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养生大师经常强调“春捂秋冻”?为什么春天捂身体比较好?

“春捂秋冻无杂病”就是劝人们春天不要脱棉衣,秋天乍冷不要穿太多。适当盖一点或者冻一点,对他们的身体有好处。

“春捂”是指春天,气温刚刚回暖,不要过早脱下棉衣。冬天穿了几个月的棉衣,身体产热和辐射的调节与冬天的环境温度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从冬天到初春,乍暖还寒,气温变化很大。俗话说“春天,孩子的脸一天变三次”。一旦气温下降,就会难以适应,身体抵抗力下降。病菌乘虚而入,容易在冬春季节引发各种呼吸道疾病和传染病。

“秋冻”是指秋季气温稍凉,不要过早加太多衣服。适当的凉爽刺激有助于锻炼耐寒能力。在温度逐渐降低的环境中运动一定时间后,可以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增加产热,提高对低温的适应能力。同样的道理,季节开始变化的时候,气温还不稳定,暑气还没有消退。过早加太多衣服。一旦气温升高,很容易感冒,着凉。

冬去春来,这是一个由冷到热的过渡阶段。虽然天气变暖了,但是气候经常变化,一会儿暖一会儿冷。往往太阳出来后,会温暖晴朗,刮风下雨就冷了。因为人们习惯冬天多穿衣服,如果春天脱得太多,会不适应气候变化,容易生病。所以初春的时候要刻意盖一点,慢慢减衣服。

夏天去秋来是从热到冷的过渡阶段。虽然天气变冷了,但是有一个转化的过程。有些人一到秋天就穿很多衣服,甚至过早穿上棉衣。这样不好,因为过早穿上棉衣会使身体无法锻炼冷空气,降低防寒能力,不利于人体机能的调节。这样一来,当鼻子和气管受到冷空气袭击时,里面的血管无法抵抗而收缩,就会使血流量减少,导致抗菌能力减弱,藏在鼻子里。所以秋天要再冻一次,衣服要慢慢加。

当然,凡事都有个度,“春冻秋冻”也不排除根据气温变化。人的体温应该始终保持在37摄氏度左右。一方面要靠自我调节,同时也要靠增减衣服来帮助。如果春末秋末人们还盖得很多或者穿得太薄,这样的“春秋大冻”就太过分了。

秋冻不适合所有人,老人、儿童、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慢性肾脏病患者、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也不适合。健康人也一定要注意适度“冷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