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叫干青宫交泰殿坤宁宫?

从明朝到清朝初期,干青宫是皇帝居住和统治的地方。嘉靖年间的后宫女子弑君事件就发生在这里,大殿正中有一块“正大光明”的牌匾,是雍正帝的御笔。雍正帝建立了一个秘密储存系统。天皇在世时,皇位继承人的名字写了两份。其中一个盒子藏在这块匾后面,另一个被放了起来。皇帝病危或去世后,大臣对照两份,迎接新国王。此外,清帝死后在此止步,祭奠后转景山,葬礼后葬于皇陵。

交泰殿位于干青宫的北面,其建筑形式与外朝中和殿基本相同,只是略小一些。在明代,它是女王的客厅之一,在清朝,它被改成了一个称呼厅,女王在元旦和钱球(女王的生日)等重大节日时在这里接受问候。乾隆在这里保存了象征皇权的二十五枚印文,所以这里成了宫中的储印处。

坤宁宫,就在交泰殿的北面,明朝时被皇后占据,西端的四个房间在清朝时变成了萨满教的礼拜场所。东端有两间皇帝大婚的洞房,陈设豪华。据说同治皇帝婚礼花了654.38+0万两白银。

干青宫、交泰宫、坤宁宫合称为“后三宫”,是紫禁城内皇宫的中心建筑,三宫的基座也以“地”字形相连。后三宫,位于故宫南北中轴线上,是完全封闭的独立空间。从南到北依次是干青宫、交泰宫和坤宁宫。

乾清宫

干青宫是皇宫的主殿,也是皇宫最后三个宫殿之一。宽9间,深5间,高20米,重檐,宫顶。殿中有宝座,两端有暖阁。干青宫建于明朝永乐十八年(1420)。历经数次焚毁后,于明清时期重建。现存建筑建于清代嘉庆三年(1798)。

交泰殿

北京故宫最后三宫之一,位于干青宫和坤宁宫之间,因《易经》而得名,意为“天地和合,康泰乐”。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顺治十二年(1655)、康熙八年(1669)重建,2007年嘉庆二年(1797)干青宫失火时重建。

3.坤宁宫

坤宁宫是北京故宫最后三座宫殿之一。建于明朝永乐十八年(1420)、郑德九年(1514)、万历二十四年(1596),两次毁于火,万历三十年(1605)。清顺治二年(1645)重修,十二年(1655)仿盛京沈阳清宁宫再次重修。嘉庆二年(1797),干青宫发生火灾,第三年(1798)将此殿前檐烧毁重建。干青宫代表阳性,而坤宁宫代表阴性,象征着阴阳结合、天地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