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教授季羡林:晚年活到98岁。为什么?

作为北大唯一的终身教授,季羡林先生的学术成就真的是望尘莫及。语言学家、历史学家等太多的身份,造就了他传奇的一生。早年留学,精通12语言的季羡林,对“养生”有独到的见解。

众所周知,季羡林是一位比较长寿的老人,但实际上,季老进入晚年后,身体状况并不乐观。纪老疾病频发,曾患哮喘、冠心病等老年病,但即便如此,他仍能活到98岁,与纪老的“三不”、“两好”养生术有很大关系。

纪老所说的“不运动”并不是指他完全不运动或者排斥运动,而是指他不需要刻意的、勉强的运动。他提倡适度运动,很多时候过度运动会过犹不及。

另外,运动不仅仅是指身体的锻炼,还要重视大脑的锻炼。纪老家里堆满了书。即使到了晚年,他仍坚持写作,创作了许多优秀作品。在他看来,一生勤于思考,对大脑是一种有益的锻炼。坚持锻炼大脑,人的思维方式也会得到锻炼,心态也会随之改变。良好的心态对健康绝对有帮助。

很多老年人肠胃功能紊乱,导致对很多东西都没有胃口,所以会对饮食更加挑剔。但是时间长了就会营养不良,反而对身体没有好处,甚至会引起身体其他方面的问题。纪老患有胃溃疡,但他从不挑食,保持营养均衡,从不过度调理,也不吃补品。对他来说,简单全面的食物更有利于营养的吸收,这种饮食习惯更有利于延年益寿。

“不要交头接耳”其实就是不要纠结。人生十有八九不如意,没必要一直纠结于很多不开心的事。克服它,让它过去,这是人生的大智慧。

除了“三不”养生,季羡林还有“两德”。纪老一生最重视的就是书。在他的家里,几乎所有的家具都破旧不堪,但书籍却摆满了整个书房。他离不开书,书也离不开他。他不仅读了一辈子书,也写了一辈子书。书伴随了他一生,成为他的娱乐、消遣和必需品。只要走进书房,一切都会变得无足轻重,很快就会忘记所有的烦恼。

纪老进入暮年后,常年与儿子没有联系。妻子和女儿相继去世后,他真的感到很压抑,难以忍受。然而此时他养了一只猫,于是猫和书一直陪伴着他,让他以苦为乐,以悲为乐。

我们了解了季羡林的养生之道后,发现做起来简单,做起来难。他的好恶,一般人几乎都能做到,但很少有人能真正拥有他的心态。养生长寿没有办法,心态才是真谛。看透一切,舍得放弃,有舍才有得,不在乎别人,不在乎自己。不管你处于什么样的情况,都尽量把自己的感受寄托在某件事情上。所谓“养生无术是术”就是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