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老年人容易被免费活动欺骗?

1

每次去何穗北街新开的大型商场地下超市购物,一进门总会遇到美女或者帅哥:姐,免费试一下...或者免费体验,免费试用,免费获赠礼品。然后递过来一张优惠券或者印刷精美的卡片,有时候是新店开业打折卡,有时候是美容体验卡,上面标着原价多少钱,现在多少钱。

作为一个也曾顶着烈日在小区里、大街上发小广告的人,我从不拒绝任何人递过来的传单,是对发传单的人的尊重。但我永远得不到免费试用、品尝和体验的东西。

我可以想象得到,当我拿到免费的美容卡去体验的时候,美容师会不停的让你办卡,让你花这个钱,花那个钱……都是套路。除了修眉毛,我没去过什么美容院。前两天听广播,有消费者向工商部门投诉。有美容院免费体验卡的女士,被美容小姐给了半张脸。如果她想成为另一半,她必须申请该卡,并支付数百甚至数千元。还有半纹身的免费眉毛。人们告诉你,免费的是眉毛。你想让它对称吗?给钱。

这个套路很烂吗?这是很多旅游景点免费做的事情。我会给你拍一张照片,告诉你免费得到它。以前是1英寸的尺寸!如果要放大的话,20元或者50元一张,等着的时候马上就可以打印出来。有人骗你吗?它是免费的。它是1英寸。我没骗你。不花钱就想得便宜,世界上怎么会有那么多便宜的东西给你?!

我不会在超市里尝试任何东西;我不会真的在古阿古阿梨枣的水果摊前,摊主说“尝尝”的时候,去品尝那些水果的酸甜。我知道自己的软肋,“别人嘴上软,别人手上短”。尝了就觉得占了别人便宜,不买就不好意思了。要么直接在buy buy买,要么不要去麻。

告诉我爸妈,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都是营销套路。

2

我的朋友曾经说过她的家乡。在农村老家,有商家去推销。早上五点开始做活动,各种噱头。

先到先得。老头老太天不亮就去排队,谁先去谁就有号牌(这在生意上叫“下一次危机”,让你觉得资源稀缺,过了这个村就没店了);

“免费收藏”。先到者将获得面条、粉条等物资(免费,让你觉得便宜);

买多少退多少。今天你买一把刀10元,第二天再来。10元返还,刀是你的(你感觉是捡了大便宜);

第二天,第三天...同样的东西,先到先得,免费送,买多少送多少,“卖血眼泪促销”的消息越传越广,排队的村民越来越多。即使有拥挤和争吵,他们都想得到免费的材料和优势。出售的商品也从10件针和线头升级到价值成百上千美元的电热水壶、太空被和羊毛被等家庭用品。

到了第六天,也可能是第五天,村民们天亮前赶到活动地点,左等右等都等不及,却突然发现那伙人不见了。我以为我会像几天前那样,凭着销售单把钱拿回来。得到了一个电水壶或者几十万块钱的太空被、羊毛被,却因为失去联系而不得不悻悻回家,但并不觉得自己被骗了:反正电水壶管用,太空被本来就是给孙媳妇准备的...

谁知道孩子们不领情,买回来的那些便宜东西,根本不值那么多钱,谁也不要。电水壶不会超过100元,羊毛被不能有一根羊毛。农村很多老人没有辨别商品真伪的能力。他们可能会想到以前在村子里走来走去的“小商贩”,以为搞促销的商家是真的在农村搞品牌活动。

从小就知道一句话“巧买哄不了差卖”。商家赚取一定的利润是理所当然的,这是商业规律。作为买家,你会再讨价还价,逼着卖家一直说他“死了”,所以别信,你哄不了他。买卖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游戏。其实,无良商家上演的各种“骗局”很容易被识破,但往往因为买家贪小便宜,容易上当。

告诉住在农村的父母,挣点钱不容易,不要轻易上当受骗。“贪小便宜”真的容易吃大亏。"

一次开会,一个同事出去接电话,回来面色凝重,唉声叹气。茶歇时一问,才知道电话是她小姑打的,让小姑回家劝劝老人。老人每天都去听保健讲座,买了很多保健品,当天就搬回了一盒固元膏,花了1万多。我同事的父亲在工厂退休了。这几年,他微薄的退休金大部分都花在了保健品上。儿子儿媳管不了,只好找老人最疼的外甥女帮忙,让她“管好老人”。

我有个朋友在环卫部门工作。他说,每次给环卫工人开会,都不忘强调和提醒他们:不要去听保健知识讲座,不要拿辛苦挣来的工资去拿免费的瓜和枣。但仍有不少环卫工人被生活馆、保健品销售机构打着“养生”旗号的“会议销售”(会议营销)方式所吸引和欺骗。

这些机构的营销人员最常关注的是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的退休人员。他们大多养老金丰厚,生活条件良好,是保健品营销的“优质客户”和“目标群体”。销售人员往往以“关心老人”为噱头,使用关心和询问、甜言蜜语、小恩小惠等手段。,通过“陌生拜访”(免费体检)获取老年人的联系方式,吸引他们参加旅游、健康讲座等活动,向他们推销保健品、药品。

告诉我爸妈,保健品营销人员非常了解老年人渴望健康长寿、害怕孤独、爱占便宜的心理。他们动之以情,晓之以情,这让很多老年人像吃了迷魂药一样想停止服用保健品。

从去年开始,听讲座的老人一年花65438+万买保健品,85岁老人花20多万买保健品成月光族,79岁老人打卡7年做保健讲座买1.1万床上用品惹老婆生气,老人花40万买保健品填房子。

我们必须告诉我们的父母这些保健品公司的套路和伎俩-

最新一期罗辑思维节目《我们该相信谁?》,引用一位科学家的观点:凡是涉及医学的东西,尤其是营养学,你都不要信!不仅不要相信身边专家的话,更不要相信权威科学医学期刊的观点...

老年人平时不上网,信息相对闭塞。一定要时刻传递一些相对新鲜、积极、科学的信息给他们!

避免向营销机构提供联系信息。保健品营销机构如何获取老年人的联系方式,取得他们的信任?通常是深入小区拜访陌生人,在街边发小广告,提供免费样品(样品,如老花镜,书评人,样品...)在报纸广告上,并从其他机构购买。一旦老人表现出兴趣,就邀请他们去听课或不厌其烦地打电话,并免费赠送柴米油盐酱醋茶等低值易耗的生活用品。老年人平时爱占小便宜,时间长了。“他们可以在河边的什么地方散步?”

父亲曾经在一份旧年报上看到一则广告,免费赠送一台“书评机”,说只有200个名额,先到先得。他打了个电话,书评机送到了他家。那是一个带存储卡的小音响。两个小时以来,专家们一直在讨论书评机附带的几粒胶囊的功效,以及用于实验的材料。十多年前我去海南旅游的时候就见过这种检测方法。

因为留了家里的电话,营销人员不厌其烦的打电话问我有没有做什么检查,怎么样,嘘寒问暖...那个厂家只有一个400电话,没有生产地址,但是宣传资料的封面上赫然印着一个营养专家的头像,还挺像个东西。老年人往往相信报纸,相信报纸上的广告,却不知道媒体早已为生存而堕落。

温馨提示:常回家看看,不要让保健品销售人员比你多接触我们父母,代你“尽孝”。

利用虚假宣传和欺骗性营销手段。我的邻居赵阿姨,在街上被一个贴小广告的业务员拦住,邀请她去某酒店参加健康讲座,免费得到价值188元的防青光眼老花眼眼镜。她去听了讲座,真的得到了一份礼物,还得到了主办方赠送的1斤鸡蛋。在舞台上,“海归专家”极力推销一款国际公认的欧米伽-3保健品,称其含量为83.8%。专家们侃侃而谈,走的是煽情路线,跪下来称呼台下的老人为“家长”。台下不少老人争相购买,其中一位一下子买了近4万元的保健品...赵阿姨什么也没买,被销售人员告知明天可以带朋友来,每天都有免费鸡蛋...

这样的讲座往往安排在高大的酒店,时间往往从早上六七点开始,拒绝年轻人入场。如果我们的父母一大早去听健康讲座,你可要小心了!

后来调查保健品公司时,赵阿姨才知道,所谓188元的礼品老花镜,市场批发价才几块钱1副。免费领取鸡蛋等物资半个多月的代价是,她为了治疗腰腿痛,花了654.38+10万多买了一床磁疗床垫。

温馨提示:古人云“信书不如不信”。台上讲卫生保健的专家,不要信他们。最好不要相信他们。

没有免费的,都是套路!专家往往是被包装的。我百分百确定海归专家没有留学经历。他是一个“推销”言论专家,盯着老人口袋里的钱。他们卖的保健品可能有保健功能,又不敢用根本没有保健功能的东西,甚至是有害的东西来骗钱。我有一个朋友的亲戚,身体不好。吃了两年的保健品,越吃越严重,出现中毒症状。到了正规医院,他从医生那里了解到,他吃的保健品根本没有汉字标识,那个厂家只有生产食品的资质。

根据华西报、等媒体资料,保健品公司常用的战术有:

打名医牌:“专家”一看就说自己得了癌症;

获奖品牌:以小恩小惠吸引参与;

打门槛牌:拒绝年轻人听课;

打实验牌:奄奄一息的金鱼吃了保健品活了下来;

打定制牌:表现出兴趣被宣传轰炸。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为了赚钱,骗取老人的养老钱,奸商和保健品营销机构真是可恨。在他们被打击之前(不是时间之前,看看大学生被骗学费心碎而死的电信诈骗案,也不是破不了!子女也要行动起来,向老人推荐靠谱的保健品;尽量让他们在网上搜索相关信息,与外界联系;多赚点钱让他们安心,免得怕病怕医。如果他们生病身体不适,可以第一时间想到去医院看病,而不是依靠保健品。往往后者会消耗掉老人大部分的钱,但是鸡蛋一点用都没有!!

如果我爸妈迷信各种来源的保健品,buy buy是买不掉的。上网搜给他们看揭露保健品骗局的视频,给他们读这篇文章...让我爸妈知道保健品机构的套路。

眼明心暖微信微信官方账号丁丁ID: dsd555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