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伤七情
古今养生医家和医家都非常重视调节喜、怒、忧、思、悲、惧、惊七情,作为强身健体、延年益寿或治病、促进药效的手段。
《黄帝内经》总结出“平静虚无”的方法,指出人若能保持开朗宁静的精神面貌,正确处理意外,“自释”、“自言”、“自悟”,就能歇息真气,延年益寿。
古代保健专家把情绪调节作为治疗疾病的良药。医师更注重情绪调节。明代医学家王企石认为,七情与药物治疗相结合是防治虚症的根本。清代医学家程指出:“七情生起时,仍要用七情去克服,去调节。不了解他们,依赖药物就会长胖。”中医和心理疗法的形式多种多样,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
推理启发心理疗法:这种心理疗法源于《黄帝内经》,主要包括四个方面。首先是“告之以失败”,即指出疾病及其危害,唤起患者对疾病的重视。二是“话是好的”,意思是只要配合医护人员,及时治疗,措施得当,就能恢复健康,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三是“因其便而导”,即告诉患者如何调理,并指出治疗的具体措施。第四,“向其痛苦敞开”,即了解患者的消极心理状态。
情志心理疗法:此法源于《黄帝内经》,说“怒伤肝,悲胜怒”,“喜伤,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悲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实践证明,情志致病,按照这种心理疗法治疗是有效的。
休克心理疗法:这是一种利用精神刺激来治疗人体生理功能紊乱的方法。《灵枢》载“砰,可惊。”
比如,医生在催眠状态下对焦虑的患者说:“经过这种治疗,你的情绪很快就会变得平静,不再有焦虑和不安。你的头痛很快就会减轻或消失,你的睡眠会一天一天地改善,你会睡得又香又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