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文化的三大体系是什么?
当代中国大陆香文化的主流是从日本或中国台湾省回归的香文化。主要表现在养心文化的展示或追求上。与此同时,揭示湘文化深厚底蕴的“湘学”也迅速崛起。台湾省回归的香文化主要是以刘良友先生为代表的养心文人文化。突出的是文人在书房里参与香火和开悟。它的环境、香、器、礼都是开放的中国传统香文化。
日本香文化
但在室町时代,大约是中国明朝时期,日本的香文化形成了艺术享受高雅、品香程序和规则相对规范的“香道”文化,即出现了以贵族皇族和武士分支为代表的香道。日本香烛讲究形式,仪式感强,旨在通过行动仪式提升个人修养。日本的香烛或香赛,虽然“香”(一种高雅的猜香收藏),但也属于封闭的“单品”(单一香材),不同于中国传统香文化的开放式全身吸收,而是因为其精细的材料只能用鼻子吸收。
中日香文化的原理、结构、体系有很大不同。比如中国的开放风格和日本的封闭风格的区别,中国的和合香和日本的团香单品的区别,中国的赠香养心养生和日本的辨香养艺养仪的区别,中国的味和味和日本的味和禅的区别,中国的静和动和日本的静的区别。
——闻香悟道——
中国芳香文化
什么是中国传统香文化?中国的香文化始于神农尝百草。香文化是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宗教、外交、家居生活、个人情感等各个方面,在不同的场合,使用不同的香料,用不同的方式产生香味,进而演绎出中国特有的香文化体系,即从文化现象到文化观念,伴随着中国人特有的宗教、文化、生活观。
总结一下,中国传统香文化的构成是:品香料,制香产香,香席送礼,驱疫避秽,参香参悟。
从中国传统香文化构成的“三育”来看,不仅仅是在香垫上展示香料的味、意、韵那么简单,还要“揭示”其脉络,尤其是要看到中国传统香文化所承担的教育和保健的重要责任。
“养礼”肩负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的责任,代表着中国传统香文化的高度。“养心”引领人们探索心灵领域,代表了中国传统香文化的深度。“养生”关注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代表了中国传统香文化的博大。
所谓“养礼”,就是伦理上的用香。祭祀香火文化最早出现在神农时代。中国自古以来就被誉为礼仪之邦。这个仪式是以一种制度化、程序化的仪式来尊重天地关系。仪式的主要内容是烧香祭拜,让香烟传达世人对天地关系的祈祷。此外,中国古代还有“礼香”。东晋方士王甲曾写道,黄帝“令百位王公受德教化,先列玉于兰璞桌上,焚榆之香”(东晋王甲写《集注·卷一》)。这些香火文化活动所培养出来的仪式,是古人达到统一思想的主要目的。唐朝贞观初年,“各仗下议政事,起居起居”,“若仗在,内阁分香案”(《新唐书》卷四十七,宋代欧阳修编)。显然,焚香在中国古代宫廷神圣庄严的政治生活中起着重要的象征作用,即焚香标志着国王对神谕的坚守,意味着贯穿天人的智慧和尊严。
——闻香悟道——
在中国传统的祭天、祭祖的香文化中,仪式机制是通过香座和仪式的解读,引导人们的思想和行为规范,从头、手、身的行为到心、脑的思维,警醒人们要时时感恩、敬畏、慈悲,以“礼义廉耻”作为人们日常言行的观察,使人们有一个共同的道德标准和秩序。
香文化“养心”是基于香的自然属性。香的冷、热、温、凉、辛、甜、酸、苦、咸这“四味”所表达的不同气味,会使人产生喜怒哀乐、恐惧等不同的情绪。所以,香的“养心”就是提炼香本身的香味,特别是经过人工的二次加工,类似于中医理论中的君臣佐使,使每一种香都呈现出不同的香味。宋明时期,文人士大夫通过围炉品香,以香为媒,发展出心灵之间的互动,成为一种高级的精神享受活动,后被日本继承,发展成为日本的香道。
同源香药
自从神农尝过百草,全部了解之后,香与药的同源就一路支撑起了香的“养生”功能。神农发现并提取了许多可以防病治病的芳香物质。香材的性质和味道可以使人的身体产生一种生理反应,达到理疗和治疗、除烦、解郁的效果。尤其是汉代和谐香(指根据和谐香的起源,精选优质香药,调配各种香药制成的香制品)出现以来,香料不仅可以通过“滋补”作用于人的身心,还可以直接入药治病。
从香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到香器的制作乃至香文化理论的发展,宋代香文化达到了中国香文化史上的高峰。如今,宋代文人优雅的“四忙”——点茶、焚香、挂画、插花,就是我们今天在日本所说的“茶道、香径、花道”。可惜今天很多人在对历史的无知中放弃了祖先的文化主动权和话语权,也因为文化无知而丧失了文化自觉和自信。可以说,承载着中华民族哲学思想的中国传统香文化,是对世界香文化的特殊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