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偏方:中医保健、中医健身系列的制作方法——行走
散步就是悠闲自在地散步。俗话说:“饭后百步走,寿比九十九”,“没事常走,不去药店”。散步是我国传统的健身方式之一,历代很多养生专家都认为“百练不如一走”。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指出“夜卧早起,大步庭中”,也就是散步的意思,主张人们早晨起床后要在庭院中散步。唐代大医孙思邈也主张“行三里二里,三千二百步为上”,“人能吃能喝无病”。此外,《晏子藏书》中还说:“每晚入睡时,应绕室走一千步,始得枕”,可见散步健身的方法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一种大众化、简便易行的健身方法。通过闲散轻柔的行走和四肢自然协调的运动,使全身的肌肉和骨骼得到适度的锻炼。再加上轻松流畅的情绪,能使人气血循环,经络通畅,关节通畅,筋骨滋养,精神放松,五脏受益。坚持不懈可以强身健体,延年益寿。
散步适合各个年龄段的人,尤其适合年龄较大的脑力劳动者。因为他们身体状况差,肌肉无力,关节呆滞不灵活,所以用这种简单、轻便、柔和、有效的方式锻炼比较合适。有人对比了两组中年人的心电图。步行组(步行20分钟以上)心电图“缺血性异常”发生率为骑行组的1/3。原因是走路对内脏有间接影响。行走时,为满足运动需要,心肌收缩加强,血输出量增加,血流加快,对心脏起间接作用,可防止老年人心脏功能减弱。美国心脏病专家贝尔图奇曾经说过:“相信我,快走比慢跑更有益,任何阶层都可以。”运动医学博士列维博士也说:“快走20分钟可以使脉搏率提高70%,效果和慢跑是一样的。”
稳步而有节奏地行走,加速和加深呼吸,既满足了肌肉运动时供氧的需要,又锻炼和改善了呼吸系统的功能。特别是膈肌活动增加,类似气功,能增强消化腺功能;腹壁肌肉的运动对胃肠道有重要作用,有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还可以预防便秘。
散步对脑力劳动者尤其有益,因为快走可以缓解神经肌肉的紧张,获得镇静作用。另外,走路是大脑的关键。散步可以使身体逐渐升温,加速血液循环,增加大脑的供氧量,成为脑力劳动的良好催化剂。血液循环加速产生的热量可以提高思维能力。正如法国思想家卢梭所说:“走路能促进我的思想,我的身体必须保持运动,我的大脑才能启动。”伟大的德国诗人歌德曾经说过,“我最珍贵的思想和表达这些思想的最佳方式,都是在我行走的时候出现的”。整天伏案工作的脑力劳动者,可以到室外空气新鲜的地方散散步,可以使紧张的大脑皮层细胞不再紧张,得到积极的休息,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总之,散步确实有利于身心健康,但是如何开展这项运动呢?
(1)走路的要领。
首先,在散步之前,全身要自然放松,好好呼吸,然后悠闲地散步。如果身体受到束缚、紧张,动作就会停滞不前、不协调,影响肌肉和关节的活动,达不到锻炼的目的。
走路时,脚步要放松,像慢悠悠地走,全身的气血才能调得平和,循环。悠闲地散步,不要匆忙,不要什么都想。这样,无忧无虑的心情和愉快的心情不仅可以提高散步的兴趣,也是为了健康而散步的一个重要方面。
走路要注意循序渐进,量力而行,孜孜不倦,否则过度劳累会伤害身材,达不到走路的目的。
(2)行走的速度。
小跑:每分钟120步左右。长期做,可以兴奋大脑,振奋精神,使下肢矫健有力。但是小跑和疾走不一样,只是比慢走快一点。
慢慢的:每分钟70步左右。能稳定人的情绪,消除疲劳,健脾胃,助消化。这种散步特别适合年老体弱者。
散步:这是一种走走停停、慢慢来的散步。因为自由随意,所以叫长廊。对于病后需要恢复的人来说是非常有益的。
(3)散步的时间。
饭后散步:《劳劳恒言》说:“饭后,若食止食,则慢百步。若消散其气输于脾,则磨胃而易腐。”说明饭后散步可以健脾,促进消化,延年益寿。
早晨散步:早晨起床后,在庭院里散步,或在林荫大道等空气新鲜、环境安静的地方散步。但要注意气候变化,适当增减衣物。
春月漫步:春天的清晨漫步是最好的季节健身方式,因为春天是万物争艳的季节,人也要随着春天的潮流而动。
提醒您:中医健身系列-散步本偏方来自网络,使用前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