好的锻炼。这样一代一代传下来,体质越来越好,寿命自然比家养动物长。同样,人也是如此。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会长寿。这说明了一个道理:运动是健康长寿的基础。

现代科学研究证明,有规律、适度的体育锻炼对身体有以下好处:

1,能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大脑的营养状况,促进脑细胞的新陈代谢,充分发挥大脑的各项功能,有利于神经系统的健康,有助于保持旺盛的情绪和稳定的情绪。

2、使心肌发达,收缩有力,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心脏的活力和肺的呼吸功能,改善外周循环。3、增加膈肌和腹肌的力量,促进胃肠蠕动,防止食物滞留消化道,有利于消化吸收。4.能促进和改善内脏器官的血液循环,有益于器官的生理功能。

5、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和内分泌功能,从而使人体的活力更加旺盛。

6、增强肌肉关节活力,使人动作灵活轻盈,反应敏捷迅速。

肝脏健康,动态与静态。

众所周知,人体的衰老和病变主要是由内脏的衰老和虚弱引起的。我们的祖先早就认为人类的生命活动具有运动的特征,所以积极倡导运动保健。《吕氏春秋》中有一句哲理性的话,强调了运动对生命的重要性。传统意义上的有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等。总的来说,刚柔并济的动作很难做到,学习许可也需要一定的时间。现代意义上的运动有很多,比如跑步、体操、游泳等等。还有很多运动健身器材,比如哑铃,拉力器。

动静结合与肝脏养生有很大关系。生命在于运动,生命在于静止,这是养生理论中两种完全不同的观点。没有运动就没有生命,运动是物质的原始属性,所以生命在于运动的观点是有道理的。

但是运动保健最重要的原则之一就是适度原则。适度就是运动量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我们可以用一些指标来估算运动量,比如心率、脉搏。我们都知道正常人的心率等于每分钟的脉搏数,我们可以通过计算每分钟的脉搏数来确定心率。正常成年人停止运动后的心率应不超过140次/分钟。正常老年人的运动量不应超过120次/分钟。如果运动后吃得香甜,睡得香甜,感觉稳定,放松,精力充沛,这就是动静结合,适当运动的表现。另一方面,如果运动后不考虑饮食,头晕、头痛、乏力、出汗、精神疲劳,说明运动量大,要循序渐进地减少。

动静结合与肝脏养生有很大关系。运动后要休息,休息后再运动,活动和休息都要有规律。损失包括太多和不够两个方面。“过劳成疾”是过犹不及的表现,“懒惰使人老”是不会运动的表现。动静都要适中。所谓适度,就是根据自己的性别、年龄、体力等来决定动静,不要超过自己的承受能力。正确的养生方法是动则静,动则静,动则适。如果长期坚持这些养生理念,那么维持各器官尤其是肝脏的健康是非常重要的。肝脏如风木,喜春。因此,在春暖花开的时候,和家人或朋友出去玩是极其有益的。春游既能娱心,又能舒筋活络,使血气通畅,正好符合肝喜舒达,从而达到护肝养生的目的。

有一种很好的锻炼方式,根据病情而异。

哮喘:跑步、球类运动、骑自行车等。都可以诱发哮喘,医学上称为运动性哮喘,而游泳、棒球、滑雪等运动都可以改善症状,尤其是游泳,因为游泳不会因为温度升高而减少呼吸道内的水分。同时,游泳时的水平运动减轻了呼吸道的负担,因此有利于疾病向好的方向转化。

高血压:适合散步、骑车、游泳等运动。这些运动都是动态等张运动,可以通过全身肌肉的反复收缩引起血管舒张和收缩,促进血压下降。

心脏病:健康人要进行大量的运动来改善心脏功能,脉搏至少要达到135次/分,持续15分钟。如果有心脏病,就要慎重,要根据心脏功能受损的程度来选择运动的形式和运动量。一般来说,原发性和继发性心功能不全的轻度心脏病患者,可以从事散步、慢跑、打太极拳、医疗体操等运动,运动时脉搏限制在104-120次/分钟左右;心功能不全3、4级或心绞痛频繁的患者不宜进行体力活动,以休息为主,也可做一些气功等保护性的小活动,原则是不增加心跳次数。

糖尿病:临床医生报道,许多轻度糖尿病患者只要坚持体育锻炼,注意饮食控制,就可以康复。运动从轻活动开始,逐渐增加运动强度,如散步、划船、跑步等。但不要在注射胰岛素后、饭前或有心绞痛时运动,以防低血糖或加重并发症。

肥胖:散步、做有氧运动、游泳、骑自行车等适度的运动方式有助于减肥。以散步为例。如果饭后45分钟开始,以每小时4.8公里的速度持续20分钟,就会有效。如果饭后2-3小时(20分钟左右)再加一次会更好。

尿失禁:约10%的女性患有这种不可言说的疾病,合理的体力活动有助于康复。可以选择加强骨盆肌肉的方法。步骤如下:先做骨盆收缩10秒,放松10秒,再做收缩10秒...如此循环交替,每天做90-160次。

性功能减退:男女都可以通过运动增强性欲,更容易达到性高潮,从而获得性满足感。一般每周运动三次,每次45分钟,就能达到这个目的,过度运动会降低性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