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奥运媒体村怎么样?

为了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为媒体提供从生活到工作最便捷舒适的服务,媒体酒店和媒体村应运而生。其中,奥运媒体村的服务对象主要是转播商、持权转播商等媒体。现在坐地铁5号线,到北苑路北站下车,就看到一个楼盘叫媒体村。它属于绿色家园社区,是北京奥运会媒体村之一。将接待6000名记者。与之相距不到4公里的汇源公寓是奥运媒体村的另一部分,将接待1000名记者。目前,北京奥运媒体村的所有房间都已被预订。届时,入住绿色家园“媒体村”的记者将享受怎样的待遇?先了解一下吧。

“媒体村”将在奥运会期间“变装”。

为了响应“节俭办奥运”的口号,BOCOG征用了绿色家园的房地产开发项目作为媒体村,形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媒体村”物业。据项目常务副经理刘树春介绍,二期“媒体村”占地约64万平方米。一期工程由一栋11层板楼和七栋32层塔楼组成,沿地铁线西侧呈带状布置。第二阶段位于第一阶段的北部,有八座建筑围绕着一座古老的托米寺庙和另一座27层的公寓呈环形排列。

“塔楼每层有9户人家,有一居室、两居室和三居室。因为是商品房,所以有些客厅比较大。”刘树春说,“媒体村”将在奥运会期间“变装”。“根据奥运会的需要,我们把一些大客厅分隔出来作为客厅,增加了房间数量。此外,厨房将暂时关闭,所有房间将铺上化纤地毯。”

目前,“媒体村”已处于室内外装修及周边绿化阶段,预计明年5月完工。据透露,北京奥运媒体村将于2008年7月25日至8月29日向媒体开放。

记者室

各种服务为记者提供了便利。

入住“媒体村”的记者可以享受到数不清的服务。样板间里,衣柜、电视、冰箱、空调、沙发、电水壶、吹风机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同时,组委会还将提供ADSL收费卡项目、免费五环电话网和付费本地及长途电话服务。“媒体村”还有一个24小时的媒体工作室,提供网络覆盖、INFO2008终端、打印、复印和来自各竞赛场馆的有线电视信号。

“媒体村”的商业服务更全面:24小时餐饮服务,除了房费中包含的早餐,还有付费的午餐、晚餐和快餐随时供应。UPS快递服务、中国银行、小商品商店、奥运特许商品、报刊亭、干洗服务、邮局等等。值得一提的是,这里设置的奥运报刊亭将开放,记者可以在这里购买书籍、报纸、音像制品、明信片等。他们也可以免费浏览试镜。所有商品的价格都会和目前国内销售的同类产品价格差不多,可以使用现金或者信用卡进行消费。据悉,“报刊亭”将提供超过14小时的服务,每3小时补充更新一次。如果是日韩等周边国家和中国香港印刷的海外报纸,基本上可以当天送达。

媒体村二期公寓27楼还会有一个带游泳池的健身俱乐部,方便记者休闲健身。同时,媒体村配备了24小时急诊服务,并将设立诊所,方便记者看病。

环保节能材料让记者更舒适。

尽管北京8月份的高温令人难以忍受,但住在“媒体村”的记者们完全不用担心。为了降低房间的热量,每个房间的玻璃都贴有反光膜来反射热量,窗户采用断桥铝合金,中间有隔热条,完全阻挡了热空气出去,空调调节的能量不易流失。此外,室内家用中央空调采用环保制冷剂,不含氟利昂,不会造成环境污染;同时其自动变频功能可以自动调节运行,分区域控制各个区域,节约能源。公共区域的空调系统应采用空气净化技术,以保证空气质量。

“‘媒体村’的房间处于中等水平,但贯彻了‘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理念,充分应用了绿色建材。同时达到了北京提出的高于60%的节能标准。”刘树春说。

便捷的交通为记者抓住了“第一次”

两个“媒体村”距离MPC公里,距离IBC 2公里,距离国家体育场等主要场馆的车程约为15分钟。每天都有班车去不同的场馆。北京奥运会媒体交通服务采用“人满即走”的模式。记者班车不仅按点发车,如果某个时段记者多,还会立即发车,以最短的时间将记者运送到不同的目的地,比历届奥运会都周到。

此外,为了提高安检速度,保证采访时间,记者在媒体村上车区乘坐经过验证和安检的班车,到达会场后可以不经过安检直接进入会场。记者返回媒体村时,只核实没有安检。

当然,每天早上首先要满足一栋楼里几百个记者可以同时下楼的需求。32层的塔楼里有4部大容量的快速电梯,相信不会让记者等太久。便捷的交通服务将为记者们抢得更多的“第一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