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肺的食物有哪些?

★新鲜水果和蔬菜中的维生素C和胡萝卜素,

可以增加肺部的通气量。研究证明,每天吃至少含300毫克维生素C的食物。

产品,可使支气管哮喘和支气管炎的发病率降低30%。

★洋葱洋葱中含有二苯硫醚亚磺酸盐类化合物,具有较强的抗性。

炎症活动。同时,洋葱中含有的大蒜素具有很强的抗菌杀菌能力,能抑制

各种细菌和病毒的入侵,对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疾病的防治有明显效果。

★大蒜大蒜含有丰富的糖、脂肪、蛋白质、磷和胡萝卜素。

和维生素c,还含有大蒜素等重要物质,具有抑制病毒和癌症的作用。

细胞生长的作用。

★豆豉日本学者研究发现,豆豉中含有的细菌可以产生大量的B群。

维生素有助于人体抵御外界致病因素的入侵。

★萝卜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胡萝卜素、核黄素、烟酸、钙、

磷、铁等。常吃生萝卜可以预防上呼吸道感染、咽喉痛、支气管炎。

以及其他症状。

★银耳银耳含有17种人体必需氨基酸、酸性杂多糖、有机化合物。

有机磷等化合物对人体健康非常有益。尤其是酸性异多糖,

能增强人体免疫功能,对支气管炎和肺部感染有明显疗效。

★百合有镇静、镇咳作用,适用于支气管炎、肺气肿、肺结核。

咯血等疾病患者食用。

★山楂中的槲皮素有扩张气管、促进气管纤毛运动和排泄的作用。

化痰平喘的功效适用于支气管炎的治疗。

★坚果花生、核桃、栗子、榛子、松子、瓜子、莲子、白果等。

水果富含硒。硒具有促进新陈代谢、增强免疫力、提高抵抗力的作用。鲁蒂

缺硒会导致人体免疫功能下降。多吃富含硒的食物有助于预防。

呼吸道感染。

★罗汉果具有清热凉血、化痰止咳、润肺抗结核的作用。

发热、咳嗽痰多、胃热便秘、支气管炎有一定疗效。

★每天2500 ~ 3000ml的饮水量有利于病毒排出。

咳嗽

咳嗽是指肺气逆声而吐的证候。常见于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炎、肺结核等疾病。

中医把“声无中生有”称为咳嗽;“无物无声”叫咳嗽。在临床上,两者经常一起出现,所以是咳嗽。

1,病因和发病机制

外感内伤导致脏腑功能失调,肺失宣降时,肺气上咳;脾失运化,水湿内生,积成痰,随上下肺气咳出。

(1)六淫外感:风寒、燥热之邪乘人体之虚,侵入肺系统,导致肺不能宣发,肺气上行,冲出咽喉发出声音,产生咳嗽。

(2)内伤咳嗽:七情失调损伤肝脏,导致郁火,气火犯肺;饮食不当,过度劳累会损伤脾,脾不健康,痰浊内生,污肺;或久病伤肺,肺阴不足,火虚发炎,肺不能润,咳嗽功能失调。

2.辨证论治

(1)风寒袭肺:

症状:咳嗽声大,痰稀白,伴有头痛、鼻塞、鼻清、恶寒、发热、无汗、关节酸痛,咳嗽时咽部痒或胸痛,舌苔薄白,脉浮或紧。

治法: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主方:苏星散。

(2)风热犯肺:

症状:咳嗽痰浓而黄,咳痰不爽,口干咽痛,伴发热,头痛,鼻黄,多汗,舌苔薄黄,脉浮。

治法:疏风清热,宣肺化痰。

主方:桑菊饮。

(3)燥热伤肺:

症状:咳嗽痰少或干咳无痰,痰难粘,咳嗽胸痛,口鼻咽干,或痰中带血。初期可伴有微寒、体热、鼻塞、头痛,舌红、苔薄黄、脉数。

治法:祛外感,润肺止咳。

主方:桑杏汤。

(4)痰湿蕴肺:

症状:咳嗽痰多,痰白色粘稠,易咳出,胸闷,有时恶心;或无精打采,舌苔白腻,脉滑。

治疗:健脾祛湿,化痰止咳。

主方:二陈汤。

(5)痰热壅肺:

症状:咳嗽、气短、痰黄黏,或面红、口渴口渴、喘息鼻音激越、便秘、舌红、津液黄少、脉滑。

治疗:清热解毒,化痰止咳。

主方:金青化痰汤。

(6)肺气虚:

症状:气短,咳嗽音低,咯痰稀,自汗畏寒,面色晦暗,易感外感,舌淡,脉弱。

治法:补肺气,益气固表。

主方:玉屏风粉。

(7)肺阴亏损:

症状:干咳无痰,痰少而粘,痰中带血,咽部痒,声音嘶哑,手脚发热,或午后潮热,口干颊红,舌红津液少,脉数。

治法:滋阴清热,润肺止咳。

主方:百合固金汤。

3、辨证施护

(1)普通护理:

①观察咳嗽时间、性质、咳嗽声、是否有吐沫、咳嗽时的呼吸情况、伴随的全身症状。

②观察排痰量、最多排痰时间及排痰的性状、颜色、难易程度、有无血等。

(3)痰检及时采取标本送检。

④咳嗽患者最需要干净新鲜的空气,病房常开窗通风。室内禁止吸烟,防止烟雾和特殊气味的刺激。

⑤出门戴口罩,避免外邪入侵。注意保暖,戒烟戒酒。

⑥准备带刻度的痰液用具,及时清理痰液和消毒痰液用具。

⑦不能咳痰、咳痰困难者,应协助咳痰,定时翻身拍背,体位引流咳痰。必要时吸痰。

⑧如果痰液粘稠,不易咳出,可采用超声雾化稀释痰液,便于排出。

⑨咳嗽有痰不能用麻醉性镇咳药,可以用祛痰性镇咳药、消炎性镇咳药、祛痰止咳药。

主治针刺止咳:针刺舒菲、列确、天突、丰隆。或耳针支气管、肺、神门穴;外感咳嗽加肾上腺穴;内伤咳嗽加脾肾穴。

(2)感冒咳嗽:

(1)按"寒证"护理。

②一般护理内容。

③咳嗽较重时,可临时服用10ml止咳合剂,或复方甘草合剂,或通宣理肺丸。忌服梨膏、冰糖蒸梨汁或冰糖蒸梨汁,以免过早滋润,邪达无非。

(4)避免吃生冷的水果蔬菜,以及脂肪和油腻的产品。

(3)风热咳嗽:

(1)参照"风热感冒"护理。

②一般护理内容。

③咳嗽时,可服用10 ~ 20 ml止咳开律,或服用洪菊丸。

4平时多吃梨、枇杷等水果。

⑤忌辣、肥、厚味,戒烟,慎饮。

⑥痰很难出来。除翻身拍背排痰外,鱼腥草或黄芩注射液可雾化吸入消炎、止咳、化痰,方便排出。

(4)燥热伤肺:

①一般护理内容。

②参照“风热咳嗽”的护理。

③鼻干、喉痒、干咳,可服用止咳枇杷露、滋阴清肺膏,或梨膏、川贝母散。

④平时可以吃川贝母百合银耳汤炖梨。

⑤干咳有血时,密切观察出血量,长时间报告医生。

(5)痰湿蕴肺证:

①一般护理内容。

②病房温度不宜过高。

③注意保暖,避免感冒。

(4)注意饮食护理,饮食适量,多吃健脾、利湿、化痰的食物,如薏米、红豆、山药等,忌食糯米、脂肪类制品等黏甘性食物,防止健脾助湿,生痰。

(6)痰热壅肺证:

①一般护理内容。

②参照“风热咳嗽证”的护理内容。

③肺热咳嗽可用洪菊丸和枇杷露治疗。

④肺热咳嗽可配枇杷叶粥、鲜芦根粥。

(7)肺气虚证:

①普通护理。

(2)咳痰无力时,要辅助咳痰。

③肺气虚易受外邪侵袭,日常生活要谨慎,预防感冒,风吹不出汗。

(4)注意休息,不要过度劳累,以免疲劳更伤正气。

(8)肺阴虚证:

①一般护理内容。

(2)参照“热咳”护理。

③滋阴清肺膏10g,每日2次。

④干咳难咳出时,可雾化吸入,润喉。

⑤观察痰液中是否有血,有多少血,必要时报告医生止血。

⑥可搭配养肺阴的食物,如玉竹粥、沙参粥、糯米阿胶粥等。

4、健康指导

(1)咳嗽痊愈后要注意体育锻炼,增强抵抗外邪的能力。

(2)内伤、咳嗽、久病体虚者,应注意合理调养,小心起居避免风寒,调整饮食,戒烟戒酒,进补食物。也要适当散步,根据体力做呼吸操、太极拳、气功等轻体运动,逐步增强正气。

哮喘

哮喘是一种发作性疾病,有痰、喘鸣和咳嗽。发作时喉内有喘息声,呼吸急促,甚至张口、抬肩、喘息不能平卧,咳出大量痰后才会缓解。发作时间短则几分钟或几小时,长者可持续数天。

喉内喘息为喘息综合征,呼吸困难为喘息综合征。因为喘息和哮鸣常同时发生,故称为哮喘。临床上哮喘一定伴有哮喘,但哮喘不一定有哮喘。西医的支气管哮喘、喘息性支气管炎、肺炎、肺气肿、心源性哮喘,在呼吸困难、气短阶段均可归入本病范畴。

1,病因和发病机制

(1)外感邪气袭肺,由于烟和花粉的刺激,导致肺气滞。津液寒凝或津液热蒸,导致痰浊,堵塞气道,阻塞气道,导致哮喘。

(2)在饮食不当或酗酒的情况下,脾失健运,痰湿内生,上干于肺,阻滞肺气,引起哮喘。痰湿日积月累化为热,痰热遇阻,肺气郁结致热哮或热哮。

(3)情绪障碍、焦虑气滞、肝郁气滞、肺气痹阻、抑郁不能申报、哮喘。

(4)久咳伤肺,失气,久病肾虚,或劳累伤肾,致肾衰竭;或者肾脏杨灿的衰退不能将气转化为水,从而导致哮喘。

2.辨证论治

(1)冷哮:

症状:气短,咽部发声喘息,胸闷膈闷,咳嗽不重,痰少,呕吐不爽,口渴,或热饮,天气寒冷或四肢冰凉,舌苔白滑,脉紧或浮。

治法:温肺散寒,化痰平喘。

主方:射干麻黄汤。

(2)热哮:

症状:呼吸粗重,喉中痰鸣,胸闷咳嗽,痰黄粘稠,呕吐不利,烦躁不安,多汗,口渴,舌红苔黄,脉滑或弦。

治法:清热宣肺,化痰平喘。

主方:定喘汤。

(3)寒性哮喘:

症状:喘息、气短、咳嗽、胸闷、痰白稀,或恶寒、发热、头痛、无汗、口渴、苔薄白、脉紧。

治法:祛风散寒,宣肺平喘。

主方:麻黄汤。

(4)热性呼吸困难:

证候:哮喘导致气粗,甚至鼻音喘鸣,咳嗽,痰黄粘稠或血色,体热心烦,多汗,畏寒口渴,便秘黄,苔薄黄,脉浮。

治法:清热解表,宣肺平喘。

主方:麻杏石干汤。

(5)痰喘:

症状:咳痰多而粘稠,咳嗽不爽,咽部有痰,胸闷,或恶心,口淡,舌苔白腻,脉滑。

治法:化痰降逆,宣肺平喘。

主方:三子养亲汤。

(6)肺虚证:

症状:气短,言语低沉,咳嗽无力,咯痰稀,自汗怕风,或咽喉不利,呛咳痰少而粘,口唇红,舌红苔薄,或舌红苔薄,脉弱或细。

治疗:补肺益气养阴。

主方:生脉散合补肺汤。

(7)肾虚证:

症状:气短、气短、呼吸过重、吸气少、气不继、行气更差、神疲乏力、形体消瘦、出冷汗、面青唇紫、舌淡、脉沉细。

治疗:补肾齐纳。

主方:金匮肾气丸。

3、辨证施护

(1)普通护理:

①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和温湿度适宜,避免烟尘气味的刺激,避免接触诱发哮喘的刺激物,如尘螨、花粉和一些过敏食物。

②室内禁止吸烟,患者必须戒烟。

③哮喘发作时,应采取半坐位或直立位。

④可喷雾吸入气雾剂,暂时缓解哮喘。

⑤实证者应针刺大椎、舒菲、钟山、曲池、天突、丰隆等穴;虚证可以艾灸气海、关元、神阙、三阴交、肾俞穴等。

⑥未经医生允许,不应随便使用镇咳药和镇静剂。

(2)哮喘伴寒证:

①一般护理内容。

②病房要向阳,加衣保暖,避免感受风寒之邪。

③中药汤剂宜趁热服用。

④饮食宜温,忌寒凉油腻。

(5)咳嗽痰多时间长,参照"咳嗽"相关护理内容。

(3)哮喘伴热证:

①一般护理内容。

②病房要凉爽,衣服不能太厚。

③有发热症状者,应定期测量体温,每天2-4次。服药后观察病情和体温的变化。

④中药宜温服。

⑤饮食清淡,易于消化。应鼓励痰粘、口干的人多喝水,多吃新鲜水果,如雪梨、鸭梨等。

⑥粘痰者,可口服川贝母粉1.5g开水,或口服川贝母液1片,或口服蛇胆陈皮1片,或鲜竹沥20ml。消痰容易咳出来。

⑦加强口腔护理,帮助患者饭后漱口。

(4)气虚哮喘:

①一般护理内容。

②此证属气虚,易变,须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果发现病人气短,张口抬肩,烦躁不安,面色青紫,口唇发紫,四肢寒汗,脉大而无根或结,多为心肾阳衰的严重呼吸困难综合征,应立即报告医生,做好抢救准备,详细记录病情。

③呼吸困难或小阴唇发绀的患者给予低流量间歇吸氧。

(4)不能咳痰者,应协助体位引流,翻身拍背排痰。或者吸痰。

⑤加强日常护理,预防并发症。如预防褥疮、口腔炎症、防止外邪入侵、避风御寒等。

⑥饮食清淡、营养丰富,应根据脏腑虚损选择相应的滋补食物,如养肺气、养肺肾阴等。

4、健康指导

(1)起居有规律,注意防寒保暖,做好室内卫生,避免烟雾、花粉等诱发因素的刺激。

(2)饮食宜节制、清淡,忌油腻、甘稠、辛辣食物,忌吃酒浆,忌痰湿。

(3)改掉吸烟的习惯。

(4)保持心情愉快,避免七情内伤。

(5)缓解期(恢复期)要注意体育锻炼,做气功,打太极拳做呼吸练习等。来改善肺功能。

肺痈

肺痈是由肺脓肿引起的疾病。主要临床症状为发热、咳嗽、胸痛、咳痰过多、恶臭或脓血。西医的肺脓肿、化脓性肺炎、肺坏疽、支气管扩张感染化脓等临床表现与本病相似,可供诊治参考。

1,病因和发病机制

(1)风热邪侵肺,或风寒化热,邪热积于肺,热毒灼伤肺,失于痰热之内,热困于血瘀,导致痈、血衰、脓,形成此病。

(2)正气不足,痰热壅盛;或饮酒过度,饮食不当,过食麻辣性味,导致内热,风热邪毒复起,内外邪结。

(3)疾病一般分为四个阶段:

①早期风热邪犯肺,肺失清利,出现恶寒、发热、咳嗽等症状。

②痈期:邪热壅肺,蒸液化痰,热毒侵血,损伤血管,热壅血瘀,致痈。

(3)化脓期:热盛,肉烂带血,内部溃烂渗出,咳出大量臭脓痰或脓血痰。

(4)恢复期:牙毒逐渐耗尽,正气逐渐恢复(若久拖不决,残毒不净,邪爱不足,则耗气伤阴,转为慢性肺脓肿)。

2.辩证治疗

(1)初始阶段:

症状:恶寒发热,咳嗽胸痛,痰少而粘,呼吸困难,口干咽燥,舌苔薄黄,脉滑数。

治法:疏风清热,清肺化痰。

主方:银翘散。

(2)成熟期:

症状:瑟瑟发抖,热汗出,胸闷疼痛,烦躁不安,咳嗽气短,气短均匀,咳嗽咳痰,气味难闻,口干咽燥,易怒,舌苔黄腻,脉滑。

治疗:清热解毒,化瘀消痈。

主方:千金胃经汤。

(3)化脓期:

症状:咳嗽并吐脓血,或咳痰如米粥,有腥臭味,胸闷胀痛,甚至气喘,不能平卧,面赤热,口干口渴,舌红苔黄腻,脉滑。

治疗:排脓化瘀,清热解毒。

主方:橘梗汤、千金芦梗汤。

(4)恢复期:

症状:体热渐退,咳嗽减轻,脓痰渐稀,或可见胸胁隐痛,气短,自汗盗汗,低热或潮热,面色苍白,消瘦,舌红,苔薄,脉弱。

治法:润肺化痰,益气养阴。

主方:清燥救肺汤。

3、辨证施护

(1)普通护理:

①保持室内空气清新,经常开窗通风,加强空气消毒。

②严格观察咳嗽、咳痰情况,痰液特征是分期的重要依据。做好痰液和痰具的消毒工作。

③注意口腔清洁,咳痰后漱口。

(2)初期护理:

①从风邪、温病论治肺卫证的护理。

②注意胸痛和痰量的变化。如果咳痰增多,应正确记录痰量和颜色,以便早期诊断。

(3)成熟阶段的扩张:

①观察发热、胸痛、痰的数量、颜色、气味的变化。如果热盛,痰黄浊,气味腥臭,量多,就是这个时期的重要表现。

②痰液用“84”石炭酸消毒液消毒后倒掉,痰液用具经常消毒。

③每天做好口腔护理,咳痰后漱口。

④胸痛较重的患者可采取侧卧位,或用宽胶布包扎胸部,以减少局部活动,减轻疼痛。

⑤饮食宜素食、半流质,高热宜多含新鲜蔬菜、水果,忌辛辣、油腻、油炸食物。

⑥高热应及时降温,可参照“风温气证”的护理内容。

(4)化脓期:

①这一时期的护理重点是排痰。根据病变部位,用空心掌拍背或体位引流,使痰液顺利排出。

②观察排痰难易程度、痰的性质和数量,及时留取标本送检。

③消毒痰液和痰具。

④每天做好口腔清洁护理。

⑤痰黏难咳时,可遵医嘱口服竹汁祛痰。或者中药鱼腥草液雾化吸入,咳痰无力者要吸痰。

⑥脓肿、脓痰排出后,食欲增加,脾胃功能初步恢复时仍需软食、易消化、有营养的食物。少吃油腻的食物,每天可以吃一碗豆浆、薏米粥等滋补品。

(5)恢复期:

①可以适当下床活动,以逐渐增强体力,但不要过度劳累。

②饮食中应逐渐添加补肺食物,忌食油腻、辛辣、辛辣食物,戒酒。

4、健康指导

(1)根据病情恢复和体力情况,选择合适的项目进行锻炼,如气功、呼吸操、散步、太极拳等。

(2)预防感冒。

(3)戒烟,戒吃伤阴的速辣。

(4)出现咳嗽等呼吸道不适症状时,及时就医,以便早期诊断,及时治疗。

消费

肺结核是一种慢性衰弱性疾病,表现为咳嗽、咯血、潮热、盗汗、体重逐渐减轻,具有传染性,相当于西医的肺结核。

1.病因病机:正气不足,精气亏虚,感染结核,结核侵蚀肺,导致本病。

(1)内因:先天禀赋不足,后天营养不良,起居不慎,酒醉疲劳,七窍内伤,正气不足。

(2)外因:结核蠕虫乘虚而入,侵蚀人体肺叶,导致发病。病变在肺,肺损虚损,肺阴虚见咳嗽咯血;如果疾病长期影响脾肾,那么肺、脾、肺、肾就会患同样的疾病。阴虚火旺,肺肾两虚,潮热盗汗,消瘦;肺脾两病气阴两虚,可见厌食、便溏、乏力。长期阴损阳,气短心悸,肢冷浮肿等证候。

2.辨证论治

(1)肺阴虚:

症状:午后发热,两颊潮红,咳嗽咯血,或干咳少痰,痰中带血,口干咽燥,舌红少液,苔薄黄,脉数。

治法:滋阴润肺,止咳化痰。

主方:月华丸。

(2)气阴两虚:

症状:午后发热,颧骨红,盗汗,咳嗽或咯血,口淡暗,肢冷便溏,神疲乏力,形体消瘦,气短,舌红津液少,舌苔薄腻,脉弱。

治法:健脾润肺,益气养阴。

主方:保真汤。

(3)肺肾阴虚:

症状:骨蒸,潮热,手脚发热,颧骨红,盗汗,呛咳少痰,痰黄粘稠,咳血,腰酸,失眠,头晕,耳鸣或遗精,妇女月经不调,舌红,脉细。

治法:滋阴降火,养肺补肾。

主方:百合固金汤。

3、辨证施护

(1)普通护理:

①该病具有传染性,最好住在专科医院或病房,做好呼吸道隔离。病房环境阳光明媚,空气清新。禁止吸烟。

②每天测体温2 ~ 4次,尤其要注意下午和晚上的体温变化。

3阴虚盗汗,多汗者,晚上衣服被子不宜过暖;出汗后及时擦干,不要着凉。

④咯血患者应密切观察咯血的时间、次数、血色、血量,必要时向医生报告。密切观察大咯血的先兆,即呼吸有血腥味,喉咙痒等表现;一旦发生大咯血,要防止咯血窒息的发生,做好一切抢救准备,配合医生抢救。护理请参考“血证”。

⑤咳嗽、咳痰严重者,可口服秋骊膏、川贝母散。

6饮食强调增加营养,易于消化。吃鸡蛋、牛奶、豆浆、瘦肉、新鲜蔬果。忌辛辣、烟酒、温燥食物。可以每天吃大蒜(最好是2片大蒜)煮粳米粥,有补肺抗结核的作用。

⑦滋阴补肺中药宜早晚空腹服用。

(2)肺阴虚证

①参考“普通护理”。

②注意保健,饮食起居规律,不宜过度劳累。

③已婚妇女暂不宜生育,孕妇应终止妊娠。

(4)配合食疗进补,如冬季可以用虫草炖鸭子、肉汤,也可食用甲鱼汤。

(3)气阴两虚:

①一般护理内容。

②肺气虚使防御外界的功能降低,容易感冒。要加强日常生活和气象护理(外出公共场所戴口罩),随天气变化增减衣服和被子,出汗后避风。

(3)出汗多者应及时擦干,可配合黄芪、小麦、大枣汤服用,有益气敛阴止汗之效。

④少食便溏者,脾胃功能较弱者,宜配以健脾益气之品,如山药、桂圆、莲子、薏苡仁、红枣等。忌吃甲鱼、鳝鱼等养脾之物。

(4)肺肾阴虚:

①参考一般治疗。

②观察病情变化,如胸闷、烦躁、喉咙痒、口中有血腥味等,都是出血的先兆。如果长时间呛咳出血,遵医嘱给予三七、白粉口服。

(3)发现大咯血,按"血卡"相关内容护理。

(4)做好心理护理,消除紧张和恐惧。

⑤宜吃补肺肾阴的食物。如桑葚、银耳、甲鱼、百合、阿胶、虫草鸭汤等。

4、健康指导

(1)指导患者咳嗽或打喷嚏时用手帕捂住口鼻,防止飞沫病菌传播给他人。

(2)遵医嘱继续服药巩固疗效。

(3)改善营养,注意适当休息和锻炼,增强体质。

(4)及时彻底消毒呼吸道排出物。

(5)定期复查,以便及时保健或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