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人的性格是怎样的?怎么处理他们?

温州人的经济性格及其成因分析改革开放20多年来,温州经济现象被反复讨论。近年来,关于温州人和温州模式的争论依然此起彼伏。与之前的辩论主要集中在意识形态问题上不同,最近的辩论多了一些科学的讨论,少了一些偏见。但有些说法并不排除投机的可能。比如所谓温州炒房团、炒煤团引发的争议,明显倾向于神化或妖魔化温州人和温州经济。一、经济行为和性格的主要表现温州人是一个个性非常鲜明的群体,是一个功利色彩很浓的群体,是一个吃苦、冒险、务实、创新精神很强的群体。根据前面的总结,温州人的经济行为和性格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恋家,不防御;二是敢进敢退;第三,他们自信,不自满;第四,他们重视利润,不保留金钱。在积极的形式表达背后,也有温州人性格和行为的消极因素。比如部分温州人敢于冒险,缺乏规则意识,温州人亲和力强,温州人唯利是图思维背后缺乏社会责任感,温州人好学习背后起点低。但毫无疑问,正是这种复杂的性格造就了今天温州的经济结构,也将决定温州未来的发展走向。二、经济性格形成的原因分析影响温州人地方性格形成的原因有很多。最突出的有三个因素:1,生存环境的中度挑战。在一个农业社会,不考虑人口因素,温州被称为鱼米之乡,除了夏秋之交的台风和不利的交通条件。温州地形复杂,地貌多样,环境封闭,但山川秀美,景色绝佳。南朝诗人谢灵运担任永嘉太守时,满腹牢骚,不理政事,以示对朝廷将他安置在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的抗议。一方面在温州山水上流连忘返,反复吟诵,让后来同样失意的苏东坡羡慕不已。他希望他说行政长官像个幸运符,让国家看起来像永嘉。据统计,温州的国家级和省级旅游景点占全国国土面积的四分之一以上。有这样一个丰富美好的舞台,对温州,对温州人来说,意义重大。但人口、台风、交通三大问题一直是温州发展的一大制约因素,对温州人的性格和行为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1)先说流量。温州地处浙南大山深处,东临浩瀚的太平洋,远离传统政治文化中心。改革开放前,水路运输是温州的重要出口。由于交通不便,温州人更注重寻找出水的路。温州早期海洋经济相当发达。战国时期,温州已经是中国九大港口之一。长期的海洋捕捞、海上战争、海外贸易和频繁的海上交流,使海洋基因深深植根于温州人的性格中。另一个是与外界交流的不便,必然促使温州人追求区域内的自给自足。特别是温州地区由于地形多变,自然形成了山地、平原、沿海三个互补的经济区,使区域内的经济自给自足、自我循环成为现实可能,这也成为温州人日后重视圈内交易的现实和历史依据。(2)人口。温州地狭人多,障碍多,居住容量不大。人口问题一直对温州影响很大。这种影响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来自人口的构成和素质。历史上,温州是一个移民频繁的地区,历史上记载的大型移民活动不下5次。在家族、宗族迁徙的过程中,家族、宗族观念得到了强化,形成了温州人喜欢抱团、扎堆的习惯。另一个影响来自人口。一般来说,移民目的地一定有特殊的原因吸引移民,温州封闭的地理条件创造了安全的环境。据宋代地方志记载,温州地方风俗比较奢靡,民生多关注贸易迁徙。如果当时努力工作,依靠多元化经营,还是可以过上奢华的生活。南宋永嘉年营业税是全国平均营业税的7倍,就是一个证明。但明清以来,两朝朝廷例行禁海,实行电影不准入海的高压政策,随之而来的是海贼海贼的屡屡破坏,堵住了温州唯一的商路,温州人地矛盾凸显。这种生存压力进一步激发了温州人强烈的创业冲动,促使温州人依靠多元化经营不断学习各种谋生技能,不断移民外地和海外寻找出路,从而促使温州社会始终保持开放的状态和注重学习的习惯。(3)再说说台风。温州是台风多发地区,温州人的性格和行为深受台风影响。台风引发的山洪暴发、河海决口、泥石流经常吞没田畴村落,造成道路损毁、房屋移位、船只失踪、家庭破坏、人员死亡,酿成大祸。从积极的方面来说,这种反复的物质和精神上的剥夺和折磨,造成了温州人不怕失败的坚韧;这种对未来生活的不确定和恐惧,让温州人意识到,一定不能单纯依靠农业,一定要有坚实的房子,一定要赚到足够的钱,以防不测。2.传统手工艺技能和商业经验的传承和内化。温州人经济性格的形成和强化,与温州历史上高度发达和延续的手工业和商业传统是分不开的。历史上,温州一直以其精致的商品和众多的人而闻名。温州的陶瓷业非常有名。古代盛产欧奇,以部落名、水名、地名命名。到东晋时,温州的制瓷技术已处于当时国内领先水平,最早采用釉下彩技术生产的浮瓷享誉国内,分布广泛。造船业也相当发达。平阳恒川屯,建于三国时期,是当时江南三大造船基地之一。缫丝业也是一个重要的行业。当时温州人养了八代蚕,一年催熟八次。这种技术直到明代广东才掌握。到了唐代,温州的制瓷业有了发展,工艺水平进一步提高,产量进一步扩大。瓯窑和越州窑在中国享有很高的声誉。和造纸工业。当时温州生产的纸被称为中国五大名纸之一。到了宋代,特别是随着宋朝的南渡,大批中原士绅再次迁入温州,将温州经济推向了历史高峰。当时不仅有全国各地的商人来温州经商,还有日本、韩国、交趾、暹罗的商人。绍兴元年(公元1131),温州设立市政船务,管理对外贸易事宜。那时候温州人去外地和国外做生意。开封、临安等大城市都有专卖温州漆器和纸的商店。去朝鲜经商的温州人留在了周。由于才华出众,被韩国国王提拔为礼部大臣。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南宋末年,温州丝织业出现了机器铺,这种机器铺直到明朝才在其他地方普遍出现。当时温州漆器因工艺精湛被称为全国第一,但生漆等原材料多从浙西、福建、四川等地进口,这或许可以视为现在温州模式零资源现象的历史背景。明清以来,由于种种原因,虽然温州经济衰落,社会发展基本停滞,但温州的手工业生产技艺和商业传统却代代相传。3.欧越多元文化主义的影响。近年来,有人认为温州模式的根源是永嘉学派,值得探讨。现在的温州企业家大多是从底层做起,很少受过高中以上的教育。他们不仅不太可能读过叶适的书,很多人其实也不知道叶适是谁,更不知道温州历史上出现过永嘉学派。由于远离传统政治文化中心,传统精英文化对温州的控制相对有限,温州一直处于多元文化状态。其实不管是永嘉学派还是温州模式,他们的根都是温州传统文化或者瓯越文化,瓯越文化的内涵远远大于永嘉学派。其构成主要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1)上面提到的自然环境和人口迁移的影响带来的海洋文化、山地文化和移民文化的基因。需要进一步指出的是,在温州移民文化的元素中,有相当突出的江湖流民文化色彩。这是很多温州人充满义气而缺乏商业道德,太重情义而不够规矩,愿意干脏活却奢侈浪费,太爱面子却假装出轨的历史根源。(2)道家的享乐主义观念。总的来说,我们认为中国古代的主流文化是儒家文化。事实上,在宋代之前,道教的影响远远大于儒家,尤其是对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和公民社会的影响。温州作为一个相对独立封闭的地区,保存了更多的宋代以前的遗迹,道教文化,尤其是后来融合佛教和民间宗教的道教思想,对温州和温州人的影响比儒家思想更为深远。梁潇时期,道教在全国有118个洞窟,温州占了5个,可见当时温州是道教活动极为重要的地区。道教的养生观,重视学生享受生活的观念,低调以柔的观念,重视技艺的传统,祈求节日和仪式的迷信活动,都深深地烙在温州人的身上。(3)儒家的现实理性主义。儒学在温州的传播和普及始于东晋,但真正深入民间是在南宋以后。而且经过叶适等人的创造性发挥和适应性改造,融入了更多的温州因素和民间色彩,强调重商、义利并重、重商、重业,与孔孟原始经学和当时的正统儒学有很大不同。可以说,永嘉学派是瓯越文化与正统儒家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是儒家实用理性主义在温州的变种。永嘉学派虽然自称是朱理学和陆九渊理学的三足鼎立之地,但其实际影响在当时和后世都是有限的。即使在当时的温州,由于科举制度的引导,年轻人接受的正规教育也是比较正统的朱程理学。而永嘉学派所蕴含的重商精神,才是温州人永恒的心灯。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所有的历史和传统都可能再次赶上我们。过去的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通过蝴蝶效应对后代产生非常重大的影响,甚至决定未来的发展方向。温州地域文化的上述基因,深深植根于温州的土壤,体现在每一个温州人身上。经过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的洗礼,他们形成了独特的温州人精神,成为温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