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到底是什么?
“‘佛教’这个词前段时间特别流行。让我们通过总结《佛法为何真》这本书,来回顾苦、忧、无私、无常、禅定、正念、色欲即空、涅槃、贪、无明等概念,再来讨论一下:“佛法”是什么?”
困难的
1.巴利文“苦”的意思是苦。dukkha在英语中的正统翻译是“苦难”,正好对应汉语中的“苦难”。
2.从生物进化的角度来看,人活着的目的就是传播自己的基因。为了传播基因,我们要吃饭,要找性伴侣生孩子,为了强化我们的生存权和繁衍权,我们要打败竞争对手,获得威望。因此,自然选择为我们的心理做了三个设定:
第一,你可以通过完成以上事情来获得快乐。第二,幸福是短暂的。它不能持续很久。第三,对于以上两点,大脑要专注于第一点,忽略第二点。
3.自然选择根本不在乎我们是否快乐。它只是以快乐为诱饵,使我们能够达到基因传递的目的。一直追求,偶尔得到,只是一时的快乐,永远不会真正满足。所谓的幸福其实是一种错觉。
所以“苦”其实就是“不满”。
恼怒的
1.从进化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人的情绪其实是自然选择对我们思想的编码,使我们能够对外界环境做出*好*坏*的判断。这些代码可能是错误的。
2.第一个错误是环境变了,编码没变。第二种错误称为“假阳性”。我们的许多情感都是幻觉。进化把我们的情绪设定为不反映现实世界,所以烦恼可能是“空的”。
无我(佛教基本学说之一ˌ否认灵魂的存在ˌ也否认有其他持久不变本质构成宇宙现象的基础)
1.“无我”意味着你不存在。
2.五大内涵解读:色彩内涵、接受内涵、思维内涵、行动内涵、知识内涵-
肉身即人体,英文中“色”字常译为“形”,指人体;
基本感受是人的基本感受,比如痛苦、快乐、烦恼;
感知是人的基本感知,如视觉、听觉、嗅觉;
心智形态,讲的是我们的心智形态,也就是我们的思想和行为,包括一些复杂的思想,我们做事的习惯和倾向;
意识是人的意识。
3.五蕴无一是自性。“五行皆空经”说的是人的身体、感觉、知觉、思想和行动,甚至意识都不属于“真我”。
“真我”是否存在是个问题。现代科学研究至少证实了,我们的大脑中并不是只有一个自我,我们经常会对自己撒谎。
易变的
1.自然选择为人类大脑提供了七个思维模块:自我保护、吸引配偶、保持配偶、群体认同、照顾亲属、社会地位和避免疾病。
2.“模块论”给了佛陀一种“无常”的可能解释。人没有不变的自我。你其实在不同的时间受到不同的思维模块的影响。当求偶模块说了算,你就是一个形象,当自保模块说了算,你就是另一个形象。
3.模块占据你大脑的方式就是情绪。每个模块都向你输出一种情绪,哪种情绪强烈就容易抓住你的注意力。而且这些模块一点都不靠谱,给你的想法往往根本就是馊主意。你被“他们”迷惑了,他们不是“你”,这正是佛陀所说的:“五蕴皆空”“无我”
沉思
1.佛教其实很实用。它不仅是一个理论体系,也是一种实践。修行的方法就是打坐。
2.如果你能长期集中注意力,你将有两个教派可供选择。佛教有句话叫“八正道”,大致可以理解为八种修行方法。八正道的第七条叫做“正念”,第八条叫做“正定义”。
3.如果你选择一直保持气息专注,你的功夫就是“正定”,这是小乘佛教的训练方法。在内观中,通过专注于呼吸来达到积极的定义只是一项基本技能。
4.正定之后,就是正念,美国流行的正念。正念要求你在任何时候都专注于生活中的任何事情。你可以专心欣赏一朵花,你可以边吃边专心体验食物的味道,你可以专心做任何事情。
5.冥想有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你可以把“自我”从各种感觉中分离出来,而不会被强烈的感觉所困扰。在更高的层面上,你可以把自己从各种想法中分离出来,真正的专注于呼吸,什么都不想。
6.冥想中的四个矛盾:
越想专注,越难专注。
最需要冥想训练的人是最不可能进入冥想状态的人。
你越是拒绝一种想法或情绪,你就越是与之斗争,你就越是被它所控制。
越是明白“人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但情绪在控制人”这个道理,越是不能被情绪控制。
正念自控力
1.大脑随时被各种模块接管,谁的声音大谁就是主人——而且每个模块都是情感模块。决策其实就是情绪和情感的竞争。理智的作用是给感情提供信息和帮助。
2.“正念禅定”:佛教的自控法是打断正反馈,阻止相关模块获得即时的回报和满足。我们打坐的时候,练习的是让各种情绪从面前经过但不参与。这是我们练习的。
3.意志力的方法是“对抗”,正念的方法是“化解”。正念冥想是一种有效的自我控制方法——重点是接受和分析感受,而不是与之斗争。
一切可见的都是空的
1.自然选择要求我们迅速判断周围的事物,这样才有利于生存。这种快速判断,就是事物带给我们的情感,是我们赋予事物的内涵——也就是“色彩”。
2.所谓“空”,不是说这个世界的一切都是空的,而是我们赋予一切的“内涵”都是空的。
3.“色彩”(内涵)的四大特征:它是自动的,它会受到故事的影响,它是主观的,如果感觉不到它就会被忽略。
4.我们赋予世界的内涵是主观的,充满矛盾的,“颜色”会影响我们对现实世界的体验。不戴有色眼镜,世界就是一个“无色”的世界,“无色”会让你觉得世界是“空的”。
当你悟到空无、无色,再看一切,你看到的会比之前看到的更真实。人们对这些东西的先入为主的感觉其实是不真实的。
6.人们常说佛教会让人失去生活的乐趣,看不到任何有趣的东西。其实并不是这样的。佛教使人更加自由。它允许你自由选择你想观察的东西。排除主观想象的干扰,可以获得更丰富的体验。那会更好玩更幸福。
主要的痛苦
1.贪婪是被一件事吸引。金钱,异性或者名气,什么都想要,这叫贪婪。
2.愤怒在中文里字面意思是愤怒,但一般是指一切负面情绪。每当你对某件事有负面的感觉,想要拒绝它,这就叫愤怒。
3.贪婪+愤怒=妄想。
天堂
1.涅槃有四个特点:完美的幸福感,彻底的宁静感,彻底的内心自由,对周围事物非常清晰的认识和理解。
2.“缘起”就是“此生有物,此生有物”。原因是一连串的原因和结果。凡事皆有因,凡事皆有果,而这个果又是另一件事的因。而一个属于人类的特殊起源链叫做“十二因”——
懵懵懂懂,知名识色,感动被爱,取生死。
3.从“六进”到“爱”的直观解释——
所谓“六项”是人的感官;因为我们的感官,接触到外界,这就是“触觉”;因为“感动”,我们对事物有了好坏的评价,这就是“受”;因为有“接受”,就有你想要的和不想要的。这是“爱”,这是坦哈。
我们生活在这个业力中。或者你可以说我们是被因缘控制的。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有条件的”。涅槃就是摆脱业力的控制,变得“无条件”。
什么是“佛教”
1.佛教一直说不要被感情所控制。冥想只是观察感受,而不是破坏感受。佛真正反对的是被什么东西劫持。
2.佛陀自己活着的时候,他很好斗。他到处演讲,和人现场辩论,每次只有赢了自己才开心。他带了很多徒弟,留下了很多话。佛在做事业,也在把事业做大做强。
3.佛教的核心价值是自由。修行的目的是不被自己的情绪或外界刺激所控制。做自己觉得*应该*做的事,是自己的自由选择。
佛教的意义在于把我们从自然选择赋予的有限视角中解放出来,从更高的层面去观察和体验世界。