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如何养生防病?

1,谨防感冒

5月的北方,天气具有春夏两季的特点,时不时有冷空气活动,尤其是5月初,气温仍有一定波动。另外,5月份空气湿度比较小,昼夜温差大。即使白天很暖和,早晚天气也很冷。及时增减衣服很重要,要注意避免感冒。日温差大于10℃时,气管炎、支气管炎会加重;最高气温高于28℃,空气湿度低于30%,风力高于3级时,可诱发癫痫、血管栓塞、消化性溃疡、消化不良等疾病,应引起注意。

北方的春天干燥多风,尤其是气温升高后,空气更加干燥,极易引起口干、咽痛、头痛、烂嘴、红眼等症状,以及皮肤敏感干燥。注意日常保健,避免辛辣、油腻等高热量食物,多喝茶,多吃新鲜水果和绿叶蔬菜。肝炎、肝功能差的患者,春夏之交,正是养肝护肝的关键时期。应从生活的各个方面对他们进行调理,使他们保持心情舒畅,防止肝病的复发或加重。

2、饮食调理

根据气象学,如果连续5天日平均气温超过22℃为立夏,5月份南方很多地区已逐渐入夏,气温高,空气湿度大,人们要注意防暑降温。平时可以多喝开水。出汗过多时,最好喝些咸的白开水,补充体内流失的盐分,保持体内渗透压平衡,保证身体健康。

生活在南方的人,饮食上应以清热解暑、健脾益气为主,最好吃清淡易消化、少油的食物。他们还要注意保证人体对热量、蛋白质、维生素和无机盐的需要,多吃瘦肉、鸡蛋、豆制品、蘑菇等营养丰富的食物。有些地方多雨潮湿,人们可以多吃辣椒、大蒜、蘑菇、洋葱等食物,有利于健康和防病。

南方很多地区,多雨的5月,空气湿度大,细菌等微生物活跃,食物容易发霉,消化道疾病进入多发期。所以要特别注意饮食卫生,预防细菌性痢疾、伤寒等肠道传染病。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生熟分开,饭菜要煮透煮透,饭菜要回锅加热过夜再吃。

无论南方还是北方,阳光明媚的五月都是人们踏青出游的好时机,但人们刚刚度过冬天,皮肤依然脆弱。如果他们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紫外线会对他们的皮肤造成损害,导致皮炎和晒伤。出去玩一定要注意防护,比如裸露的皮肤涂防晒霜,戴宽边帽或者用伞遮阳。一般在165438+凌晨0点到下午3点之间紫外线辐射最强,对紫外线敏感的人最好不要在这段时间外出。

对于孩子来说,春季新陈代谢旺盛,内分泌激素(尤其是生长激素)分泌较多,身体进入最佳生长期。家长要及时调整饮食,增强营养,鼓励孩子进行户外活动,保证孩子心情愉快,睡眠充足,让孩子在5月份长得更高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