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字如面》第三季,精彩字母全球评选再次升级。

岁末年初,“我怎么会这么穷”成了很多人的口头禅,古今通用。早在300多年前,山东才子蒲松龄就写下了《祭穷神除日》,并在前夜愤慨地问:“穷神啊,穷神,我和你有血缘关系吗?不去忙人家,干嘛非要进我家的门?”

大多数人的抱怨到这里就结束了,但蒲松龄没有。他用“可怜的上帝”的语气给自己回了一封信:“你怎么会像你这样穷呢?”然后,一个绝妙的扶贫秘方就开了。

第三季《见字如面》开始放出预热短片。这封笑信翻了全场,无论是内容还是表演都异常精彩有趣。等了一年的“面粉”送来了惊喜。65438+2月25日起,实力文化老牌现象级综艺《见字如面》第三季如期而至,每周二晚八点在腾讯视频首播,每周六晚九点二十分在黑龙江卫视播出。就在前一天,同样由关执导,给亿万观众带来巨大惊喜的《好书》也迎来了完美收官,实现了从“好书”到“好信”的无缝衔接。

65438年2月20日,在京举行的《见字如面》第三季发布会上,腾讯视频综艺版权方简琳、黑龙江卫视融媒体中心副总监王成、《见字如面》总导演关分享了一本好书的节目影响力数据和《见字如面》第三季的亮点。

在《见字如面1》中,黄永玉的《你多么需要他的大大咧咧的精神》和两位文坛老友的深厚情谊,让这档节目一夜走红。周迅40秒哽咽的停顿,李震看到字如面2的无奈对母亲的感谢,让无数人泪流满面,一周内吸引了3.6亿点击量。信内容的高颜值和信的精彩解读,让这档节目在获得巨大流量的同时,长期站在豆瓣9.3分的综艺口碑榜首。

如果只是保持同样的水平,观众可能会觉得不舒服。总导演关认为我们应该进一步扩大我们的边界。之前只评选中国信,全球资源选信。关说:“信件的原始隐私带来更真实的认知价值,这一点古今中外都是一样的。虽然文化差异很多,但人性是相通的,我们对社会、对他人、对自己的认知和思考也是相通的,阅读兴趣也是相通的。中国的信仍然是我们选信的主体,但外国好信的加入为节目带来了更加多元的兴趣。”

关透露,《见字如面3》的信选工作在第二季结束前就开始了,一直持续到今年65438+2月第三季正式录制,历时一年多。节目组找了几千个字母,选了几百个,然后一遍一遍的筛选,最后确定选了不到100个字母。和演员沟通后,最终播出的字母预计在70-80。“我们选择字母的标准只有一个,就是这些字母值得被更多的人看到。所谓值得,如果一定要给出一个参考标准,那就是看它是否提供了足够多元的认知视角,是否能激活独立思考的广泛发生,是否具有讨论的时代感和话题性。那些被选上的字母,看似年代久远、古已有之、外国有之,其实都在身边,大家都避不开。”

第三季《见字如面》依然采用主题编排。从现在透露出来的信息中,我们可以看到“错位”、“轻”和“玩笑”这些名字,显然是目前比较热门的话题。除此之外,还有让人期待的情感话题,比如“相思”、“搬迁”、“守望”。关说:“既然大家都觉得没有营养的东西是浪费时间,我们就着重提供多元认知,激活独立思考。这是人类精神生活的主流,最直接的价值就是不让观众浪费时间和生命。”

剧透另一封信。《见字如面》第三季第一期选的一封外国信,出自一位日本二战老兵。像所有的侵略者一样,大岛稔在中国犯下了谋杀和强奸。战后,他做噩梦,不得不隐瞒自己的历史,移民美国。但没想到那些被涂了炭的生物也跟着他去了美国。妻子神秘失踪,女儿家葬身大海。他活到八十多岁,身患绝症,留下他一个人。摆脱噩梦的唯一方法就是彻底忏悔。于是,大岛诺罗敦给遗言收集者写了一封信,坦然面对自己扭曲人性的恶快感。客人许子东认为,如果日本人有一种普遍的忏悔意识,中日关系会好得多。但作恶的快感不仅仅存在于战场,而是我们身边常见的事情,每个人都应该警惕和自省。

“一封好信可能会因为不成功的解释而黯然失色。除了文字的价值,视字如面之所以流行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艺术家们的精彩演绎。他们让观众仿佛看到了写信的人,仿佛看到了他的环境和举止,看到了他与收信人的交谈。”

赵立新是一本好书的永久客人,视文字为面孔。他本季首次亮相,饰演一直吐槽蒲松龄和社会的穷神。赵立新穿着西装,留着小胡子,没有违背当地的精灵。演完后,和董永顶嘴的蒲松龄冷冷一笑,只叫了声“东家”,博得满堂喝彩。之后,赵立新被彻底哄进了开放模式,各种邪门歪道一气呵成,而好干净的静雅节目却笑点十足。剧透:在这一季的《见字如面》中,除了归亚蕾、何冰等三季常驻明星,还有杨澜、董勇、陈数等高大上的新嘉宾,王自健、戚薇、牛俊峰等年轻人也乐于加盟。更令人惊讶的是,蔡康永和梁文道也成为了读者。总体感觉这个节目好像开启了青春模式,更加活泼灵动。

“我们29岁以下的观众原来占75%以上。客人的邀约都是根据信的需要高兴,没有那么多市场心机。”在关看来,视频节目本来就是为大众制作的,大众文化消费中少不了娱乐元素。“但快乐有两种,一种是表面的娱乐,就像男女之间的肌肤之亲。一种是深度快感,就像爱情一样。爱情是混合的,不全是傻傻的快乐,而是更强烈的快乐。其实,多元认知带来的获得感,独立思考带来的成就感,比浪费时间的所谓休闲娱乐要大得多。只是可惜,总有一些人迈不进这个门槛,享受不到。”

多元认知是视字如面始终坚持传递的价值利益,其中就包括打破僵化的惯性壁垒。你以为韩愈一直在教导我们“勤劳好闲”,他曾经在信里不愿意按时上班。你以为伽利略可以用天文望远镜说服大众相信他的观测结果,但你不曾想到,当所有人都鄙视真理的时候,连望远镜都被鄙视了。你认为公开惩罚罪犯能为他人树立榜样吗?也许吧。反正狄更斯不这么看。

对于视字如面来说,光有丰富的字母似乎还不够,第三季的评测环节也更加精彩。邀请知识分子主持人陈晓楠和许子东、梁文道、史航补充这封信的背景,直抒胸臆。普通人看到的一页,在别人眼里就是一座山。如此高层次的解读,为多元认知和独立思考树立了样本。

“嘉宾的观点不能代表真理,对人情、人性的认知也很难有什么标准答案。我们最看重的是真诚,讲真话,动真情,不是说教,不是鸡汤。我们看过很多革命先烈的来信,没有任何功利的考虑,只是因为纯粹的情感和发自内心的敬佩。要说我们有坚持,不投机,不跟风。”

看字如面3如此万众期待。除了前两季打下的观众基础,关导演的另一档节目《好书》的成功也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从65438年10月8日《月亮与六便士》的开播,到65438年2月24日《麦田里的守望者》的收官,一本好书为国内综艺节目提供了耳目一新的范本。

一本好书之前,观众对读书节的基本印象是“主持人+图书推荐嘉宾”的组合;这类节目对“书”的呈现比较抽象,停留在口头评论的层面。这就造成了一个非常尴尬的局面:书的内容再好,主持人和嘉宾再能言善辩,也很难吸引那些没有读过书的人。受限于此,再加上这几年大众阅读本身的散化和没落趋势,曾经在电视荧屏上火热的阅读节目,现在基本上已经销声匿迹了。

但对于有着20年文学剪辑经验、深耕电视行业的关来说,做一档真正的读书节目一直是他的夙愿。正是在思考如何做好读书节的过程中,“以字为面”成了关团队意想不到的喜悦。而《见字如面》精选素材,受邀在大咖的平台上演出,也为《一本好书》提供了灵感。

毫不夸张地说,《一本好书》带来了国内阅读类节目的革命性升级迭代:开创了“场景阅读模式”,通过舞台剧、影视表演、片段叙事等方式,将经典书目中最精彩、最动人、最发人深省的部分生动地呈现在观众面前。观众被感染了,被感动了,然后自然就想看看这本书是什么样的。

一本好书的第一期开门红。为了还原毛姆的小说《月亮与六便士》,节目组将介绍书中的主人公斯特雷?克雷恩在英国的高贵温馨的家,巴黎的流浪酒馆,都被搬上了舞台。赵立新作为一个表演者和叙述者,面对黄维德的鹤——你为什么愿意放弃自己在外人眼中富裕幸福的生活,去异国他乡做一个贫穷的画家?

虽然“一千个读者眼里有一千本好书”,但从一本好书的12计划中选出的11本经典书目,得到了专业和普通读者的一致认可。11这本书涵盖了历史、爱情、科幻、书信、谍战等不同题材,从万历十五年到《三体》,从霍乱时期的爱情到《麦田里的守望者》。关说:“快乐是整个拍摄过程中最重要的主题。快一年了,我每天都和书呆在一起,每天都生活在书的世界里。作者和人物都在你的周围,在你的眼前,生动活泼。那种感觉在制作其他节目中很少见。我最近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这件事做了,这辈子也值了。”

一本好书除了精选书目和精心改编,还聚焦了一群热爱阅读和思考的表演艺术家。出场次数最多的赵立新在这个舞台上演绎了三个故事:《月亮和六便士》、《三体》和《刺杀》。在赵立新看来,《一本好书》的舞台不仅对演员是一个极大的挑战,也给了他们最广阔的发挥空间。“我觉得这个舞台就像一个大游泳池,我可以随便游,各种泳姿都可以展示。相比之下,影视剧就像一个小水坑,或者说是一个小水池,在这里我只能摆出非常有限的姿势。”

从汉字听写大会到中国成语大会,从见字如面到一本好书,近年来,关的每一次产品输出都被誉为国内文化类节目中的一股“清流”。然而,关并不热衷于“文化节目”或“清流”。他一再强调自己做的是“内容价值节目”。

被称为「文化节目」有错吗?关的解释是:“节目应该按照形式分为脱口秀、问答节目、歌舞节目之类的,而不是从内容上叫什么文艺节目。按照这个标准,餐饮类节目可以称为饮食文化类节目,健康类节目可以称为健康文化类节目,歌唱类节目可以称为音乐文化或流行文化类节目。你觉得有这样的名字吗?不是吧?所以我会把自己节目努力的方向定义为内容价值节目。我觉得人类精神生活的主流一直是获取内容价值。内容价值的核心是提供多元认知,激活独立思考。获得个体生命成长的滋养,是任何时期人类对精神生活和文化消费最基本的利益需求。”

无论是为了一本好书而选书,还是为了看字如面而选信,“多元”而非单一,“激活”而非说教,都是关强调的重要关键词。有趣的是,在与汉字、成语、字母和书籍打交道多年后,关并不是一个“怀旧”或“复古”的人。他认为,“见字如面”的目的绝不是留恋老式邮箱。“我们不是在回顾纸质信件的年代。在我看来,人类现在正处于文字最辉煌的时期,文字的数量是前所未有的。不仅写在纸上才是有价值的好信,还有电子文本。”

通过节目,关带领的实力文化团队确实实现了一次又一次的“激活”。继2016《见字如面1》刊登黄永玉、曹禺书信后,深居简出的黄永玉再次为大家驻足。到2018,《一本好书》直接激起了线下阅读的热情,入选书目相继登陆豆瓣热搜榜、当当热搜榜。“看完节目,好想看这本书”成为高频评论和弹幕内容。今年“双11”期间,一本好书推荐的书籍几乎都登上了包括当当网在内的各大电商的畅销榜,其中《月亮与六便士》更是获得了多个电商平台同类图书销售榜的冠军。关郑文笑着说:“《三体》是个热卖品。我们不敢说是程序驱动的。人已经很受欢迎了。但是《嫦娥六号》卖得好,肯定是因为我们的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