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利可图”的养老社区保险公司为何蜂拥而入?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2020年,中国大陆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总数将为2.64亿,占总人口的18.7%。从2000年进入老龄化社会的20年来,老年人口比例增加了8.4个百分点。
随着社会各界对人口老龄化的关注,近年来,“养老保险”也成为寿险公司业务发展的重要方向。大型保险公司通过重资产、轻资产的方式努力为养老社区提供服务,希望进一步打通养老服务和保险保障,创新保险和养老相互赋能的新商业模式。
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成员、全国老龄办常务副主任、中国老龄协会会长王建军表示,追求健康长寿是经济社会发展、科技医学进步和生活方式改变的结果。但也要看到,我国人口老龄化呈现出人口基数大、增长快、地区差异大、应对任务重的特点。
“目前全球已有100多个国家进入老龄化阶段,到本世纪末所有国家都将进入老龄化阶段,这是人类发展不可逆转的趋势。”王建军说。
为了应对老龄化现象,国家正在顶层设计上努力,出台了《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目前,我国养老已形成“9073”格局,即约90%的老人在家护理,约7%依靠社区养老,3%住在养老机构。
从2007年开始,保险机构通过重资产轻资产的模式,加入养老社区的建设和运营。“目前市场上约有13家保险机构投资的养老社区项目近60个,为全国20个裕盛城市提供了8万多张床位。”人人保险集团董事长何晓峰表示,这对商业保险起到了催化剂和粘合剂的作用,促进了养老健康服务业的发展。
记者梳理发现,重资产模式主要是保险公司用自有资金直接参与养老地产的建设和运营。早期进入养老行业的保险公司大多采用资产导向模式,但这也考验着保险公司的流动性、战略实力和运营能力。近年来,轻资产或轻重并重的模式也受到保险公司的青睐。保险公司用更少的资金撬动更大的养老服务供给,用更专业的护理和运营服务支撑养老社区。此外,部分保险公司与股东单位合作,以纯资产的模式布局养老社区。
清华大学教授周燕珉表示,目前能够从养老运营中盈利的保险公司并不多,还处于爬坡阶段,所以养老机构入住率的提升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一位与会人士表示,由于保险公司在国内的养老社区布局还处于初级阶段,运营模式上的收入来源包括入场费、会员卡、月租费和其他服务费。通过给予符合条件的保险客户入住养老社区的资格、优先入住和部分优惠,实现与保险业务的联动。
“目前,束缚我国养老社区发展的不是盈利能力,而是资金投入的充足性和持续投入的容忍度。保险公司参与养老产业,是因为其资本属性与养老产业有很强的匹配度,可以与保险主业形成较好的产业协同。“保险养老”正成为寿险企业发展和资源整合的重要方向。通过养老服务对保险产品和保险营销进行赋能和反哺,开辟可持续发展和整合营销的新赛道。”上述嘉宾表示。
围绕保险机构融入养老产业,中国保险学会会长魏星表示,保险机构要充分发挥保险的账户管理优势、精算优势和销售优势,着眼长远发展,建立规范、稳定、有竞争力的养老体系,营造保险业积极参与养老健康产业发展的氛围。
(编辑:沈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